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国货之光,从制造电动车开始 > 第425章 强悍的性能,丝滑的操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5章 强悍的性能,丝滑的操作

甚至说后面发布的几款汽车,都让他心动不已。

特别是太阳能动力汽车!

但是那个价格,还不是他现在能触及的价格区间。

看来他还是要好好努力啊!

这样才能在以后的时间里,买的起华耀的尖端技术产品。

所以在华耀这些产品上架的时候,他接连拍下了这三款数码产品。

然后思考了一下之后,还拍下了一辆麒麟行政加长版。

这不是他第一次购买华耀的汽车。

之前他已经买了一辆贪狼星,但是在看到麒麟行政加长版的时候,又产生了购买的冲动。

其实他更想买的是凤凰的太阳能发电版本,除了太阳能发电系统,还有全球限量带来的诱惑力。

只不过那价格,也不是他现在可以染指的。

以后看有合适的机会,可以体验一下。

虽然凤凰买不起!

但是麒麟加长行政版,他还是买得起的!

其实之前他是想买一辆麒麟的,还没等他下单,现在加长行政版本就出来了。

那他还买什么麒麟啊!

直接上行政加长版!

所以这一次他的收获,也是相当的丰厚。

首先到货的,就是这几款数码产品,他立马就开始了搭建好所有的拍摄设备,开始了这次产品的拍摄。

作为数码博主,当然要抓好信息的时效性。

将快递箱拆开,然后从手机盒里拿出手机,虽然之前已经在推介会的体验环节,简单体验了一下这款手机。

但是当再次拿到自己的手里的时候,还是有些激动。

毕竟这台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一台手机。

拿着这台锋芒ultra,嘴里也不断是输出赞叹的词语。

能在拥有这么强悍的性能之下,还能将手机做的这么轻薄。

谁能想到这样轻薄的手机里面,居然塞了一块9000毫安的电池呢!

在此之前,手机电池的最大容量也就在七千毫安左右,但是厚度方面,基本控制在8.5mm到9mm之间。

但是锋芒ultra这款手机,却做到了7.9mm。

虽然说在七千毫安这个容量,有机型同样做到了7.9mm,先不说他在配置方面舍弃了多少,仅仅电池方面,就已经相差了近两千毫安。

一款旗舰手机的厚度,做的越轻薄,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它可是尖端技术整合能力的象征,需要平衡各个零部件之间的融洽程度,还关乎厂商对供应链的绝对掌控。

在手机行业里,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当厚度突破8mm阈值时,每减少0.1mm都需要牺牲20%的研发预算。

所以这款锋芒ultra能在将各方面性能拉满的情况下,还能做到这个厚度,充分说明了华耀在技术方面的底蕴。

抛去性能,钛合金中框+超瓷晶玻璃的材质,带来的也是超绝的手感!

作为数码博主,拿到这款手机后,在手里不断的把玩了一会之后,才正式将机器开启。

还是熟悉的开机画面,但是从开机到主界面,却仅仅用了5秒钟的时间。

甚至博主对此,还专门测试了一下!

这个开机速度,真的是有些夸张了。

目前开机实测最快的机型,大约是八秒的时间。

这已经是目前搭载3纳米制程芯片的手机中,最快的开机速度了。

但就是在这一刻,一切都被锋芒ultra打破了。

原本很多人都在说,芯片制程升级到2纳米工艺或者是系统架构革新,开机时间才望压缩至5秒以内。

现在这款手机,现在却打破了这个说法。

好多人会问,一个开机速度能代表什么。

代表什么?

代表着对这款手机硬件性能的巅峰整合,以及系统层级的深度优化,还有对用户极致体验的追求。

手机开机速度的每一秒提升,都是对硬件极限、系统架构、用户心理的精密把控。

它不是参数表上的冰冷数字,更是厂商向用户传递的“掌控感”。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谁能更快地将工具交到用户手中,谁就能占据体验制高点。

未来,当开机时间趋近于零时,手机的形态与交互或将迎来新一轮革命。

先不说的那么长远,就当前这个开机速度,就说明了这款手机,在性能方面,已经吊打一切旗舰机型了。

随后博主又开始了全方位的体验,首先就是跑个分,看看之前公布的跑分数据,是不是一致。

虽然说现在的跑分,许多用户已经不在意了,但它仍然是对一款手机性能,最直接的一个数据。

372万!

比在推介会上,说的还要高一些。

当时陈卓说的是这款新芯片的跑分超过了350万,但实际测试方面,却要比这个数据高一些。

也充分说明了华耀对于这款手机的调教,真的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

随后他又将各种大型的手游,进行了一一测试,甚至双开多开!

整个手机依然保持着最为流畅的使用!

还有最重要的一项,在这么重度使用的情况下,手机的温度依然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温度状态,这才是最顶级的控温水平。

在沉浸式畅玩了这款手机之后,他居然还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看来华耀对于这款手机的调教,已经是有了相当的水准。

随后他还进入了系统商店,查看了里面的应用。

作为一款闭源的操作系统,除了对硬件的垂直整合,以及从代码到硬件的安全壁垒,就是他在生态方面的绝对制定权。

当前最热门的App,在这里都应有尽有。

看来华耀在生态方面,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随后博主又对平板和笔记本电脑进行了全方位的测试,并且还将三者进行了无缝隙的连接。

这种跨设备的操作,依然流畅无比。

果然闭源操作系统的兼容性,比开源系统的要更加丝滑。

开源生态因协议兼容性妥协,体验一般存在割裂感。

博主也没想到这一次体验的效果,会这么的好。

而且通过这番的体验,他都有些沉迷于这样的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