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春潮再至时,光桥尽头的铃铛声比往年更显绵长。小灵童跑在最前,身后跟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正是老先生在外云游时收留的孤女阿糯。少年的背篓里,除了叠得整整齐齐的新纸鸢,还躺着个竹编小窝,里面蜷着两只雪白的绒球——是雪团生下的幼崽,一只额间有块墨斑,唤作“墨团”,另一只爪垫粉嫩,名唤“粉团”。

“陈墨先生!昆仑婆婆!”小灵童的呼喊穿透晨雾,守岛兽早已摇着尾巴奔上桥头,雪团紧随其后,身后跟着蹦蹦跳跳的豆丁、绒绒、点点,云舒和风缓掠过低空,翅膀扫过光桥的光晕,洒下细碎的金辉。阿糯怯生生地躲在少年身后,手里攥着个绣着小兽的荷包,见了陈墨便浅浅鞠躬,声音软乎乎的:“先生好,我带了晒干的野花,想给兰草做花肥。”

昆仑兰已长得枝繁叶茂,去年系着的“归”字布帕依旧鲜亮,新抽的芽尖顶着晨露,与阿糯荷包上的纹样相映成趣。陈墨伸手抚过梁上的木牌,墨团、粉团的新木牌已被细心挂在雪团身旁,晨光漫过刻痕,将“暖”字映得愈发温润。秦创的画案早已支好,宣纸上已勾勒出光桥的轮廓,见了新来的小家伙,他笔尖一转,便将阿糯蹲在兰丛旁撒花肥的身影添了进去。

盛夏的荷塘比往年更显热闹,阿糯学着小满的样子,用荷叶编了只小篮子,装着刚摘的莲蓬,分给众人。小灵童带着豆丁它们在荷塘边打水漂,墨团和粉团初次见水,缩在雪团怀里探头探脑,引得众人发笑。秦创正在画《荷塘新趣图》,画里阿糯坐在竹椅上剥莲蓬,雪团趴在她脚边,两只幼崽蜷在绒毛里,守岛兽则趴在荷塘边,用爪子轻轻拍打着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浮叶上,晶莹剔透。

昆仑婆婆的食盒里,多了阿糯学做的莲蓬糕,翠绿的糕体印着莲纹,清甜爽口。“阿糯手巧,跟着我学了三日就会了。”婆婆笑得眉眼弯弯,给陈墨递过一块,“今年的荷香,混着孩子的笑语,更甜了。”陈墨咬下一口,清甜中带着淡淡的奶香,忽然想起初见时小灵童的顽皮,如今他已懂得照看阿糯,连豆丁它们也学着雪团的样子,护着两只新幼崽,时光不仅带来了新的伙伴,更让温暖有了传承。

秋桂开得愈发繁盛,整座浮仙岛都浸在甜香里。老先生带来了新酿的桂花酒,坛身上除了“岁岁暖”,还添了“共团圆”三个字。阿糯跟着昆仑婆婆学做桂花酥,小灵童则忙着给新木牌系桂花串,墨团和粉团追着飘落的桂花跑,不小心撞翻了少年晒着的桂花干,被雪团轻轻舔了舔脑袋,乖乖蹲在一旁认错。

秦创的《桂香团圆图》里,老先生坐在凉棚下品酒,昆仑婆婆和阿糯在一旁包装桂花酥,少年和小灵童忙着收拾散落的桂花干,守岛兽趴在桌下,雪团带着四只幼鼠蹲在桂花树下,云舒和风缓落在枝头,嘴里衔着桂花枝。陈墨坐在一旁,看着画中热闹的身影,指尖划过梁上的木牌,从最初的寥寥几块,到如今的满满当当,每一块都刻着时光的痕迹,每一个名字都藏着剪不断的牵挂。

冬雪飘落时,阿糯给所有木牌都缝了小棉套,粉色的套子裹着豆丁它们的名字,蓝色的护着云舒和风缓,墨团和粉团的则是嫩黄色,梁上像是挂满了小小的灯笼,暖融融的。暖炉里除了松枝,还加了阿糯捡来的柏壳,燃起来带着淡淡的清香。昆仑婆婆炖了腊味煲,里面加了阿糯晒的干菜,香气漫满庭院,驱散了严寒。

秦创的《瑞雪添喜图》里,雪人多了两个小小的身影,是阿糯照着墨团和粉团堆的,脖子上系着迷你绒围巾。暖炉边,守岛兽和雪团并排卧着,四只幼鼠蜷在中间,阿糯和小灵童坐在地毯上,跟着昆仑婆婆学编络子,少年在一旁煮兰茶,老先生则给陈墨讲着云游时的见闻。陈墨看着眼前的景象,茶汤的暖意顺着喉咙漫进心底,原来浮仙岛的暖,从来不是独自等待,而是有人归来,有人相伴,有人将新的温柔,添进岁岁年年。

离别那日,阿糯把绣着“盼”字的布帕系在昆仑兰上,与去年的“归”字相呼应。小灵童的背篓里,装满了众人准备的礼物,有昆仑婆婆的桂花酥,少年的草药包,秦创的迷你画轴,还有陈墨亲手刻的小木牌,上面写着“待君归”。“明年我要带阿糯去摘桃花,给兰草添新肥!”小灵童挥着手,阿糯跟着鞠躬道别,雪团带着四只幼鼠趴在少年肩头,云舒和风缓在空中盘旋,守岛兽蹲在桥头,目送着他们的身影融进云海。

陈墨站在凉棚下,望着梁上的木牌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鼻尖萦绕着桂香、兰香与腊味的余温。竹帘上的络子轻轻晃动,昆仑兰的枝叶在风中轻摇,带着“归”与“盼”的布帕交相辉映。他知道,明年的光桥那头,会有更热闹的身影归来,木牌会添上新的名字,兰草会抽更嫩的芽,而浮仙岛的暖,会在一次次重逢里,沉淀得愈发醇厚,成为每个人心中最安稳的归处,岁岁年年,温暖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