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烈士遗孀重生了 > 第649章 姐,咱不能冒进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歹沈穗也算自己人吧。

“就谈着谈着就谈下来了。”沈穗用功在事前,这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

倪东江拿来图纸,让她选。

其实备选的就那几个。

至于原本的店铺怎么办……

能合并就跟人合并去,合并不了就不开了,或者去别处。

谁让你干不好呢。

沈穗很快就做好了选择。

不算最核心的地段,但有一个好处。

在这里,沈穗可以拿下三家店面。

新店面需要重新收拾,这个收拾跟过去还不一样,不是粉刷外墙,弄上整块的钢化玻璃就好了。

是拆了重建。

好在倪东江给一路绿灯,等到周三上午,沈穗已经拿到了需要的全部手续。

可以推倒重建了!

律师惊呆了。

贝尔曼安慰伙伴,“行了,这下你可以放心了。”

新店面的设计方案,是公司这边提供的。

毕竟要尽可能的把“柯达”这个品牌,根植于中国人的脑海中。

那就需要从好些方面下手,这其中就包括店面外观。

第一印象十分重要。

沈穗对此亦表示赞同,只不过在其给的方案上略微提了一点意见。

在说服了律师先生后,很快就动工了。

而在周四,前往上海考察的田中一行人,给沈穗打来了电话。

他们已经看好了店址。

需要沈穗去谈。

没问题。

刚送走贝尔曼,沈穗就马不停蹄的飞去上海。

不出意外的,富士选择的店面在南京路步行街。

首都王府井,上海南京路。

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

外滩?

那边是真的插不进去。

随行来到上海的小林等着瞧沈穗的热闹。

这个女人打包票说,她能够搞定店面问题。

真是会说大话。

政府凭什么要卖你这个面子?

他承认,沈穗在首都那边混得相当不错,可这里是上海。

她、她的丈夫,她的朋友的胳膊能伸过来?

对于沈穗忽然间到来,还要约区政府的人吃饭。

杜小风虽然有点奇怪,但没多问。

立马约了时间地点。

“姐,没啥事吧?”

制衣厂这边没什么事啊。

还是说跟高瑾有关啊?

“没什么,别的事情。”沈穗笑了笑,“你最近怎么还瘦了?”

“没有吧,何扬还说我身上肉多了呢,比之前摸着舒服。”她说完又有点不好意思,“估计全瘦在脸上了,专门瘦给你看的。”

沈穗被这话逗乐,“这肉还挺会转移的。”

胡说了一通,沈穗这才说道:“晚上要是没事的话,跟我一块去吃个饭。”

“行。”杜小风利落应下,也没问到底什么事。

沈穗去车间里溜达了一圈。

制衣厂这边有订单,车间里颇是忙碌。

一开始还有耿为光安排过来的人前来支援,后面新招的工人逐渐上手。

车间里就少了很多“又错了”的声音。

沈穗看到了在那里研究刺绣设计的郑阿婆,还有她的几个“学生”。

她们很专注,沈穗就没过去打搅。

从车间出来,又溜达到了那边的宿舍区。

宿舍区盖的都是楼房,一道围墙将家属院区和回迁区隔开。

“等着咱们账面资金宽绰了,到时候再起几栋楼,用区里的说法是,打造民营企业模范……”

杜小风说着也笑了起来。

“照这么说,咱们这厂子还得再往外扩建。”

“那就扩,钱的话别担心。”

沈穗马上就有钱了。

虽然这笔钱还不足以偿还那笔将近四百万的贷款。

但有着强有力的偿还能力,那沈穗就可以再贷款。

再说,有政府背书,银行也乐意借钱给她。

钱的话还真不是问题。

杜小风倒是冷静的多,“那也得看把订单稳下来再说,姐,咱不能冒进。”

虽然这个制衣厂有点像是沈穗一拍脑瓜子决定下来的。

但一步步建设起来,那凝聚着杜小风他们一帮人的心血。

肯定是要经营好的。

可以跨步向前,但也不能太着急扯着蛋啊。

沈穗被她一脸凝重逗乐,“对,我们杜经理说得对,听你的。”

杜小风微微松了口气,又嗔道:“你怎么还跟我开玩笑啊。”

“是我的错,这是何扬同志的特权。”

杜小风:“……”越说越没谱了。

她赶紧说起了正事。

正事就是朱琳去了香港那边,跟英国人谈订单。

“陈树荣帮忙介绍的客户,不过好像事情比较多,有一些要求。”

“有要求不要紧,但得加钱。”

杜小风也是这么想的,“朱琳姐说她之前好歹跟你一块学过英语,如今有机会那也过去试试看。”

再加上有陈树荣帮衬着,倒也不怕。

只不过得过些天才能回来。

至于能不能谈下来,那还得再等消息。

不然今晚的饭局,少不了要朱琳过去的。

本来嘛,跟政府打交道的事情,一直以来都是朱琳出面。

沈穗这才说起了自己今天要谈的事。

杜小风惊呆了,“那只要把店面弄到手,就能签合同?”

“弄不到手也能签,只不过到时候小日本肯定要跟我讨价还价就是了。”

不过沈穗也不怕,毕竟她已经一鸟在手了。

“那这相机,好卖吗?”

“有市场,但不算特别大。不过嘛他们也没说一开始就要我卖出十万台什么的。”

虽然沈穗拿着巨额的薪酬,但柯达也好,富士也罢,对其业务的要求并不算特别高。

双方的目标一致,都是要抢占市场。

富士是想借着奥运会的余热,进一步扩大市场。

而柯达则是想要一雪前耻,证明错失奥运会赞助不过是一个小失误。

抢占市场是战略。

至于能有多少营收,那就上帝(天照大神)保佑了。

“照相机贵,买的人不多,可国内摄影市场是存在的,那就需要胶卷,这才是赚钱的大户,可以走量的,知道吗?”

国产相机质量不是那么好,但还可以用。

用一二百块钱的国产相机代替小几千块的外国货,没问题。

但胶卷还有洗照片的药水,可没低配版的替代品。

杜小风明白了,卖的不是昂贵的相机,而是消耗品的胶卷。

“可过去不也在卖吗?他们怎么忽然间就……”

“改变商业模式是吗?”沈穗笑了笑,“其实寻找代理商才是最常见的商业模式,只不过过去国内条件不允许罢了。”

杜小风恍然,但还有一个问题不懂,“可是姐,过去这些外国货,一般都要用侨汇券,你现在做代理应该不用的吧?那岂不是造成了外汇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