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 > 第512章 第五战区支棱起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白司令最近几天的信心增长很快,因为见识到了新编制日械师的作战能力,能够单对单的跟日军联队硬碰硬。

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情。

以往的地方军、杂牌军,往往要三四个师的兵力,对抗日军一个完备联队。

还要提防日军联队把这三四个师的防线打穿。

此番鄂北会战期间,第五战区尝试着跟日军主力碰了碰,完成整编的几个主力师,均有能力跟日军进行正面作战,且击溃日军。

双方战损比例接近1:1,甚至第五战区还要沾光一些。

再加上他本人的军事才能也不错,对这场战事充满信心。

楚云飞上前一步,目光在地图上徐城周边的交通线路上扫过,语气中带着一丝思索:“徐城周边多平原,我的 46 机械化军正好能发挥优势。不过,13 军驻守徐城多年,防御工事定然完善,而且他们与金陵的派遣军总部距离较近,一旦咱们发起进攻,金陵的日军很可能会迅速增援。”

“这一点不得不防备。”

“我建议,在进攻徐城的同时,派一支精锐部队切断这条公路,阻止金陵日军增援。

我的机械化军可以分出一个装甲师,配合第五战区的部队完成这项任务,主力则从北面主攻徐城,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小白司令补充道:“那太好不过了,我军在江淮地区有不少地下情报员,可以提前让他们收集徐城日军的防御部署和兵力调动情况,为进攻提供情报支持。”

说到这一点,第八战区的所有人看向李峰。

论对敌人部署情况的辨析程度,没人比第八战区更清楚了。

毕竟李峰可以开挂,清晰的捕捉任何地区的日伪军驻防情况,针对其弱点重点突破。

李峰对此战没啥感觉,以优势兵力夹击,吃掉鬼子13军的三个师团,这不是板上钉钉的问题吗?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谨防日军逃窜,务必要形成完好的包围圈,迅速歼灭之。

“各位的想法都很周全。现在,咱们就明确各部队的任务。华北方面军主力负责主攻徐城,务必在最短时间内突破日军的防御工事,歼灭 13 军的主力部队;分出的装甲师与第五战区的步兵师协同,切断徐城与金陵的联系,阻止日军增援。”

“宗长官、白司令,第五战区一路配合华北方面军主力,扫荡地区的日军;另一路沿长江向东,肃清沿线岸防部队,同时负责保护我军的后勤补给线,确保物资能够顺利运送到前线。”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军官,语气变得更加坚定:“此次作战,关乎华中地区的战局走向,容不得半点差错。

各部队务必严格按照作战计划执行,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空军部队要随时待命,既要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压制日军的空中力量,也要负责轰炸日军的指挥部、弹药库和补给站,为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另外,开战之前务必告诉前线的士兵们,关外我军节节胜利,日军已是强弩之末,让他们拿出十二分的斗志,奋勇杀敌。”

除了计划上的问题,那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了。

未来一周时间内,并无雨水天气。

还得谨防江淮地区的黄泛区,规避开,发挥机械化部队的优势。

最大的优势,那就是沿铁路行进,可保证最大的推进速度。

46军是三个装甲师,搭配其他摩步师,能够形成巨大的冲击力。

对于楚云飞这边,李峰并不担心。

第八战区、第五战区开始明牌调动兵力。

各自投入十余万人,对徐城地区的13军展开夹击攻势。

尤其是休整后的华北方面军,从关外调拨过来后,几乎马不停蹄的加入战场。

楚云飞已经到了铁路站点,转头吩咐孙铭,“通知各部队,加快推进速度,务必在五天内抵达徐城南部的预定阵地,与第五战区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后勤部给下属人员发罐头,额外发军饷。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想让部队保持高战斗力,后勤必须拉上来,军费也必须超额给足。

想让马儿跑,得让马儿吃草啊。

大量的坦克沿着铁路运输,通过专用的轨道车,从北方源源不断的运输过来。

38t坦克的重量维持在12吨左右,运输起来也相对方便。

而谢尔曼、t-34这类中型坦克,运载的压力就大一些。

剩下的则是重型榴弹炮,持续的拉到徐城北部。

这年头,铁路才是最佳的后勤运输网,唯有铁路才能支撑大规模运载的需求。

徐城大战尚未全面打响,庐州周边的枪炮声已率先划破天际。

第五战区率先跟日军交火。

驻防在庐州周边的日军并不少,尤其是六安、安庆方向,分别有日军独立旅团级别的兵力驻防。

几乎呈犬牙交错之势,双方阵地最近处仅相距千米,火药味早已弥漫在空气里。

75毫米山炮、野炮对轰,夹杂着榴弹炮连的火力。

“命令榴弹炮连,瞄准六安日军炮兵阵地,三发急速射!”

第五战区炮兵营长张强盯着望远镜,声音冷静而果断。

随着指令下达,4门 105 毫米榴弹炮瞬间轰鸣,炮弹带着尖锐的呼啸声划破天空,在日军炮兵阵地炸开一团团火光。

“山野炮连还击,压制日军步兵掩体!”

对抗起来很简单,以榴弹炮连压制日军的炮兵中队,再以山野炮轰击日军步兵,从整个火力对抗上形成压制。

密集的炮弹朝着日军的步兵阵地倾泻而去,将日军构筑的简易战壕炸得支离破碎。

炮战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日军 75 毫米山炮的有效射程不足六千米,而 105 毫米榴弹炮射程可达万米,日军的炮兵阵地刚一暴露,就会遭到榴弹炮的精准打击。

短短半小时内,日军就有三门山炮被炸毁,炮兵伤亡超过三十人。

日军的火力弱下去后,步兵部队趁机发起冲锋,士兵们在炮火掩护下,朝着日军阵地推进。

“冲啊!”

一名排长挥舞着大刀,带领士兵们突破日军的前沿防线。日军士兵虽然负隅顽抗,但很快就溃不成军,硬着头皮抵挡士兵的冲锋,随后变成战壕里的一具尸体。

硝烟弥漫,血腥味卷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