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 > 第531章 我的建议是把英缅军的装备交出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31章 我的建议是把英缅军的装备交出来

说服彼此?

要是真能说服彼此,何至于李峰到这里来扯淡。

约翰帝国、阿麦瑞克帝国、华夏统帅部各有各的想法,大家都不是单纯的出兵作战,能聊到一起才怪了。

眼下日军咄咄逼人,三天内必然杀至战场。

每拖延一天,大军就增加一丝覆灭的风险。

亚历山大直接摆烂,“不管你们同意与否,英缅军必须撤退,我会尽快安排撤退计划,退守到印支那边境地带,不再跟你们扯皮。”

约翰帝国无心关注所谓的华夏战场,他们更关心印支那,关心西方战场。

李峰靠在椅子上,手里把玩着那支红笔,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像是在看一场闹剧。

亚历山大保印支那,杜光明保滇缅公路,史迪威保南洋反攻,每个人都打着自己的算盘,谁也不肯为别人牺牲,这样的指挥部,能拿出统一的方案才怪。

汤姆森敲了敲桌子,用下巴指向李峰。

“三位司令,既然都无法说服彼此,为什么不听听李长官的建议呢?”

对啊,这不是还有李长官呢。

他的目光先落在亚历山大身上:“英缅军要撤退,目的是防守印支那边境,这跟撤不撤没什么必然关系。只要远征军牵扯住日军主力,印支那就是安全的。所以你的最强要求是保证印支那安全,保证它不被日军入侵。”

李峰又转向史迪威:“你要进攻,靠不上英缅军的3万人,这些人战斗力差,作战意志差,跟沙子一样一碰就溃,让他们去决战,除了徒增伤亡,没有任何意义。”

“可以利用的只有远征军,但远征军的装备武器,何时能送过来?”

“三天内能到吗?”

史迪威摇了摇头,三天绝不可能拉来武装远征军的装备。

至于远征军要坚守腊戌,保证滇缅公路。

前提是拿到装备,能够阻敌继续北进。

“不妨这样,把英缅军的装备全部留下,迫击炮、重机枪、能跑的卡车,一件都不能少,统统留下来武装给远征军,解决一下燃眉之急。而阿麦瑞克帝国的装备运输至印支那后,先武装英缅军,再把多余的物资装备源源不断的送到翡翠。”

“这样一来,英缅军没有任何损失,反而可以轻装简行,快速撤退到印支那。并在印支那、密支那、滇缅路之间修建一条公路,用于运输阿麦瑞克帝国的物资。”

“凭借英缅军现有的装备,远征军可以依托地形梯次防守,延缓日军攻势。”

“只要延缓了日军进攻,也能起到牵扯日军主力作用,达成阿麦瑞克帝国的需要。”

“谁赞成,谁反对?”

李峰看向三人,老子给出了解决方案,要么执行,要么等着日本人杀过来。

亚历山大先点了点头,其实英缅军的装备并不多了,一路撤退过来,损失了不少。

反正给了远征军,还能从史迪威手上要。

送出去的是旧装备,从阿麦瑞克帝国手上拿新装备,他们自己也能从印支那补充一些,问题并不大。

瞧瞧,这就是老牌帝国的工业底蕴。

三万人的武器装备,简直是九牛一毛罢了。

剩下的问题简单了,如何利用英缅军交接出来的装备跟弹药,快速补充到远征军手上。

让这群同样战斗力低下的部队,能够挡住日军的冲锋。

“杜司令,安排你手下的所有师长参会,我来亲自牵头分配任务,立刻参会。亚历山大司令,将贵军所有的武器列出清单,天黑之前开始进行交接。”

“汤姆森、史迪威负责协调海上运输的装备,尽可能加快的送往印支那。”

“启动印支那-密支那后勤补给公路修筑计划。”

李峰的语速很快,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定,这时候如果有任何人站出来反对,那就是看不起他这位远征军司令官的职务了。

杜光明有心要请示一下领导,此时此刻也来不及了,必须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三人各自去执行自己的任务,至少目前来看,他们三位的诉求全部得到了满足。

这些人各怀私心,软的没用,只能用命令压着。既满足他们的核心需求,又把他们绑在战局上,才能让他们听话。

接下来是盘点远征军的情况了,这支拼凑而出的部队,战斗力需要大大的打一个问号。

装备以中正式、汉阳造为主,很多士兵还是强行征召的新兵,并无多少战斗力。

三天整编?

不不不,现在只有2天时间来分发装备,进行一次粗暴的整编了。

想让新兵具备战斗力,显然是不太合理的。

唯一的办法是挑选出精锐,把装备武装给精锐,起到延缓日军进攻的作用。

主力部队是第五军、第六军、第66军,而各军内部相对精良,可以供当前战事利用的并不多。叫得上名号的200师、38师、22师。

好消息是还未跟日军进行大规模的交战,除了各部有所损失外,还未伤筋动骨。

如果李峰不来远征战场,真正的溃败会在三天后,10万远征军,只有4万得以撤出战区。

截止到目前,仍有10万之众。

而日军作为进攻方,同样调集了10余万兵力,统一由15军辖管,配四个师团,分别是33师团、55师团、56师团、18师团。

就算把装备调拨出来,一个师阻拦一个师团,也还需要一个精锐师。

光靠现有的三个师是远远不够的。

李峰对国府部队的了解程度,肯定是大大不如的。

哪些人能用,哪支部队可用,心里头挺慌的。

在战场之上,如果各部不听指挥,即便有即时战略视野,也难形成良好的部署。

所以这次阻击日军的兵力不在于多,而在于相对精良。

抽出五个师来做这件事,其他的部队陆续回防,修建梯次阵地。

有完备阵地,有持续的弹药补充,国军部队至少还是能坚守一下的。

这一点早在华夏战场验证过了。

各师都已经在曼德勒周边布防了,迎接日军下一轮的进攻。受到召集后,凡是能到达战场的师长,全部乘坐吉普车往曼德勒来。

66军在后方,暂时无法加入会议。

李峰也没考虑他们,66军麾下的28师、29师纯粹的新编师,几乎没有战斗力。

根本不可能安排阻击作战任务。

也就只能挖一挖战壕工事,搞一点类似于工兵的任务了。

司令部的会议室内,各位师长陆续到达,杜光明见人都到了,通知了陈勇去叫李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