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号。
省委组织部正式发布任命公示,决定免去林清泉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的职务,任命其为淮水市委副书记兼副市长。
尽管早就已经从林清泉口中得知了这个消息,但是看到任命公示的时候,黎卫彬仍然难以掩饰心底的感慨。
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
仕途走到了他们现在这个位置,任何一步都可以说决定了后续发展的路子,有些人一步错步步错,有些人则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这一次林清泉被任命为淮水市委副书记兼副市长,显然是奔着市长的位置去的。
淮水市的现任市长徐勇强为人谨慎小心,做事情也是稳重有余,创新不足,省里显然是对他这个市长有些不满意。
尤其是当下淮水市已经被确定为江南北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情况下,徐勇前这种偏向于保守的做法自然不太合适。
相比之下。
林清泉本身就是以经济工作见长的干部,又有组织部门的任职经历,自然足以胜任这个职务。
“小熊啊,你今天抽空把这份材料打印出来装订好,然后快递到淮水的林书记那里。”
办公室里。
把秘书熊秀财叫进来。
黎卫彬给了他一个u盘吩咐道。
这份材料其实是林清泉主动向他要的,内容有三个部分。
一个是黎卫彬自己写的关于当年在松和市开展经济工作的一个个人总结,洋洋洒洒数万言,这既属于个人的工作总结,又是极为难得的任职经历。
剩下的两个内容,一个是关于松丰槐城市副中心的一些构思;一个则是关于黄江市高新区的一些发展思路。
这两样东西虽然谈不上是什么机密,但是也是比较核心的材料。
以林清泉跟他的关系,黎卫彬把这两个东西送给林清泉自然不会担心外泄。
但是林清泉主动索要这些东西,无疑也证明了他的猜测,这一次去淮水,林清泉必然在谈话中得到了省领导的某些授意。
“好的领导。”
“我下午立马就去办这个事情。”
“另外还有个事情要跟您汇报,刚刚高新区那边解书记打电话过来让我跟您做一个请示,您明天的行程是不是仍然按照原计划进行。”
听到熊秀财的话,黎卫彬也是立马就反应过来,明天他还有一个到高新区去视察工作的行程安排。
这一次去省里跟徐致远汇报工作,虽然那位徐副省长并没有明确企业分流的方案是否合适,不过他也听得出徐致远的口风大概率是支持这个方案。
既然有了这种领会。
那高新区那边接下来肯定要开展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
“你回复他,就说明天的行程照旧。”
“不过具体的安排上就不要搞迎来送往的那一套了,一切从简。”
……
6月16号。
在副市长铁应松和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贾时飞等人的陪同下,黄江市委常委、副市长,省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黎卫彬一行正式到市高新区考察工作,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解军,管委会副主任潘瑞等陪同考察。
这一次考察,黎卫彬重点查看了高新区的几个工作,一个是高新区的交通情况和各项硬件设施建设情况;一个则市高新区的管理工作。
至于最后一个则主要是参观考察了几个重点企业。
在考察结束后,黎卫彬就地召开了高新技术产业专题办公会,并代表黄江市委市政府在会上重点介绍了这一次企业分流的具体情况。
按照这次企业分流的最终摸排结果,整个高新区内的73家企业里面有47家续签了合作共建协议,剩余的26家企业有20余家选择外迁,其余的几家则愿意接受黄江市政府的重新评估。
正如黎卫彬此前所言,这次分流出现一些负面的声音是不可避免的。
甚至就连在一些主流媒体上都有人在唱反调,认为黄江市委市政府是在开倒车,走老路。
然而面对这些声音。
黎卫彬不仅仅没有回复,甚至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连续召开了两次专题工作会议,会议主要就是强调和抓工作落实,推动企业分流工作尽快结束。
面对黎卫彬如此强硬的态度,黄江市委内部虽然有些不同的声音,但是在市委书记刘坤元和市长王楷文的支持下。
截止到6月底。
高新区的企业分流工作仍然全部按期完成。
然而就在不少人认为经此一事后,黄江市高新区肯定要走下坡路的时候,时间刚一进入7月份,黎卫彬就再次扔出了几颗重磅炸弹。
7月1号。
黄江市高新区分别跟江南理工大学以及江南工业大学签订了省级科研平台共创协议。
紧接着7月6号。
黄江市委常委、副市长黎卫彬亲自拜访了东海微电子集团,双方在当天下午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
按照媒体披露的信息,这一次双方签订协议,东海微电子集团计划在未来3年内投资8个亿左右,在黄江市高新区打造一个集研发、生产为一体的先进半导体制造基地。
此外。
7月9号。
就在外界认为黎卫彬手里的牌都已经全部打出去的时候,一个震动业界的消息再一次被疯传了出来。
按照网上的舆论消息,这一次,黎卫彬亲自出马,直接拿下了国内光伏巨头蓝光绿能的一个生产研发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2个亿。
就在这几条消息纷纷被人扒出来议论的时候,7月12号,黄江市委常委会经过集体表决,正式通过了市长王楷文提出的关于加大高新区投资力度的决定。
按照这份决定,黄江市将投入5到10个亿的资金,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道路交通、水电以及网路等硬件设备进行全面的升级。
不仅如此。
市政服务中心将会在2010年年底之前,正式在高新区开设一个分工作中心,充分为高新区解决人性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短板问题。
不仅如此。
针对高新区企业人员存在的住宿、子女教育、户籍以及医疗卫生等问题,黄江市人才工作办公室也专门发布了一份补充说明,正式表态将会进一步提高高新区企业的人才待遇,尤其是将会为应届毕业生入驻高新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
随着这一连串的动作做出来,整个7月份,高新区在经过企业分流后,不仅仅没有出现人员流失的情况,反而进一步激发活力,再次恢复了园区初创时期的那种热闹。
喧嚣的园区内。
一种勃勃生机正在悄无声息地生根发芽。
只等一个合适的时间到来,就将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今天四更,求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