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澳王府。

“十有八九,都是江南士族的子弟?”

朱旺看着手中的奏报,眉头紧锁。

这个结果,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他脸上。

不拘一格降人才,真是妥妥的理想主义。

他本以为,自己设计的这场“疫苗答题”,会是一场公平公正的,面向全天下寒门学子的“鱼跃龙门大会”。

他幻想着,能从中发掘出无数像杨士奇、何嵘那样,虽出身贫寒,却才华横溢的璞玉。

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他精心搭建的舞台,最终还是成了那些早已占据了最优资源的世家子弟们,表演和镀金的秀场。

“殿下……”蒋瓛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朱旺的脸色,“此事您看该如何处理?”

朱旺没有立刻回答。

他将奏报缓缓地放在桌上,闭上眼睛,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他知道,这件事,绝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它触及到的,是这个时代最根本,也最难以撼动的核心矛盾——阶级固化与教育垄断。

“去,”他睁开眼,声音有些疲惫,“把道衍大师、沈焱、三宝,都给我叫来。对了,把解缙、杨荣、杨士奇、何嵘,也都一并叫上。”

……

半个时辰后,澳王府的书房内,气氛凝重。

朱旺将奏报,传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当众人看完之后,房间内陷入了一片长久的沉默。

最先打破沉默的,是性格最为直爽的沈焱。

“岂有此理!”他猛地一拍桌子,脸上满是愤懑,“这定是舞弊!是那帮江南士族,在背后搞的鬼!他们定是提前买通了什么人,泄露了考题!”

“殿下!”他对着朱旺一抱拳,眼中喷火,“请允卑职带人,将这些舞弊的家族,统统彻查一遍!我倒要看看,他们的骨头,是不是比诏狱里的烙铁还硬!”

然而,新来的何嵘却摇了摇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沈兄此言,恕在下不敢苟同。”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逻辑清晰,“在下以为,出现这种情况,未必就是舞弊。”

他看了一眼众人,继续说道:“诸位请想,这世上之事,本就不公。士族之子,自幼便有良师教导,家中藏书万卷,衣食无忧,可专心向学。而寒门之子呢?莫说读书识字,能吃饱饭,不被饿死,已是邀天之幸。两相对比,如同以精兵对疲卒,这结果或许才是最真实的常态。”

“即便其中有少数投机取巧之辈,”何嵘叹了口气,“但恐怕,也改变不了这十之八九的悬殊比例。”

何嵘的这番话,虽然残酷,却是血淋淋的现实。

在场的众人,除了何嵘和杨士奇,几乎都出身于士族或官宦之家,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寒门想要出头,有多么艰难。

一直沉默不语的道衍大师,此时也缓缓睁开了眼睛。

“阿弥陀佛。”他双手合十,声音空灵,“何施主所言,乃是‘果’。但殿下所忧,乃是‘因’。”

“若长此以往,优者愈优,劣者愈劣。朝堂之上,皆为世家子弟;乡野之间,再无读书之声。则阶层固化,上下隔绝,国之根基,必将动摇。此风断不可长。”

道衍的话,说到了问题的核心。

朱旺赞许地点了点头。

这妖僧,果然看得透彻。

年轻的解缙此时也站了起来,他虽然年少,却心高气傲,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大师所言极是!学生以为,既然症结在于‘不公’,那我们便当设法,求一个‘公’字!”

“哦?”朱旺来了兴趣,“那你觉得,该如何求这个‘公’?”

解缙昂首挺胸,侃侃而谈:“学生以为,可将这‘天才少年’之选拔,分为‘士族卷’与‘寒门卷’!士族之子,家学渊源,其考卷当更难,更重经义策论。而寒门之子,见识有限,其考卷当更易,更重基础算学与识字!”

这个提议,立刻引来了杨荣的附和:“解兄此法甚妙!如此一来,既能保证选拔的公平,又能兼顾不同出身学子的实际情况,两全其美!”

然而,老成持重的杨士奇,却再次摇了摇头。

“殿下,诸位。”他站起身,对着众人行了一礼,才缓缓说道,“解兄与杨兄之法,看似公允,实则隐患无穷。”

“敢问解兄,”他看向解缙,“何为士族?何为寒门?这二者之间,又该如何界定?”

“是按家中田产多寡?还是按祖上是否出过高官?”

“一个家道中落的士族子弟,与一个偶得奇遇的商贾之子,又该如何划分?”

“难道,我们为了这一场小小的疫苗答题,还要先在全天下,搞一场轰轰烈烈的‘成分普查’不成?这其中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可能引发的混乱,恐怕远超你我想象。”

杨士奇的一连串反问,如同一盆盆冷水,将解缙和杨荣刚刚燃起的热情,浇了个透心凉。

他们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太过理想化,也太过简单了。

一时间,整个书房再次陷入了僵局。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商量来,讨论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却又被一次次地推翻。

有人提议,可以降低寒门子弟的录取分数线。

但立刻就有人反驳,这同样有失公允,会打击士族子弟的积极性。

也有人提议,干脆就按区域划分名额,富庶的江南地区名额少一些,贫瘠的西北地区名额多一些。

但马上又有人指出,这会造成新一轮的地域之争,后患无穷。

……

朱旺静静地听着众人的争论,没有插话。

他看着眼前这群大明朝最顶尖的“智囊团”,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吵得是面红耳赤,心中却是一片平静。

他知道,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可能就如何嵘所说。

眼看着天色将晚,众人依旧没有讨论出个所以然来,朱旺终于缓缓地站起了身。

他走到书房中央,轻轻地拍了拍手,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自己身上。

“行了,都别吵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嘈杂的书房,瞬间安静了下来。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目前看来,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他环视了一圈众人,然后将目光,落在了那份引发了所有争论的奏报之上。

“既然都这样了,舞弊之事,不可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