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军事学院。
三个月了,第一次收到妹妹的信件,两个傻哥哥抱着信反复读反复看,只觉得怎么看都看不够。
“嘿嘿,妹妹真厉害,哥,咱们妹妹都找到赚钱的门路了,我们还没着落。”
想到聪明能干的妹妹,江淮轻笑出声,“咱妹就是厉害。”
两人悄悄摸摸说着悄悄话,说话的声音也就他们俩能听见。
“江淮,江海,你们俩干嘛呢?悄悄摸摸凑在一起笑的那么猥琐。”
舍友进了屋,被他们俩的笑声惊悚到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在密谋呢。
江淮推了江海一把,让他挡在身前,然后把信塞进裤兜里。
“没什么,你怎么回来了?这个点儿你不是该在操场训练么。”东西一收,江淮坦然自若。
江海先面不改色,“是呀,你这会儿不是该在操场么。”
舍友古怪的瞅着他们俩,“你们俩不正常,说说刚刚在干嘛呢?”
“什么在干嘛?”
又一舍友走了进来。
舍友1:“他们俩刚才背着我们笑的忒猥琐,我还看到江淮兜里揣了东西,肯定有事儿瞒着我们。”
舍友2愣了一下,旋即道。
“江淮,江海,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江海憨厚一笑,“真没事儿,我们刚刚在说我们家小妹呢。”
“我不信,不过你家还有个妹妹?多大了?”舍友1的眼睛扫过江淮的裤兜,“那里面的东西不会是你们妹妹给的东西吧?”
舍友2想起今天在值班室见到一封‘江淮收’的字样,心下有了猜测。
“值班室的那封信是你们妹妹写来的?”
江淮和江海见瞒不住了,反而坦然了,“对呀,我家小妹写信来问候我们两个哥哥,你们家有妹妹吗?没妹妹有弟弟也行;不过弟弟爱哭还混,适合挨打,妹妹乖巧可爱,聪明伶俐适合宠。”
“嗯......?”
江海斜睨江淮,“大哥,原来在你心里,我是用来挨打的。”
“知道就行了,别明说。”江淮推开他,走到单人床坐下,手拍着裤兜美滋滋的。
江海:“那不是你先说的嘛!”
“你懂什么,我说的是他们,又没说你。”
“对嚯。”江海的眸光转向两位舍友,“你们家有弟弟妹妹吗?”
舍友1:“我家有个妹妹。”
舍友2:“我家弟弟妹妹都有,没你们说的那么邪乎,什么聪明伶俐,全是憨吃憨玩的。”
江海和江淮相视一眼,一本正经坐正,眉眼带笑。
“我家小妹可乖了,又听话又懂事,聪明伶俐的很;我们能考上军校多亏了小妹帮我们补课,你知道我小妹今年多大吗?”
江海大吹特吹,“我家小妹今年才十五岁,这个月才满十五岁哦;她跟我们一起考的大学,现在在哈军工读书,你们知道哈军工吧?我小妹读出来那可是重点军工方面人才。”
舍友1、舍友2:“你小妹真只有十五岁?还考上了哈军工?”
“那可不!我小妹聪明着呢,我们不懂的题去问她,她一准会;我妹妹从小就跟别的小孩儿不同,从小俊到大,聪明的咱们村儿里就没一个小孩儿比得上。”他越说越激动,吐沫乱飞。
舍友1:“你妹妹这么小,你放心她一个人去外地上学?”
“放心,肯定放心,以前都是我家妹妹管我们哥俩。”江海拍着胸.脯,说的斩钉截铁,至于是不是真的只有他和江淮知道了。
舍友2露出了迷之微笑,“你妹妹小你们这么多,你们还让妹妹管?没出息。”
“你知道什么,以后有机会你见到我小妹,你就知道了;我家小妹乖巧可人,做人做事自有她的一套原则,聪明的我和我哥两个人的脑子加起来都赶不上她一个人的脑子。”
两位舍友瞧着江海,一言难尽。
这都什么形容词。
“行了,你把你妹妹说的这么好,我们又没见过,还不是你说什么是什么咯!”
“就是,说的那么好,你让我们看看真人我们才相信。”
江淮摆着手,“去去去,还想看我小妹,我们还想见我们妹妹呢。”
江海看两人就跟看癞疙宝一样,这俩不要脸的。
“我妹妹在哈军工都能找到赚钱的机会,而且是我妹妹的教授介绍的,你就知道我妹妹得多讨人喜欢,多优秀才能让教授都愿意栽培她。”
舍友1轻轻颔首,“这倒是,不优秀,教授也看不上。”
“那你妹妹的教授介绍的是什么工作?”舍友2道。
江海轻哼,“你们想知道啊?”
“想!”*2。
“我也不知道,你们还想知道。”
“切~”
两位舍友不再纠结这个问题,懒得跟他扯掰,只以为他在吹捧家里的妹妹;十五岁考上哈军工是很厉害,聪明这一点他们不否认。但是,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乖巧懂事,怕不是耍着这两傻子玩。
他们家的弟弟妹妹还有耍小聪明的时候呢。
反正他们没看到就是假的!
“你们还不信,等我有假期了,我就去看我妹妹;你们想激我跟我哥带你们看我妹儿,你们想都别想。”
舍友1、舍友2:被这傻子看出来了。
江淮笑着摸出信件塞回信封里,放进衣柜最里面妥善保管。
江海可不管他们怎么想的,反正他是不可能带人去见他小妹的。
军校这边的动静妙善不知道,她忙到飞起,翻译是为了赚钱,学习是为了早点毕业,不知不觉一个学期过去了。
她半学期学了一个学期的课程,下半学期就学了二年级的课程。
寒假时她没回去,只给家里寄了两百块和一封信,钱就装在信封里封存。
哈军工也算是军事学校,信件来往各处有严查,下发到地区后有人统计登记。
哈军工放假后,学校里的学生还留有半数;毕竟来回车费贵,在学校里住着能去图书馆看书,还能找点兼职改善生活,何乐而不为?
这个时代多数人是苦出身,有勤俭节约的意识,寒假期间凡是能找到事情做的人都很珍惜工作的机会。
妙善数了数一学期攒下来的钱,还有五百块,这些钱够她用很久了;军工研究所时不时的还会在给她发稿费的时候给两张工业券或者哈市的票证。
她都给攒了起来,要用再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