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夏毁坏史料,烧毁航海图,导致文化中断,无论从什么方面来说都是不可原谅的。
尽管马文升为其开脱,认为其事出有因,出发点是好的云云,可毕竟犯错就是犯错。
朝野大部分都是文官,又怎能允许这样毁坏历史文化的人继续同朝为官。
退一万步说,还有很多人盯着刘大夏的位置,只要刘大夏下去,无疑就会空出来兵部尚书,谁不眼红?
杨廷和真是将所有人的人心全部拿捏的死死的,所以今日这场朝会,根本就不是什么开海议题的朝会,而是杨廷和除掉他在朝廷的对手的精心布局。
尽管刘大夏也没有对杨廷和表示任何敌意,但依旧逃脱不了杨廷和对他的清洗。
杨廷和要实现自己对朝堂的控制,推动他所有理想抱负,就不能允许朝堂有一批守旧势力存在。
即便现在没有发酵,但在未来杨廷和但凡要做一点和旧势力冲突的改革,依旧会变得困难重重。
比如此前蔚王提出的扩大明朝商业体系,减弱农业对国家的影响力,开市舶司等等。
杨廷和在基层做过,他太能了解蔚王这些国策的好处,可即便是蔚王的身份,依旧遭到了大批守旧文官的反对,吸取这个教训后,杨廷和在内阁首辅位置坐稳之后,第一时间就要清理掉这么一批人。
刘大夏只是敲山震虎,后面还有许多人。
当刘大夏烧毁史料航海图的事于奉天殿曝光后,百官尤其以御史台和各科道给事中为首的文官,分别开始对刘大夏发起了最为激烈的弹劾。
刘大夏顶不住这样的压力,又加上皇太子根本没有为他说一句话,对马文升的解释朱厚照也视若罔闻,这个时候刘大夏就知道了,他这个兵部尚书的位置也是时候让出来了。
“微臣知罪。”刘大夏缓缓脱下乌纱帽,“微臣愿意辞兵部尚书职,任凭太子殿下发落。”
他面颊沧桑,身躯佝偻,好似一瞬间苍老了很多,他是两朝元老了,却被杨廷和这个后辈如此算计,还有什么面目在朝为官。
朱厚照哼了一声,道:“那就交由都察院去审查定罪吧。”
“多谢太子殿下。”
刘大夏如释重负,太子并没有当朝对他定罪,就说明这次的处理不会太严重,望着这个他尽心付出数十年的大殿,刘大夏忽然有点不舍。
马文升看到刘大夏灰溜溜的离开奉天殿,忽然心中升起一丝悲鸣,所谓兔死狐悲,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今日的事,马文升又怎能看不明白?这就是杨廷和对刘大夏的做局,今天是刘大夏,明日可能就会轮到自己。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尽管他们和杨廷和没有太多冲突,但杨廷和这个人实在太看重权力,他有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最可怕的是这个人的城府和手段都极其高明,你永远不知道他会以什么样的手段来对付你。
“臣,身子老矣,恳请殿下准许臣告老还乡。”吏部尚书马文升出列,拱手开口。
朱厚照道:“卿还老当益壮,大明还需卿尽心尽力,勿要再说此类话,若卿累了,便休息几日便是。”
朱厚照没有准许马文升告老。
杨廷和若无其事的看了一眼马文升,看来他明白了,也好,省的自己还要动手了。
马文升拱手道:“多谢殿下体恤,臣请几日假休养,恳请殿下将吏部诸事暂交给吏部侍郎费宏费大人。”
朱厚照嗯了一声,点头道:“那就依你吧。”
“靳阁老,航海图被烧,你宜尽快将海图绘制出来,给出一套方案,莫要耽误明年开春的下西洋国策。”
靳贵拱手道:“微臣遵旨!”
朱厚照起身道:“无事退朝吧。”
他现在驾驭朝堂,已不像最初那样畏畏缩缩,现在已经驾轻就熟了。
等朱厚照离开后,朱厚炜深深看了一眼杨廷和,恰好杨廷和也抬眸,四目相对,然后杨廷和微微颔首冲朱厚炜笑了一下,便带头离开了奉天殿。
究竟是忠是奸?朱厚炜已经快分不清了。
他不知道杨廷和究竟要做什么,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
但朱厚炜隐约能感受到,他和杨廷和在做一样的事,可即便如此,双方最后恐怕都会要爆发一场极致的冲突!
……
秋十月初。
又经过半个月的策划、改版、填充内容,北平报社终于开业,第一份报纸也已经被挂在了正阳大街的门铺前。
百姓们自然不会对这些东西光顾一眼,报纸的主要目标群体也只是针对读书人。
当第一个读书人花一文钱买了报纸后,便习惯性的浏览了起来,这报纸上的内容都杂多,比如涉及到戏子杂曲于什么时候开业在哪里开业,又比如大兴前不久发生的命案解读和凶手猜测等等。
总之这里面总会找到一个你感兴趣的板块。
最为主要的,一文钱一张报纸,这点钱对任何读书人来说,都不值一提。
很快,今早的报纸已经陆陆续续卖的差不多。
好一些官吏甚至也都会买上一份报纸回到值庐快速浏览一遍。
内阁。
“阁老。”
梁储夹着一份报纸走了进来,杨廷和好奇的道:“这是什么?”
梁储笑着道:“报纸,最近新开的,里面夹杂着许多事,朝廷大航海的事也被记录在内。”
这些都不是什么秘密,民间也知道朝廷要于明年开春进行航海下西洋。
“还有一些奇闻轶事,某某诗词会文学会的狮才子们比拼文采,在比如一些县衙的疑难杂案对凶手推测等等,挺有意思的,卖的也不贵,只有一文钱。”
杨廷和沉默了一下,先拿着报纸快速看了一遍,说实话,这里面有些板块杨廷和都被吸引了。
不过他忽然问梁储一个问题,道:“梁阁老,明天你还买吗?”
梁储道:“让家奴去买啊,也不贵,只要一文钱,阁老要的话明日我给你带一份。”
杨廷和摇头道:“生意好吗?”
梁储点点头道:“倒是挺好的,几百份的报纸,一个早晨就全部卖光了。”
听到这里,杨廷和若有所思,面色也微微凝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