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开完之后,大家各司其职。李振华派联络人去联系在惠明的鲁北行署主任何思源,准备和他进行会谈。半个月后传来消息,何思源同意会面。地址选择在两军交界地带。
李振华还没有出发,杨司令带来一个好消息,那群做生意的日军准备过来交货了。地点在羊角沟,又是送货上门。邢司令和杨司令一起去了。交易很顺利,三天后刑司令押着3万发子弹回到了八大组。杨司令没回八大组,直接从羊角沟出发,去沂蒙军区抗大学习了。
邢司令兴致很高,和李振华讲,冀鲁边军区还向那群日本人又定了50支步枪,2万发子弹,而且日本人也同意用香烟换枪支弹药。他们还可以在蒲台交易。邢司令急着问李振华,香烟什么时候能到。李振华笑着说快了,不会耽误日本人交易的。邢司令也放心了下来。邢司令还要押着弹药去冀鲁边 。
李振华 :\" 老邢,你把子弹押到义和庄就行了,让陈文带特战分队和你一起去。到了义和庄,让18团运子弹回冀鲁边,特战队一起过去,老邢你还是要抓紧时间回八大组。老杨去学习了,我也要去蒲台那边和何思源谈判,我等你回来了,才能出发去蒲台。八大组需要你来坐镇。
邢司令满口答应尽快回来,在李振华这里邢司令感受到了尊重。
李振华又特意召集了廖海涛、胡荣、景晓村开了一个闭门会。李振华开门见山的提出了一个他担心的问题:隐蔽精干力量的问题。
景晓村的回答没有出乎李振华的意料,虽然延安总部早在去年年中就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且今年还多次下发了文件,但由于清河根据地的快速发展,大量秘密党员走向台前。
李振华给三位老政工敲响下警钟。李振华毫不避讳的告诉他们:随着日军对后方的重视,扫荡会越来越频繁。他断言整个敌后根据地在未来两年,将会是最艰难的时期,特别是平原根据地范围会大幅缩水,甚至完全成为游击区。从现在开始就要未雨绸缪。
邢司令走后没两天,海东清二大队在队长陆磊的带领下,押着一批香烟来到了八大组。随行的还有海军学校一队师生和准备加入海防队的200名士兵,李振中也过来了。海军学校的师生是李振华要求到海防队实习的,李振华和沂蒙海校冯仲云打了招呼,海校学员均要分批到海防队实习,先熟悉海况。这次海东青二大队也派30多人秘密加入海防队,就在那200名士兵当中。
原冀鲁边海防队的队长是陈二虎,副队长是陈大虎,他们已经来到八大组报到。李振华仍让他们当升格后的渤海军区海防大队队长和副队长,李振中被李振华派到了海防队里当政委。
李振中临去海防大队前,李振华向他交代了几项秘密任务,并交给了他一部电台。李振中带着海校师生还有200名士兵去海防队。
邢司令很快回到了八大组,李振华向他交代完工作后,出发往蒲台去见何思源。随行的陆磊带了50名特战队员。
鲁北行署主任何思源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山东菏泽人,中国着名的教育家。参加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官费留美生,出任过中山大学教授,后回山东担任过国府宣传部长、教育厅长。长期主持山东教育工作,他努力实践教育救国的主张,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整顿和发展山东的教育事业。他想方设法加强师资力量、培训骨干教师、扩大经费来源、提高教师地位,并增设了师范及各类职业学校,创办了山东大学。
抗战后,何思源没有去后方,而是留在山东敌后打游击。在鲁北,人们对何思源充满爱戴和尊敬。“老厅长”三个字成为人们对何思源的专称,妇孺皆知。爱屋及乌,凡是何思源手下省教育厅的人,即使是在土匪、伪军占领的地区也可以通行无阻。
这样一个人由不得李振华不敬重,虽然两人立场不同。两人在蒲台城郊的一个小村庄见面了,李振华准备了一份厚礼给何思源,十支青莓素药剂。并和鲁北老百姓一样,尊称他为\"老厅长”。
何思源望着年轻的过份的李振华,也是感慨中共用人大胆,不拘一格,感叹中共阵营的朝气蓬勃。他也是听说过李振华的,李振华虽然年轻,但战绩不俗。一身戎装、又文质彬彬的李振华很容易就在何思源这取得了好感。
李振华一开始并未与何思源聊国共关系,而是聊起了何思源的老本行教育。李振华坦言自己受正规教育的程度低,好在他出来之后碰到了良师益友,加上自己勤奋,才有现在的知识水平。他非常赞同何思源教育救国的理念,认为国家稳定后能否快速发展,教育才是关键。中国基础教育太差,文盲率高。中国需要大力进行扫盲教育、启发民智。李振华认为目前师范教育是重中之重,只有高素质的老师多了,才能使受合格教育的人口基数变大,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筛选出来。中国目前大学太少,尤其是理科大学太少。人文社科领域相对繁荣,自然科学与工程教育存在明显短板。而这些人才偏偏才是国家急需的。
虽然在教育方面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但李振华罕见地对国府在教育方面的重视提出了表扬。还有大学里强调学术自由,鼓励学术研究和思想交流,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这些都是李振华赞赏的。
何思源起初认为李振华是在奉承他,但听着听着何思源觉得有些话说到他的心坎里。交谈中李振华偶尔冒出一些后世的理念: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何思源感觉到了李振华话中的真诚。
李振华向何思源介绍了根据地内教育的现状,以及为改变化这种现状我党做出的努力。还有我党对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视。李振华拿出一盒青霉素送给何思源,骄傲地对他道: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对青霉素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还有火箭筒、火箭炮的发明,我们也与国府共享了技术。
这些何思源都有耳闻,特别是工业化生产青霉素技术,为国府赚取了不少珍贵的外汇。
一老一少在房问聊得热火朝天,李振华还请何思源为根据地的教育问题出谋划策。并认真记录何思源的建议。
双方交谈融洽后,李振华顺势提出了敌后国共关系问题。李振华坦言国共双方都是为了救中国,只是方法、途径不同而已。我党尊重国党为抗战做出的牺牲,也希望国府能放弃对我党的偏见。
李振华道:\"老厅长带兵围剿过我们,我党也反击过老厅长。在敌后有多么艰难,身在敌后老厅长应该也是深有体会,我党一方面要提防日军,一方面还要提防同胞的背后插刀。我觉得这很没有道理,不能因为我党在敌后发展的好,国府就做出好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吧。我也知道老厅长可能也是受到国府省府的压力,做出一些违心的事。\"
黄思源有些语塞,好一会才道:\"国府划分了抗战区域,你们要遵守国府的统一规划。\"
李振华道:\"委员长也曾讲过战端一开,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况且如今日军侵华如火都烧到房梁了,怎么还能去计较是用水灭火,还是用沙土灭火,或用树枝扑打。应该是只要保证房子不塌,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灭火就行。\"
黄思源又道:\"但是你们破坏国府行政组织,这是在挖我党墙角。\"
李振华道:\"老厅长,我们在山东抗日,国府没有给我们一分钱粮,我党要生存,就必须发动群众。况且我党也是在民国法律之内行动,我们组建的是抗日民主政府,并非我党专制之政府,各党各派均可加入选举,只要赢得选举,我党并不会干涉,这也是宪法赋予国民的权利啊!我党执行减租减息也是中华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