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 > 第235章 黎玉归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3月初黎玉经过近两个月的跋涉,终于回到了蒙山,罗司令、杨副司令都松了一口气。在这个年代可不比和平时期,延安到蒙山千里迢迢,还要通过敌占区,一路危险重重。见到黎玉全须全尾安全回来,两人都非常高兴。

罗司令、杨副司令拿出津贴买了些菜为黎玉接风洗尘,李振华正好回了蒙山,他也不客气的过来蹭饭。

杨文翰笑骂道:\"振华,你是狗鼻子,有好吃的,你闻着味就回来了。\"

李振华没有一点不好意思,他道:\"三位首长,要不怎么说我的运气好,一回来就有好吃的。等以后抗战胜利了,我带着三位首长做生意,凭着我的运气好,保证让你们赚得盆满钵满。\"

李振华又开玩笑抱怨罗司令、杨副司令小气,每次他回蒙山都没好肉好菜的待遇,今天的口福还是托了黎政委的福,过几天他要请黎政委一个人嗟一顿。

罗司令、杨文翰、黎玉三人都笑眯眯的看着李振华耍宝。以年龄相比,他们和李振华几乎是二代人。看到李振华的生龙活虎,三人感慨年轻真好。其实他们的年龄也不大,但除黎玉外,罗司令、杨文翰身体开始出现问题,他们经历了长期紧张作战岁月,又受过伤,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健康。特别是罗司令还出现过尿血和便血等症状,去年5月份,新四军总部派了一位奥地利的泌尿科专家罗生特过来给他看病,发现罗司令的两肾都已经出现了病变。军中的医疗条件有限,只能采取保守治疗,稍稍控制病情。罗司令一直是带病坚持工作,他曾向他的夫人说出这样悲壮的话:\"我要制定一个五年计划,争取再活五年,打败日寇,死也瞑目了!\"延安总部让黎玉提前回山东,也有为罗司令身体健康方面的考虑。

李振华的插科打诨让饭桌上的气氛慢慢活跃起来。大家边吃边聊,黎玉讲了他这一趟延安之行的感受、体会。陕甘宁根据地土地贫瘠、又长期受到国军封锁,生活比山东根据地还要艰苦,首长们穿的衣服都是补丁落补丁。好在通过大生产运动、屯垦、工业的建设慢慢弥补了基本生活物资的不足,通过与地方势力的私下交易,活跃了根据地经济。

黎玉转向李振华道:\"我在延安学习时,张经武、李强、王 震还专程到抗大找我,他们对你可是赞不绝口,你小子不错。\"

李振华有些不好意思。

黎玉又道:\"陕甘宁收入是增加了,但用钱的地方也多了,总体上还是比较拮据。我是这样想的,山东军区这边情况还好,我们还是要想尽办法多筹集一些硬通货过去,支援陕甘宁根据地建设。\"

罗司令、杨副司令点头表示同意。

黎玉又讲到延安整风的情况,通过整风运动使全党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清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影响,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但以社会部主导\"审查干部\"的工作,出现了扩大化的问题。社会部提出了\"特工部抓不尽特务\"的论断,导致大量知识分子和干部被错误指控为\"特务\",甚至出现\"排队上台悔过\"的戏剧化场景?。搞得根据地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好在延安总部及时纠正了错误,目前项首长正在主持平反工作。

黎玉转向罗司令,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和钦佩。罗司令主持的山东整风运动,主要要求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根据地通过\"坦白示范\"大会、小组反省等形式,重点解决命令主义、政策执行偏差等问题,整风运动中罗司令的\"治病救人\"方针得到充分贯彻?,强调了\"民主检查群众监督\"等原则。山东的整风工作受到了延安总部的认可,被总部作为典型推广。

罗司令只是微微笑了笑,摆了摆手,进入下一个话题。罗司令、杨副司令向黎玉介绍了山东军区这大半年来的工作以及接下来的工作规划,黎玉也欣喜于根据地的蓬勃发展。罗司令把山东根据地行政工作全部交给了黎玉,同时他还要兼顾军中政治工作。杨副司令主要主持军事工作,包括训练、后勤、作战,李振华辅助,罗司令总体负责。

杨文翰对黎玉道:\"老黎,你回山东就好了,这半年来,我和罗司令都忙得脚后跟不着地了。\"

三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饭后,三人又讨论根据地核心区的土改问题,李振华在旁边为他们端茶送水。根据地很多人都强烈要求分田到户,李振华听到三位首长也有意如此,而且军属、烈属等可以多分。

李振华在旁边忍不住插嘴问了一句:\"土地是中国的核心问题,分田到户后,八年、十年之后土地集中,又该如何处理,又重新分一遍吗?\"

三位首长转头看着他,杨文翰示意李振华讲下去。

李振华道:\"我们可不可以在根据地做个试点,田地、山林所有权归村集体,村民按平均取得土地使用权,五年或十年按人口重新划分,土地不能买卖。关于土地,耕者有其田肯定是我党最终的目标,因此哪个群体多占,最终还是要纠正的。我们可以从收公粮、补贴等方面优待某个群体。但土地不行,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土地又是中国农民的命根子,特殊的情况多了,容易催生腐败和不公。\"

山东根据地前期分田到户,大多是以土地使用权这种方式操作。到后来根据地大了,各地操作方式又多有不同。李振华希望能把这个政策贯彻下去,为以后土地、山林所有权收归国有做个缓冲。黎玉解放战争期间被批判就是因为土地政策,李振华想提前做好规划,避免土地政策影响到老首长。而且他也认为要保证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土地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农民,避免土地买卖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李振华按照对后世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把那一整套制度设计讲了出来。包括怎么分田、怎样承包、怎样组建村委会,怎么监督。这个制度也不是完美的制度,但他认为是目前最合适的制度。既可以激发农民生产热情,又可以防止土地集中。李振华提醒共产主义理论中,生产资料全民所有是其核心特征之一,通过有计划的社会化生产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差别,实现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消除社会不平等?。

三位首长看着侃侃而谈的李振华,对他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李振华提议山东根据地存在多种不同方式的分田到户,最早的一批分田已经差不多有4年了,可以去调研实际执行效果再做决定,延安总部也提倡\"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山东军区后来专门就土地问题做了调研,调研发现:尽管分田只进行了三、四年的时间,以土地所有权分田到户的地方,多多少少都出现了土地集中的问题,虽然情况还不严重,但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苗头。像李振华说的\"八年、十年之后呢,难道又重新分一遍。\"山东根据地倾向于土地所有权、土地所用权分离的方式分田到户。军区致电延安总部,要求在山东根据试点土地所用权改革的问题,延安总部予以了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