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吃完饭后,贾逸飞自然不会放过陆瑶,两人是小别胜新婚,拿出了看家本领,不过陆瑶的1v1实在是差劲的很,轻松摆平。

过年的时候,贾逸飞看着一桌的老人,感叹着岁月无情,尤其是贾张氏,在这里面的年龄算是大的,他突然有个想法。

“来,大家伙静一静,我突然有个想法跟你们说说……”

两桌人全都安静下来,贾逸飞站起来说:

“在坐的老一辈辛苦了一辈子,为了大家也为了小家劳累一辈子了,你说你们一辈子没出过四九城,遗不遗憾?”

贾张氏和易中海他们几个面面相觑,不知道贾逸飞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只能继续往下听。

贾逸飞清了清嗓子继续说:

“我准备过完年带你们出去全国旅游,游览下祖国的大好河山,你们就不好奇外面的风土人情吗,趁着现在你们的腿脚利索,身体硬朗,现在不去以后可就没这么方便了……”

阎阜贵惊讶的说:

“这……带我们去?那这费用可不小啊!”

“费用不算事,主要就是开心,人活一辈子图个啥?我现在不差钱,有些东西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槐花赶紧举手:

“二叔,我也去!”

“你就别去了,把家看好,年轻人以事业为重!”

“哦……”槐花噘着嘴坐下来。

傻柱和许大茂也是保证饭店和厂里绝不会出乱子,他们会顾好,贾逸飞对他们还是很放心的。

“逸飞,这次去得多久啊?”

“现在还没想好,不过既然出去一趟,咱们就要玩透,玩好,一年多吧……”

刘海中是真想出去看看,但还是说道:

“逸飞啊,我跟你二大妈就不去了,她这个病还得恢复,我家那几个小子还不让人省心……”

贾逸飞可以理解,家家都有不少的事,谁能不顾一切的出去玩一年。

阎阜贵也接着说:

“我们俩也不能去,多谢你的美意了逸飞,你三大妈这还得复查……”

易中海笑着说:

“他们不去我去,我孤家寡人一个,跟你们出去还能热闹热闹,逸飞说得对,这辈子没出过四九城,是挺遗憾的,借着逸飞的光,全国四处走走。”

其实一大妈死的时候易中海就想出去自己转转,但是去哪都不方便,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贾逸飞盘算了一下人数,就易中海和贾张氏,剩下的就是自己的这几个女人,冉秋叶去不了,公司离不开人,正好让她尽尽孝,陪着冉父冉母住上一段。

陆瑶也去不了,但是她答应有空的时候会去陪着待几天,到时候电话联系。

贾多太小自然要跟着去的,何雨水想了想她就不去了,她留下来还能照顾贾睿和贾枫,要不然出门在外她也惦记,她也不太喜欢南方的气候。

事情就这么大概的定了下来,贾轩看着棒梗小当虎子几个人,酸溜溜的说:

“来吧,咱们几个喝一口吧,人家压根没想着带咱们!”

“哈哈哈……”贾轩的表情十分的搞怪,逗得一桌人哈哈大笑。

贾逸飞都被逗乐了,拿筷子打了他一下:

“愿意旅游等我们回来的,你们自己组织出去玩,我给你们报销。”

小当也说道:

“二叔,你们就放心的出去玩,有我们在家呢,出不了乱子!”

贾逸飞点头,招呼大家喝酒,这都是年后的事了,别因为这件事影响节日的喜庆。

年后,贾逸飞借贸易考察的名义要周游全国,现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真正的“自由旅游”需等到90年代后期旅行社市场化改革及交通基建完善后才成为可能。

不过现在可玩的也不少,比如深圳锦绣中华现代主题公园,虽然是在89年11月22日开业,不过可以最后去。

还有?苏州园林、杭州西湖,河南云台山,贾逸飞尽量不让贾张氏登山,海边成为了首选。

临走的前一晚,贾逸飞将大家伙都叫到一块,喝了顿酒,嘱咐今年一切都要以稳妥为主,销售额没有去年高也没关系,许大茂总感觉有些不对劲,但是又说不上来,怪怪的感觉。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四合院中贾逸飞一行人拖着行李准备出发。

四合院的众人都来送行,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不舍。

贾逸飞看着大家,大声说道:

“都别愁眉苦脸的,等我们回来给你们带各地的特产,我们又不是搬家,说不准过个几个月就回来了!”

二大妈三大妈拉着贾张氏的手,眼里闪着泪花:

“老嫂子,出去可要照顾好自己。”

贾张氏被她们这么一弄还真有点不舍。

“放心吧,逸飞他们都在身边,你们两个也要注意点哈,好好养身体……”

易中海也在一旁叮嘱:

“老刘老阎,我走之后大院你们可得看好了啊!”

“放心吧,你走了我就是一大爷了!”刘海中背着手说。

阎阜贵赶紧拦住:

“哎哎哎,凭什么啊,老易走了也得轮到我当一大爷了吧!”

“去去去,你个老三还总想当老大呢!”

贾多兴奋地在一旁蹦蹦跳跳,对即将到来的旅程充满期待。

贾逸飞他们上了车,分了两辆车坐,棒梗、小当和虎子站在人群里挥着手喊:

“二叔,你们一路顺风!”

贾逸飞透过车窗再次向大家挥手,车子缓缓启动,四合院众人的身影渐渐远去,一场充满期待的全国之旅就此开启……

八十年代是解冻后第一缕破晓的光……

深圳的推土机推倒了旧围墙,崔建的吉他声惊醒了沉默的耳朵,校园里的诗歌社与乡镇的承包书同时写下春天的宣言。

人们穿着喇叭裤走过贴满字报的胡同,手里攥着个体户执照——每个口袋都装着可能,每双眼睛都望向远方。

这是理想与钞票同样闪亮的年代,是国人第一次集体触摸到“自由”这个词的温度。

再见,80年代!

(下一章开始不会写旅游的事,而是进入90年的四合院,直接跳过89年,写小说也要顾及各种问题,有什么想法可以给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