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苏,你怎么看?”
何秋他们离开后,林一凡朝苏怀明问道。
苏怀明面露不舍之色,但还是无奈摇头道:“该做的事,不做只会导致无穷后患。”
苏怀明刚刚看着林一凡连续让化妆师,给何秋他们改了好几次妆,依然不满意的时候,就知道有些事情必须要做了。
以前星光娱乐刚起步,演员的钱要赚,影视剧的钱也要赚,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有足够的资金促进公司的发展。
且以前拍的电视剧的演员,本来就是先有剧本再公开海选演员,再把演员签下来,实际上并没有对选择演员,造成多大限制。
但现在不一样了。
星光娱乐的演员随着数次大规模签约,数量已经到了一个可以说是臃肿的情况。
公司要拍新的影视剧,考虑自家演员是正常且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有时候,公司新电影新电视剧的角色,并不太适合本公司的演员,这时候就会陷入两难境地。
十大娱乐公司,每一家的演员数量有多有少,主要看公司定位。
有的公司侧重制片,为了在选演员时不受掣肘,签约演员会非常慎重,一般只签约人气名气非常高,值得量身打造剧本的演员。
有的公司侧重艺人带来的营收,就会多签演员,帮演员牵线搭桥,出演其它公司的影视剧,碰到合适的剧本,也会自行投资拍摄,利益最大化。
星光娱乐目前是两条腿走路,制片业务如火如荼,签约演员数量也非常庞大。
如果能有合适的剧本,能把这些演员利用起来,自然是最好。
毕竟演员经纪业务带来的收入分成,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如果剧本不合适,编剧和导演又不想妥协,那就完蛋了。
如果投资人强势,能强行让编剧和导演妥协,项目还可以推进。
如果不能,项目就会陷入停滞状态。
现在就是这个情况,林一凡不想妥协,不想将就着用自家公司的演员。
苏怀明不可能让林一凡妥协,那就只能从外面找演员。
可从外面找演员,公司的演员又该怎么办?
星光娱乐的制片业务发展的非常好,经常抢同行的饭碗,导致星光娱乐的演员在其它制片公司眼里,与仇人无异,属于能不用就不用。
除了自家公司的活,他们在外面很难接到分量重的好角色。
即使是何秋,也只在星光娱乐制片业务还没崛起前,在外面接了几部剧。
自从星光娱乐制片业务崛起后,何秋几乎没在外面接到过好剧。
人气高都这样,其他人气低的演员的处境,可想而知。
他们大都在吃着刚签进星光娱乐时,出演林一凡操刀的影视剧获得的人气老本,这几年林一凡没有再出手捧他们后,人气都开始不可避免的下滑,对公司的利润贡献也一年比一年少。
而同行是冤家,其它制片公司又不愿意给他们好角色,让他们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
等什么时候以前积累下来的人气耗光,接不到通告后,他们就只能领着基本工资,甚至被扫地出门。
制片业务和演员经纪业务,想要共存太难了。
除非一直能有合适的剧本,但哪有那么多刚好啊。
连林一凡都做不到,更别说其他人了。
星光娱乐目前已经过了依靠演员经纪业务赚取原始积累的阶段,不需要再盯着那点利润,是时候做出选择了。
而选择很容易做出,有林一凡在,制片业务带来的利润,远远超过演员经纪业务。
从现在开始,星光娱乐将会把重点放在制片业务,演员经纪业务需要缩减规模,只留下几位人气高的中流砥柱。
不止是已签约演员的规模会大幅缩减,演技练习生也会减小招收规模,考核也会越加严格和残酷,只要精英中的精英。
既然决定侧重制片业务,再保持庞大数量的演技练习生,也没有了意义。
“电视业务方面的演员,只留何秋,其他人全部清退。”林一凡开口说道。
苏怀明瞪大眼睛,一脸惊讶之色。
他知道林一凡肯定会下狠手,但只留何秋一人,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陈海,朱小环他们的人气不错,留他们在公司,我认为还是可以的。”苏怀明建议道。
陈海和朱小环的人气,这两年虽有下滑,但在电视剧圈,还是属于上游的档位,他们的合同比较特殊,赚到的钱,星光娱乐能吃到大部分。
其他人苏怀明无所谓,把这两位清退,稍微有点肉疼。
“没必要。”
林一凡直接拒绝了苏怀明的建议,摇头道:“留着他们,我还得为他们量身打造剧本,我不想费这些心思。”
制片业务强的娱乐公司,旗下的演员除非人气极其顶尖,不然很难在外面接到好剧本,好角色,只能依靠所在公司投资去捧。
陈海和朱小环的性价比是挺高没错,但他们的人气天花板太低,投资他们的性价比不够高,林一凡记忆中,也没剩几部适合他们演的电视剧或电影。
留着他们能赚钱,但赚不了大钱。
可以说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一般这种情况,林一凡都是直接弃之,从来不做纠结。
少赚那点钱,死不了人。
“行吧,那就按你的想法做。”
苏怀明也知道留着陈海和朱小环,林一凡不捧的话,等待两人的命运,也只能是人气耗尽,价值榨干后扫地出门。
才当了几年资本家,他的心还来不及黑到这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