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凡人界。

华夏国。

北方h省的一个县城。

公元1970年的春天,一个女婴呱呱坠地,给这个平凡的双职工家庭带来了惊喜。

她是家中的第三个孩子,一出生便自带桃花香。

接生婆又忙活了一通,给母女二人收拾利索,这才坐下来喘口气。

她接过男主人递过来的水,喝了一口。

喝上了与产妇同样待遇的红糖水,接生婆心里高兴。

便开口说道:“我这半辈子,少说也接生了上千个孩子,只有你家这个女孩儿最特别,一出生便自带香气,真是大吉大利呀,日后你们家闺女是有大福气的。”

女孩儿的父亲赵家正听到后,感情充沛的他流下了两行喜悦的泪水。

他抱着刚出生的闺女,对躺在炕上的媳妇闫子娟说道:“他妈,你听见没?咱这闺女是有大福气的。”

刚生产完的闫子娟面色略微有些苍白,但精神尚好。她笑着点点头,“听见了,看把你美的。婶子忙了大半日,该准备的你拿过来吧。”

按照当下县城里的行情,接生婆的谢礼是一块布,外加三块钱。

赵家正心里美的很,他小心翼翼地把闺女放在媳妇身边。便自作主张,从大红柜子里取准备好的谢礼时,多添了一块钱。

接生婆接过谢礼,自然欢喜的很,好话不要钱似的往外冒,把赵家正、闫子娟两口子听的合不拢嘴。

这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前两个都是儿子,大儿子四岁,叫赵志伟,二儿子三岁,叫赵志立。

这第三个生的太称心了,是个盼了许久的女孩儿,老赵直接给起名,赵志志。

闫子娟也觉得这个名字好,志志,听着就很可爱。

送走了眉开眼笑的接生婆,老赵去了邻居家,夸耀了一番,顺便把两个儿子叫了回来。

赵志伟、赵志立一听说妈妈给生了个妹妹,连蹦带跳地往家赶。

临进家门之前,两个男娃被他们老子拎着后脖颈,教育了一番。

赵志伟、赵志立这才放慢脚步,轻手轻脚走到大炕边上,看着已经睡着的妈妈,和裹在包被中的、小小的、粉粉的妹妹,两个男娃咧嘴笑了。

从今往后,他们也有妹妹了,而且妹妹还香香的,爸爸说那是桃花香气。

夜里,一家人都睡着了。

司命、广天登堂入室。看着睡在赵家正、闫子娟两夫妻中间的小小婴孩,两个人相互对视一眼,隐身离开,回到云头上。

广天叹息一声,“等阿娘长大,成亲嫁人,还得十七八年,再等怀孕生子,还得一两年,那我再等二十日吧。”

司命笑道:“战神有所不知,按照华夏国的婚姻法,法定结婚年龄为,男不得早于二十岁,女不得早于十八岁。”

“华夏国提倡男女平等,男娃女娃一同上学,接受教育。七岁入学,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如果考上大学的话,还要再等四年。”

广天掐指一算,七岁入学的话,读完大学就二十二岁。等到阿娘成亲,再顺利怀孕生子,还得大概两三年。嗯,自己就多等几日好了。

天上一昼夜,凡间便是一年。

司命最善于察言观色,大概也能猜到战神现在在想什么。便提醒道:“战神有所不知,按照命簿,花神头胎生的是女儿。”

广天看向司命,咬牙切齿道:“你故意的?”

司命摆手,“不不,广天兄弟误会了,你并非花神的第一个孩儿。”

广天双手环胸,看向对方,“你也别藏着掖着了,我知道你的命簿子稀罕,我也不看。你如何安排的,我何时投胎?”

司命避开对方的眼神,慢慢开口道:“也不是很晚,比起花神的第一个女儿,你大概要晚上十四年。”

“什么?凡人界女子本就生育艰难,再等十四年生第二胎,你是想让我阿娘难产吗?”广天不客气地揪住了司命的衣领。

“咳咳......”司命挣不过广天,只有拼命咳嗽提醒对方。

“呃,抱歉,我无意伤害你。”广天终于意识到自己莽撞了,司命毕竟是阿娘的老朋友,绝不会有意为难阿娘的。

司命整了整衣领,叹息一声,“广天兄弟,所谓下凡历劫,不是来享福的。若不然,凡人为何羡慕神仙呢?如今命簿已写就,再无更改的可能。再说了,不是还有你我吗?总不会让花神出什么意外。”

广天直截了当,“那我投胎以后呢?一个不记得前尘往事的幼崽,如何保护我阿娘不被人欺负?你可得给我想个法子。”

司命看他这一副赖定自己的模样,无奈道,“大不了,不给你喝孟婆汤,你带着记忆投胎,总可以吧?”

广天满意地拍拍对方的臂膀,笑道:“知我者,司命也。”

司命心下松了一口气,暗道,但愿花神历劫归来,不怨恨我就好了。她这一世,委实活得太憋屈了。

......

小志志成了全家的心头宝。

三个月产假结束了。

此时,赵家正的父母及五个弟妹因家庭成分问题,正在农村接受劳动教育。赵家正因为已经结婚,没有受到父亲的成分波及。

农村条件毕竟差了一些,赵家正、闫子娟夫妻不舍得送小志志到农村爷爷奶奶家。

至于闫子娟的原生家庭,母亲是继母,身边还有五个孩子,最小的刚四岁,与外甥赵家正同岁。姥姥、姥爷自然也不可能帮赵家正、闫子娟夫妻照顾他们的孩子。

为了更好地照顾小志志,赵家正、闫子娟夫妻商量决定,闫子娟在家里待满一年,直到小志志满周岁。

于是,闫子娟又向单位领导申请了九个月的假期,只是在这九个月里,没有工资拿。

所幸赵家正在县邮局工作,比起其他单位,收入待遇都还不错。

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因闫子娟奶水不足,夫妻二人还是给小志志订了一斤牛奶,就怕孩子营养跟不上。

转眼间,小志志满一周岁了,慢慢开始学习走路了。

闫子娟得回单位上班了。

两个儿子赵志伟、赵志立已经重新被送回了县幼儿园,每日由赵家正负责接送。

赵家正、闫子娟夫妻与大院里的韩二婶子商量好了,每月给韩二婶五块钱,由韩二婶照顾小志志一天,管一顿中午饭。一条街里的看孩子人家,这么大的孩子,也就定价四块钱。

在去单位上班前一个星期,闫子娟给小志志喂过半斤牛奶,又带了一颗煮熟的鸡蛋。开始试着把小志志送去韩二婶家里。

可能小志志太小,早晨又醒得早,到韩奶奶家里时,才七点半。九点开始,小志志睡了一觉。十点醒来,吃了加热过的鸡蛋。十一点由韩奶奶喂了一小碗混合面疙瘩汤,吃饱饱后,在地上玩耍一会儿。

中午一点到三点再睡一觉,醒来后,喝水,玩耍,哼哼唧唧,再抱抱小猫,时间就到了下午四点半。

闫子娟准时出现,看向宝贝闺女时,自己就先眼泪汪汪了。

“妈妈”小志志扑到妈妈怀里,眼睛眨呀眨的,“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乖巧了一整日的小女娃终于意识到自己很久没有看到妈妈了。

隐身在空中的广天瞬间红了眼眶。可事到如今,他已经不能抱怨司命了。这个时代,大部分华夏国百姓的日子就是如此。如果是投生在农村家庭,条件还要更差一些。

......

就这样,闫子娟如期返回单位上班了。

国营单位里是有三年幼儿特殊福利的。也就是说,孩子满三岁之前,在下午,妈妈可以提前两个小时下班。

就这样,每天早晨喝过牛奶,小志志背着小挎包,里边放着她的小杯子,一个煮熟的鸡蛋,还有她最爱的塑料娃娃。被妈妈送到韩奶奶家时,时间是七点半。

......

下午四点半时,小志志被赶回来的妈妈接回自己家中。

大杂院里,一共住着六户人家,中间由一堵墙隔开。西边的院子原来属于韩老四家,东边的院子原来属于韩老二家。韩老四和韩老二是亲兄弟。据说建国初期的时候,两兄弟都是大地主。

由于家庭成分原因,韩老四家如今只住在西院的三间正房里。还有两处西房,被政府征用为公产房了。

如今小志志一家五口住的两大间西房,靠近正房,叫做上西房。下西房住着牛爷爷老两口。

韩老二家如今住在东院的三间正房里,还有一处东房,一处南房,也被政府征用为公产房了。东房住着郑家七口人,南房住着李老师一家五口人。

总之,凡是有资格住上公产房的,家里至少有一个人得有国营单位的正式工作。

如今,小志志就被放在东院的韩二奶奶家,由韩二奶奶照看。

三日过后,闫子娟来接小志志时,韩二奶奶强烈要求,由她亲自来给小志志喂牛奶,原因就是,早晨孩子起得早,吃的急,今天到她家里不久便吐奶了。

闫子娟吓了一跳,急忙用手背去试宝贵闺女的体温,又让小志志张开嘴,发现一切正常,这才放心。

于是,从第四日开始,早晨闫子娟送小志志的时候,便把半斤生牛奶,连带着带把奶锅,单独用一个布袋子装好,一起拿到了韩二奶奶家。

......

两个多月后的一天下午,李老师的三儿子——李世英颠颠儿来到小志志家。

闫子娟刚接回宝贝闺女,已经给孩子喝了水,喂了几块动物饼干。

现在正准备做晚饭,那爷三个六点半就该到家了。

李世英今年七岁,人鬼精鬼精的,邻居们都叫他三儿。刚上小学一年级,一个星期前就放暑假了。

看到邻居家的孩子,闫子娟从未收起来的动物饼干袋子里,拿出七八块饼干,放在李世英的小手上。这个年代,饼干这样的零食对于小孩子来说极具吸引力。

“谢谢阿姨。”李三儿嘴巴很甜,接过饼干,就顺手放进了裤兜里。

“阿姨,我跟你说个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