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其一
建清庙,赞玄功。择吉日,展禋宗。乐已变,礼方崇。望神驾,降仙宫。第二隆周创业,宝命惟新
译文:
建立庄严清庙,颂扬宏大功业。
选择良辰吉日,举行禋祀敬宗。
乐舞已变旧调,礼仪更显尊崇。
遥望神灵车驾,降临如仙宫阙。
(注:“第二隆周创业,宝命惟新”疑为篇章分隔或错简,暂按字面译:如周室隆盛开创基业,天命更新重获荣光。)
注释:
? 四言为主,突出建庙祭祖的庄重性,“禋宗”指以燔柴升烟之礼祭祖宗。
? “乐已变”或指乐舞随朝代更新,“宝命惟新”呼应王朝肇兴的天命观。
赏析
探微《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其一》:解码唐时祭祀文化内核
在唐代诗歌的历史长河中,《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第一》作为郊庙祭祀诗的典型代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独特的时代印记。郊庙祭祀诗作为古代沟通人神、传承家族精神、彰显国家意志的重要文学体裁,在封建王朝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首诗凭借其严谨的结构、凝练的语言和庄重的意境,生动地展现了唐代对祖先崇拜的虔诚、对家族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国家繁荣的祈愿,下面让我们逐联深入剖析,领略其中的独特魅力。
首联:建庙颂德,奠定庄重基调
建清庙,赞玄功
诗歌开篇“建清庙”,短短三字,描绘出一幅庄重而宏大的场景。“清庙”作为祭祀祖先的神圣场所,其建立过程必然充满了敬畏与尊崇。在古代,清庙的建设不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一种精神寄托,象征着对祖先功绩的铭记和对家族传承的重视。这三个字为全诗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拉开了这场祭祀盛典的序幕。
“赞玄功”进一步表达了对祖先或神灵深奥功德的赞美。“玄功”寓意着祖先的功绩高深莫测,难以用言语完全描述。通过赞美玄功,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之情,更强调了祖先功绩对家族和国家的深远影响。这两句诗为全诗奠定了庄重、神圣的基调,使读者深刻感受到祭祀活动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颔联:择时行礼,凸显祭祀慎重
择吉日,展禋宗
颔联“择吉日”,一个“择”字,充分体现了祭祀者对祭祀时机的慎重态度。在古代,人们认为祭祀活动必须选择良辰吉日,才能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获得他们的庇佑。这种对祭祀时间的精心挑选,反映了古人对祭祀活动的敬畏之心。
“展禋宗”描绘了祭祀祖先的庄重仪式。“禋”在古代指升烟以祭天,后泛指祭祀;“宗”则指代祖先。“展禋宗”表明祭祀者按照传统礼仪,有条不紊地展开祭祀活动,向祖先表达追思和敬意。这两句诗从时间和仪式两个方面,进一步突出了祭祀的庄重性,让读者感受到祭祀活动的严谨和规范。
颈联:礼乐并重,彰显神圣氛围
乐已变,礼方崇
颈联“乐已变”描绘了祭祀中音乐的庄重变化。在古代祭祀活动中,音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营造出庄重的氛围,还被认为能够沟通人神。随着祭祀仪式的推进,音乐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以配合不同的环节。“乐已变”表明祭祀音乐在此时发生了符合仪式要求的变化,进一步烘托出祭祀的庄重气氛。
“礼方崇”强调了礼仪在祭祀活动中的崇高地位。在古代,礼仪是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礼仪更是重中之重。祭祀者通过严格遵守礼仪规范,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畏之情。“礼方崇”突出了祭祀礼仪的庄严性和重要性,体现了祭祀的庄重与神圣。这两句诗通过对音乐和礼仪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祭祀现场,感受到祭祀活动的神圣庄严。
尾联:祈神降临,营造神秘意境
望神驾,降仙宫
尾联“望神驾”,一个“望”字,生动地表达了祭祀者对神灵降临的殷切期待。在祭祀过程中,祭祀者怀着虔诚的心情,翘首以盼神灵的到来,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庇佑和指引。这种对神灵的期待,体现了祭祀者对神灵的敬畏和依赖。
“降仙宫”描绘了神灵驾临的神圣场景。“仙宫”在古代文化中通常被视为神灵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祭祀场所,赋予了祭祀场所一种神秘而神圣的色彩。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祭祀活动中人与神之间的神秘联系,将全诗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敬之情推向了高潮。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场景的细致描绘、对神灵的赞美以及对祭祀礼仪的强调,全面展现了唐代对祖先崇拜、家族观念和国家繁荣的高度重视。在语言方面,诗歌用词精准、庄重典雅,如“清庙”“玄功”“禋宗”等词汇,既体现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又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在意境营造上,诗歌从建庙颂德,到择时行礼,再到祈神降临,构建了一个宏大、庄严、神圣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唐代祭祀文化的雄浑气象。《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第一》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更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唐代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领略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