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四合院:从工伤开始的逆袭 > 第853章 大年初一,赴马书记之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53章 大年初一,赴马书记之约

大年初一的雪,是后半夜落下来的。叶辰推开院门时,青砖地上已经积了薄薄一层白,踩上去簌簌作响,像嚼着冻住的糖渣。院墙外的老槐树裹着雪,枝桠在晨光里勾出疏朗的影子,倒比平日里多了几分水墨画的意境。

“叶师傅,早啊!”隔壁的张大爷正扫着门口的雪,见了叶辰,乐呵呵地打招呼,“这大过年的,还往外跑?”

“去赴个约。”叶辰拢了拢棉袄领口,呼出的白气在眼前散开,“马书记让我去趟街道办。”

张大爷手里的扫帚顿了顿:“马书记?大年初一还办公?”

“说是有好事。”叶辰笑了笑,没多说。昨天下午,街道办的通讯员踩着自行车来送信,信封上是马书记苍劲的笔迹:“明日辰时,盼君一叙,有关于老街区修缮之事相商。”

马书记名叫马德才,是这一带出了名的“老顽固”。去年夏天暴雨冲垮了半截胡同墙,他愣是带着街道干事们徒手搬了三天砖石,说“老墙的砖有记性,换了新的就不认家了”。叶辰帮着修过几次老宅院,一来二去便熟了,知道这位书记看着严肃,心里却揣着对老街区的热乎劲儿。

雪还在下,细密的雪沫子粘在睫毛上,有点凉。叶辰踩着雪往街道办走,路过锣鼓巷时,看见几个孩子在堆雪人,红棉袄在白雪里晃得扎眼。有个虎头虎脑的小子举着糖葫芦跑过,差点撞在他身上,嘴里喊着“叶叔叔新年好”,声音脆得像冰凌。

“慢点跑。”叶辰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口袋里的核桃在走动时轻轻碰撞,发出闷闷的响——那是他爹留下的物件,盘了五年,包浆温润,走夜路时揣着,心里踏实。

街道办的门没锁,虚掩着。叶辰推开门,看见马书记正坐在火炉边烤红薯,铁皮炉子里的炭火噼啪响,甜香漫了满屋子。“来了?”马书记抬头笑了,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点煤灰,“刚烤好的,趁热吃。”

炉边的木桌上摆着两碗冒着热气的小米粥,一碟酱菜,还有两个白面馒头。叶辰在炉边坐下,拿起个红薯,烫得左右手倒腾:“马书记,大年初一还不歇着?”

“歇啥?这老街区的事,歇一天就可能出岔子。”马书记咬了口馒头,指着墙上的图纸,“你看,这是去年做的测绘图,南半截胡同的十五处老宅院,有七处的屋檐都得翻修,不然开春化雪,准漏。”

叶辰凑近看,图纸上用红笔圈着几处,都是他去过的地方——有冉家那座带砖雕的老宅,有沈曼青家藏着老账本的四合院,还有雷振庭祖上留下的木工房。“这些宅子的木料都老了,得用‘干槎瓦’的法子,把旧瓦一片一片拾掇干净,坏了的换新,还能用的得刷三遍桐油。”

“我就等你这句话。”马书记眼睛亮了,从抽屉里掏出个布包,打开是厚厚的一沓文件,“区里批了笔专项款,说是要搞‘老街区保护试点’,让我挑个懂行的人牵头。我琢磨着,整个街道,论修老宅子的手艺和心劲,没人比得过你。”

叶辰捏着红薯的手顿了顿:“马书记的意思是……”

“想请你当这个修缮队的技术顾问。”马书记放下馒头,语气郑重起来,“不算公职,但工资按技术员标准发,每月三十五块,还能调动木工、瓦匠这些人手。你要是肯接,咱开春就动工。”

窗外的雪还在下,炉子里的红薯“噗”地裂开道缝,甜香更浓了。叶辰看着图纸上那些红圈,想起冉家老爷子守着兰草花盆的样子,想起沈曼青小心翼翼拓印砖雕的专注,心里像被炭火烘着,暖烘烘的。

“我有个条件。”叶辰抬头,目光落在图纸角落,“修缮方案得让宅子的主人也参与。老宅子是他们住了一辈子的家,哪块砖松了,哪根梁歪了,他们比谁都清楚。”

“应该的!”马书记拍着大腿,“我就怕你嫌麻烦。这些老住户,一个个比我还‘顽固’,上次想给李家大院换个新门框,李老太太拿着拐杖堵门,说‘这门框是我男人年轻时亲手刨的,换了他不认我’。”

叶辰笑了:“他们不是顽固,是念旧。这些老物件上沾着日子的热气,换了新的,就像丢了段念想。”他拿起铅笔,在图纸上圈出冉家老宅的位置,“比如冉家那座,屋檐下的‘倒挂楣子’雕的是‘暗八仙’,有两块去年被冰雹砸坏了,得找雷振庭来补,他手里有祖传的雕花图谱。”

“雷振庭?”马书记点头,“我知道他,样式雷的后人嘛。上次请他修祠堂的匾额,他说‘得用三年生的黄杨木,潮了不行,干了也不行’,较真得很。”

“就是要较真。”叶辰咬了口红薯,甜汁烫得舌尖发麻,“老手艺的讲究,差一分都不是那个味儿。就像这烤红薯,火候不到,甜不进心里去。”

两人就着炉火,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了。从屋檐的起翘角度,说到窗棂的雕花样式;从桐油的熬制方法,说到青砖的选料标准。马书记听得入迷,时不时在图纸上记两笔,炭火映得他脸上红堂堂的,倒不像平日里那个板着脸训人的书记了。

“对了,”马书记忽然想起什么,从文件堆里抽出张照片,“去年你帮着修的那座戏楼,区里的领导来看了,说修得‘原汁原味’,让我问问你,能不能把后台那几幅残损的壁画也补补。”

照片上的戏楼,飞檐翘角裹着雪,台口的雕花在雪光里泛着温润的光。叶辰想起自己蹲在脚手架上补梁架的日子,每天收工时,戏楼的老看门人总会递来碗热汤,说“这楼有灵性,你对它好,它就给你唱戏听”。

“开春吧。”叶辰把照片抚平,“壁画得等天气暖了才能动工,颜料怕冻。”他顿了顿,补充道,“得请冉秋叶来帮忙,她外祖父以前是画工笔的,懂古画修复。”

马书记一一记下,最后看着叶辰,眼里带着点感慨:“说起来,我刚到街道办时,总觉得这些老破房子该拆,盖成砖楼多省事。后来看你修宅子,才明白这些墙缝里藏着的,都是日子啊。”

叶辰没接话,只是往炉子里添了块炭。火苗窜起来,舔着炉壁,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像在演一出无声的戏。

雪停时,已经过了午时。叶辰揣着马书记给的修缮细则往回走,口袋里的核桃还在轻轻碰撞。路过冉家老宅,看见冉秋叶正扶着老爷子在门口扫雪,兰草花盆摆在门廊下,覆着层薄雪,倒像裹了层糖霜。

“叶先生,新年好!”冉秋叶笑着打招呼,手里的扫帚轻轻扬起,雪沫子落下来,像撒了把碎银。

“新年好。”叶辰停下脚步,“开春有件事想请你帮忙,关于戏楼壁画修复的。”

冉老爷子听见“戏楼”二字,浑浊的眼睛亮了亮,拉着叶辰的袖子说:“我年轻时在戏楼当学徒,那壁画……画的是‘八仙过海’,张果老的驴尾巴,是用真驴毛粘的……”

叶辰耐心听着,雪在脚下慢慢化了,浸得鞋底子有点湿,心里却暖得很。他想,这大年初一的约,赴得值。有些事,就像这老街区的雪,看着清冷,底下却藏着化不开的热乎劲儿,只等开春一声令下,便能抽出新的枝芽来。

回到院里时,许大茂正拎着瓶酒站在门口,看见叶辰,晃了晃手里的瓶子:“猜你回来了!马书记跟你说修缮队的事了吧?算我一个!我现在修放映机的手艺练出来了,修个门窗锁啥的,不在话下!”

叶辰笑着接过酒:“进来吧,刚烤好的红薯,还热着呢。”

炉火在屋里跳动,窗外的阳光穿过融雪的枝桠,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叶辰看着许大茂笨拙地剥着红薯皮,突然觉得,这大年初一的雪,下得真好——它把过去的尘埃轻轻盖住,却让那些该发芽的念想,在底下悄悄攒着劲儿,只等春风一吹,便能铺成一片新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