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帮你想想办法吧,认识你才多久啊,就给我三个节目,就当是还债了。\"
“师姐你帮我,我帮你,哪有债的事情。\"
本来就是c台的节目,只不过都是2年后的节目,提前拿过来而已,而且这种文化类节目,真的需要c台的调性,其它台也不会做。
周韬突然想起什么,掏出手机上划出一个热搜页面:\"对了,你不是说最近低调一点嘛?我看你也没低调啊\"她将屏幕转向白夜,上面赫然显示着:#白夜一亿粉丝抽豪宅#,\"这又是渣男人设,又是抽房子的...\"
白夜脸上却浮现掩不住的嘚瑟:\"师姐,这您就不懂了。\"他整理了下衣领,故作深沉,\"我也想低调,但是实力不允许啊~\"
周韬的白眼几乎翻到后脑勺:\"嘚瑟。\"
“十个亿阅读量了。\"她突然正色,\"小白,你知不知道树大招风啊\"。
白夜点点头:“我知道啊,但是想藏也藏不住啊,太优秀了,扮猪吃老虎太难了”
“我专辑卖了好几百万,\"白夜掰着手指数,火爆播出的综艺常驻三个,飞行嘉宾的综艺也有...\"他突然凑近周韬,\"制作的综艺还有好几个,还不算师姐的点子!\"呼吸都带着嘚瑟的热度。
“我都已经很低调了,我都没发过通稿吹嘘宣传自己,我也没主动买过热搜”
周韬:“买热搜?”
白夜解释:“热搜是可以买的,达到宣传的效果,我也不能花钱撤热搜啊”
“我也不拍戏,不拍电影,综艺大多数都是自己制作的,没有和别人有竞争关系,当然有可能有人看我不顺眼”
“骂我的都是很多公知,我也不在乎”
“至于渣男言论,我真的不在乎,观众骂就骂了”
周韬想了想:\"你说的好像是那么一回事啊...\"她抬头打量白夜,\"确实挺低调的。\"
白夜立刻挺直腰板,像被老师表扬的小学生:\"对吧!\"他掰着手指数起来,\"而且我没接代言。没有商家给我宣传,不会到处都是我的广告海报,不会惹人烦~\"
“我最多也就是给粉丝发发福利。\"
“我连演唱会都没开一次!歌手以后张捷笔笔,邓子柒演唱会就没停过,...呃不是懒...我这叫爱惜羽毛,对,爱惜羽毛\"
周韬看了看腕表:\"好了,你送我回c台,\"。
白夜诧异:\"师姐,这个点,还回去加班啊?\"
“加什么班啊?\"周韬嫌弃地扔过去一张纸巾,\"我回去取车去。\"她拎起包就要往出走。
白夜三两步追上:\"师姐,我和嘟嘟送你回家就行了啊,\"他伸手去接周韬的包,却被轻轻拍开。
“你送我回家,明天我怎么办?\"周韬白了他一眼,
“明天我让嘟嘟接你,\"保证比专车司机还准时。\"他故意做了个标准的迎宾手势,
周韬突然笑出声:\"车接车送,\"她眯起眼睛,\"你姐夫要是看见了,该想我是不是恋爱了。\"
“君生我未生啊~\"白夜拖长声调,故意用戏腔唱出来,
“滚蛋,\"周韬笑骂。
。。。。。。
白夜和陈都玲把周韬送到了c台,然后把白夜送到四合院。
“嘟嘟,你自己回去可以吧”
“老板,我可以的”
“好的,那路上慢点,注意安全”
。。。。。。
“回来了,话剧好看吗”
“好看,你没看挺可惜的,真不错”
“你也没给我票啊,我怎么去看”
“我也没有票啊,是我师姐的票,没想到萨老师不去了,就带嘟嘟进入看了,知道你愿意,就带你看了”
“第一次正经八百的看话剧,感觉怎么样”
“还行吧,挺好看的”
“我演那么多次桃花源,你也没说看看去,”
“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对了,这次录完《了挑》最后一期,我就开始要拍电影了,别有事没事给我安排活了”
白夜摇了摇:“哪敢啊,“这电影终于要拍了,不容易啊”
老何:“不是你给我安排那么多活,我早就拍完了”
白夜:“好的,怪我怪我”
“也不知道谁给你改的那么好的剧本”
“吃力不讨好啊”
老何:“睡觉吧,明天还要出发去东北那。”
。。。。。。
地点,东北老农业基地,呸,老工业基地三分之一,春城,
东北人总是调侃这辈子吃过最大的饼就是振兴东北
东北工业的发展历史最早是洋务运动时期,清在吉林搞了吉林机器制造局(造枪炮),在营口搞榨油厂,但规模一般
南方洋务运动轰轰烈烈,东北表示——“俺们这旮瘩冷,机器冻哆嗦了也得暖一暖再开工!”
但是日俄表示,他们喜欢,开始修建铁路和开发矿场,也就是南满铁路,因为这条铁路打过很多架,少帅在这上面吃的亏是真的多。
它们把东北当“自助餐厅”使劲薅:运走大豆、煤铁,还搁这儿建厂,铸铁厂,面粉厂,机器厂,榨油厂,糖厂,药厂,酒厂,但核心技术岗位死活不用中国人。这就像请客吃饭,食材是你家的,厨师是他们派的,最后你只能闻闻香味,收拾碗筷。
面对鬼子的步步紧逼,张作霖试图“支棱”起来。他搞“自主建路”,修了奉海、吉海等铁路,就想打破鬼子对铁路的垄断。他还办东北大学,建东三省兵工厂,梦想着“硬核自立”。
但鬼子哪能轻易放手?你不听话,最终有了“皇屯事件”。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彻底“支棱”起来了!
新中国第一辆解放卡车
鞍钢钢铁。
大庆油田。
东北成了“共和国长子”,家里有啥送啥,开始支援全国。
这个不用列数据,大家也知道。
1980年代,南方城市开始“轻工业狂飙”,开始搞服装、电子、小商品,东北却还在吭哧吭哧炼钢、造车、挖石油。
国企改革阵痛来袭,工人下岗潮像老雪啤酒的泡沫——满满一杯心酸。
14年东北经济增速全国倒数,被调侃“跌停板”。
春城:一汽打个喷嚏,全城感冒
山海有情:钢铁卖不出价,老工业基地锈迹斑斑
北国好风光:石油挖不动了,资源型城市嗷嗷待哺
但东北人自带幽默感:“咱虽然经济冷,但人心热乎啊!不行就整点烧烤、直播、文旅,咋地不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