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幕缓缓拉开,舞台的样子让赵高微微一愣。
与他想象中传统戏曲舞台常见的一桌二椅不同,眼前的舞台更像一个专业的音乐厅演奏区。
最中央摆放着一架古筝、一台扬琴,还有一把小提琴,周围错落有致地安放着其他各式乐器。
随着帷幕完全开启,十多位穿着中式服装的乐师安静地走上台,向观众席方向恭敬行礼后,各自坐到乐器后面。
陈经理适时地微微俯身,低声介绍:“赵总,为了配合不同风格的演出,‘月照梨园’配备了灵活的乐队编制。针对317女团这种融合了流行与戏腔的‘新国风’风格,我们今晚配置的是混合乐队。”
她伸手指向舞台上的乐器,继续解释:“民族乐器组有古筝、琵琶、箫、扬琴;弦乐组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此外还有负责节奏与氛围营造的套鼓、贝斯和合成器。力求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呈现更丰富的听觉层次。”
赵高一边听着介绍,一边注意到舞台背景已切换成一幅泼墨山水般的“广寒宫”仙境图。
云雾缭绕,月影清冷,与现场顶级音响系统流淌出的预热音效相得益彰。
雅!
太特么雅了!
这哪是听戏,这分明是一场量身定制的音乐会,逼格瞬间就拉满了。
这时,五位女孩款款登场。
她们都穿着改良过的国风服装,既不失古典韵味,又贴合现代审美,显得身段窈窕,青春动人。
乔薇薇走到古筝前坐下,陶乐坐到了扬琴后,韩冰则拿起了那把小提琴,程灼和纪云开则站到了舞台中央的麦克风前。
她们齐齐向台下鞠躬行礼,抬起头时,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赵高身上,满眼的火热。
赵高下意识地用系统扫了一眼。
五个女孩的魅力值都相当高,有三个在80以上,另外两个也是78和79,不愧是艺术院校的学生,底子就是好。
随着指挥手势落下,改编后的前奏如潮水般涌来,瞬间将整个空间笼罩。
民族乐器的悠扬、弦乐组的恢弘,加上节奏组带来的现代感,完美融合,营造出既古典又空灵的意境。
赵高只觉得瞬间被音浪包裹,仿佛置身于真正的广寒月宫之中。
台上的女孩们显然也是第一次在如此专业的现场乐队伴奏下表演,开场时都微微怔了一下,但很快调整状态,投入演出。
第一曲是《广寒谣》。
主歌部分由纪云开演唱,她的声音沉稳而有叙事感:
“绿柳垂腰轻绕堤岸,墨客才子画扇,乌篷小调细唤;”
“良人桥头碎步温婉,推开一柄紫竹伞......”
副歌部分则由程灼接上:
“她还素手挑盏灯花,月色映她玉脸生霞;”
“她点天灯漫过柳枝桠,飞向广寒化作银玉盘......”
程灼一开口,赵高就觉得耳熟,旋即想起这歌在抖音上刷到过好多次。
此刻在现场乐队的加持下,她那清亮圆润、穿透力十足的嗓音,将副歌旋律演绎得空灵悠远、情感饱满,甚至比那些经过后期处理的网络版本更有韵味。
他边听边点头,看向身旁的陈经理:“这个唱副歌的女孩,唱得不错,嗓子很有味道。”
陈经理见赵高兴致颇高,而自家老板虽然似乎有些发愣,但见赵高喜欢,也跟着微微颔首。
她连忙低声解释:“先生耳力真好。她叫程灼,是学梅派青衣的。梅派讲究的是端庄大方,音色圆润明亮,唱腔流畅优美,尤其注重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她用这样的功底来演绎戏腔歌曲,所以听起来格外有韵味,情感也更饱满。”
赵高恍然点头。
即便对戏曲文化再不了解,“梅派”这个响当当的名头,他也是知道的。
他看着台上,忽然想起电视剧里的情节,随口问道:“我看电视里,戏园子听戏是可以打赏的,你们这儿有这规矩吗?”
陈经理立刻应声:“当然有,先生若是觉得好,尽管吩咐。”
“赏!”
这个字一出,赵高只觉得自己的逼格“噌”一下就上来了!
怪不得那些大人物都喜欢泡戏园子,这感觉确实不一般。
随着他话音落下,陈经理朝舞台侧后方打了个手势。
只见观众席后方的阁楼檐角,缓缓升起一盏散发着暖光的红色灯笼。
一曲唱罢,乐声暂歇。
女孩们也看到了那盏突然升起的灯笼,脸上都有点茫然。
下台短暂休息补妆时,乔薇薇忍不住拉住一位正在帮她们整理头饰的化妆师,小声问道:“姐姐,刚才升起来的那盏红灯笼是做什么用的呀?”
化妆师看了她们一眼,眼中带着羡慕,轻声解释:“你们是第一次在园子里正式登台吧?那是贵客给的打赏。灯笼一升,就表示有人赏了。”
陶乐立刻好奇地追问:“啊?打赏?那一盏灯笼是多少钱啊?”
化妆师压低声音:“一盏是8万。如果贵客满意,还会继续赏,两盏就是28万,三盏是68万。这灯笼也叫‘步步高升’,寓意好,赏钱也翻着跟头涨。”
陶乐和乔薇薇直接愣住了,张着嘴半天没合上。
程灼连忙开始心算:“陈经理说今晚登台费双倍,那就是40万。要是......要是我们能得到三盏灯笼,加起来就是......40万加68万......108万!!”
乔薇薇激动地抓住韩冰的胳膊:“天呐!团长!那平分下来,每个人都能拿20多万啊!”
韩冰和纪云开对视一眼,虽然努力保持着镇定,但眼中也满是振奋和期待。
这笔钱对她们这些在校学生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足以解决她们眼下所有的经济困境。
很快,女孩们重新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