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大市很美,我想记录下,也可以见证下咱们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后也是一种回忆。”
最重要的是,这些说不准还是将来她做短视频的素材。
《女帝罂粟》已经在今年9月初完结,完结后网站加大推荐力度,当月收入达到了五万以上。
虽然这个收入很客观,但也不可能一直这样,最多再过一个月,热度就会逐渐降下来。
毕竟网站的作者有很多,好位置不可能一直留给她,即便她已经成为读者口中的大神。
编辑又在催她开新文,她想等这边稳定之后,就着手新文的大纲。
至于剧本方面,打算在这几个月,借鉴青清的逆风翻盘史,写一个爽文大女主的电影剧本。
钱不钱的无所谓,但这个女主角一定得是青清来担当。
而且,也不一定非要放在韩国拍摄,只要本土审批能过,她也想试试国内的反响。
夫妻俩轮换着开,一路上几乎经停每个服务区,终于在凌晨两点钟抵达了军区大院。
“家里什么都准备好了,不用去宾馆,可以直接住。
被褥都是现买的棉花弹好,锁好边,又买了被罩给套好的。”
由于司彧在离开之前就办好了所有手续,所以他们畅通无阻的到达了自家平房门口。
一下车就闻到了海边特有的腥味儿,一如司彧说的那样,家属院很大,家家户户都很宽敞,房前屋后都有地方可种菜,而且私密性强,围墙足足有两三米高,这才是她最惊讶的地方。
“这边风浪大,这些墙主要是为了防风,你看,都是石头堆砌而成的。”
原来如此。
平房只有正房,一共三间,分别是堂屋和东西屋。
右侧墙挨着建了三间房,紧挨着正房东屋的面积比较大,是夏天用来做饭的厨房,厨房里单独规划出来一间洗漱间,可用来洗澡洗漱,中间一间面积也不小,用来堆放柴火、煤球,最角落的最小面积,一看样子就知道是茅房。
厨房橱柜案板灶台都是新做的,就连地面也抹了光滑的水泥,拾掇的很干净。
洗漱间有一组水管和暖气管,连接着厨房的灶台。
灶台很大,她记得司彧说过,里面有热水箱,这样即使外面大雪纷飞,只要柴火烧的够旺,一点也不耽误洗澡。
而且还置放了淋浴头和浴缸,毕竟东北的冬天可不适合淋浴,也算是考虑的相当周全了。
柴房的柴火堆放的整整齐齐,符合当兵的强迫症心里。
左侧是菜地,萝卜白菜大葱长得旺盛,正中间是一条鹅卵石铺的小路。
平房建的比较高,台子上有很多花盆,堂屋大门的左边有块大石头开凿的水池,上面通着自来水管。
等清歌抱着孩子在院子里转完,司彧也差不多将东西卸完了,随后指着楼梯左边说。
“上面是自来水管,这下面还有井水管道,不仅浇菜洗衣方便,关键这水质还好。
那边连接着电,闸刀推上去就能抽出水。
咱们这里受天气影响,时长会停电,所以院子里堆放了三四个水缸,到时候一定要看好孩子。”
司彧说完后,就开车离开前往停车场,家属院门口不能停车。
院子里的灯泡并不十分亮堂,黄黄的,发出黯淡的光,依稀间似乎还听到了海浪的声音。
她抱着已经熟睡的阿嵘拾阶而上,走进铺着九十年代大理石风格地砖的堂屋。
“哇哦,居然有两个灶台。”
入门右手边有个灶台,主要是方便冬天烧炕,做饭的时候炕头也能热乎,西屋烧炕的炕洞则在墙体外面。
正前方是一整排的红漆柜子,还摆放着一套崭新的实木沙发、茶几。
左边靠墙堆放着两三个水缸,屋子里还接了自来水管,右边打造了一体化的案板橱柜,上面可以和面,下面则用来储藏粮食,很是方便。
说是堂屋,其实到了冬天,也会变成厨房。
东屋进去是暖炕、炕柜、大衣柜、书桌,洁白的墙面,亮堂的白色瓷砖,嗯,都是全新的,用了心。
西屋电冰箱、洗衣机、冰柜置备齐全,尤其是洗衣机,是安装好水管、固定好的十公斤重波轮洗衣机,下面还连接好了下水道。
他们睡在东屋,西屋是有人来才会住,上面只铺了一张颜色素净的炕席。
9月末的大市早晚温差很大,已经开始盖薄被子,司彧走之前铺好了床铺,简单的房间布置的很温馨,炕头很宽敞,就没给孩子做婴儿床。
来到陌生的地方,哪怕已经很困很困,清歌也翻来覆去睡不着,加上儿子中间醒来又闹又饿,等她疲惫不堪的睡着,已经差不多凌晨四点。
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高高照,拿出手机一看,
“嗬,都十一点了,诶哟我的乖乖,你啥时候醒的,怎么不叫醒妈妈?”
阿嵘比她早醒来,正抱着自己的脚丫子噢噢的发出婴言婴语,时不时的举着小手手左看右看,玩的不亦乐乎。
司彧的被窝已经凉了,看来早就出门,他今天还有一天的假,也不知道忙啥去了。
清歌抱着阿嵘出了堂屋的门,站在廊下站在高台上还能看得到远处的营房,听得到飞行大队的广播声。
“看情况是要下雨啊,吃点啥好呢!”
到厨房打开锅盖一看,“嗬,居然还有红薯、玉米、鸡蛋,呀,你把还给你做了鸡蛋羹呢!”
摸起来还热热乎乎的,鸡蛋羹一点也不老,母子俩洗漱后,将阿嵘放在婴儿车上开始喂他吃辅食。
对于新环境,阿嵘也很兴奋,尤其乌云一飘过来来,秋雨就淅淅沥沥的下来了,泥土的芬芳里似乎还夹带着海腥气。
屋子里已经连接了电话线式网络,吃完饭清歌将孩子往拾掇好的炕上一扔,放了几个玩具让他自己玩,平安吃过阿嵘剩下的鸡蛋羹也过来陪他玩。
清歌这才有时间将电脑连接网络试验速度,刚敲了一行字,就听到院门口响起了说话声。
十分钟后,司彧穿着雨鞋衣服已经湿透,提着个小桶进了堂屋,掀开帘子,探出头:“醒了?”
清歌连忙起身,“赶紧进来换衣裳,别感冒了,你啥时候起的啊,这是干啥去了?”
“我去赶海了,顺便买点鲜货,给你们娘俩改善下生活,一会儿我做饭,你们吃了没?”
清歌低头往桶里面一看,“嗬,这么多呀,哪些是买的?哪些是你捡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