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防空部队在这次作战中,获得了莫斯科的支援。
莫斯科调动北方舰队第186独立电子战中心进入高加索地区,使用摩尔曼斯克 - bN电子战系统,对库尔德空军所在空域实施战区级通讯截获和干扰。
摩尔曼斯克 - bN电子战系统的干扰范围非常大。
在186独立电子战中心开始干扰通信后,土耳其东部上千公里的通信网络开始被阻塞。
库尔德空军的通讯指挥系统,遭受严重干扰。
但库尔德空军凭借运9dZ电子战飞机的通讯保障系统,迅速进行跳频和扩频反制,勉强的保留了一些通信能力。
与此同时,德黑兰境内西北部地区,出现了莫斯科秘密派遣的电子战部队。
这是莫斯科第15独立电子战旅下属的两个营级部队。
他们使用克拉苏哈2和4型电子战装备,对制导火箭弹和AtAcmS战术导弹进行GpS阻断干扰。
克拉苏哈系统的干扰,影响了北斗系统对导弹的引导。
迫使飞行中的导弹,进入惯性制导模式。
这种干扰极大的影响了库尔德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精度。
在克拉苏哈电子战系统的压制下,第一波火箭弹和AtAcmS战术导弹,没有达到理想的射击精度,一部分偏离了目标。
剩余的没有偏离的目标火箭弹和AtAcmS战术导弹,被德黑兰防空部队以两次发射2拦1的方式,拦截了一部分。
这次火箭弹和AtAcmS的攻击,并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失,只是击毁德黑兰防空营的2辆发射车和1辆保障车。
库尔德空军发现来自于高加索地区的大范围电磁干扰后,立刻起飞了两架运9通信对抗机。
这两架通信对抗机的任务是,反向阻断敌方的通讯和数据传输。
同时,库尔德空军指挥和通讯系统以加密算法为基础,快速跳频和扩频,对敌方的干扰进行反制。
由于摩尔曼斯克 - bN使用远距离大范围干扰,并且以干扰短波通讯为主。
所以,以加密算法为基础的跳频和扩频反制效果还是很好的。
但摩尔曼斯克系统也同样可以跟随库尔德空军的跳频进行跟随式的压制。
这就需要运9通信对抗机对敌方的电子战系统进行整体的通信阻断。
目前,华美俄三国在电子对抗体系上,各有特点和侧重。
美系针对小国,强调不对称战斗。发展重点都是以强化空中优势为目标的。
俄系针对美系,强化地面防空网络,特点就是谁想在空中打我,都费点劲。
至于华系,不针对谁,可以说在坐的各位……
华系强化全体系压制能力。
总体上来说,华系电子战系统是最全面的。
虽然在某一个点上,也许不太突出。
但特点就是什么装备都有,谁拿出任何电子战设备对华系进行压制,华系都能掏出一款电子战设备进行反制。
比如,目前的场景。
俄军使用大范围电磁干扰,实施通讯阻塞作战。
库尔德空军立刻起飞运9通信对抗机。
摩尔曼斯克系统虽好,但他们在定点干扰上,十分依赖前方的电子战部队的莫斯科1型被动雷达的电子侦测。
他们需要莫斯科1型被动雷达捕获库尔德通讯溢散的信号频率。
在库尔德空军反向压制对方通信后,186电子战中心的侦测和干扰设备之间出现了通信阻塞情况。
他们难以跟上库尔德空军以加密算法为基础的跳频和扩频通信。
不到5分钟,库尔德空军的指挥和通信全面恢复。
库尔德空军的‘无侦’9开始向空中指挥机传输实时战场数据。
向指挥中心提供更精准的战场地理位置的动态信息。
战场通信的恢复,让战场优势重新回到了库尔德空军手中。
在这十分钟内,库尔德空军被莫斯科电子战部队,打了个措手不及。
但库尔德空军的快速反应和反制,让莫斯科电子战部队也没达到理想的预期。
与之相对应的是,德黑兰空军的日子,也不好过。
在乌尔米耶空军基地起飞的F14战机,在战机升空编队阶段,就遭到了运9G的干扰。
他们的雷达和导航直接失灵。
在运9通信对抗机进入战场后,复杂的电磁环境,更是让这些F14的老旧通讯设备,成为了摆设。
相比之下,库尔德空军在运9dZ的数据保障下,多少还有一些通讯能力,只是信号不好而已。
莫斯科电子战系统,对于空军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
大范围电磁干扰可不分敌我,尤其是双方相互干扰下,战场区域的电磁环境,更加混乱。
在双方相互电磁干扰下,德黑兰空军的F14机群彻底悲剧了。
他们机载雷达找不到目标。
在通讯阻断的情况下,无法和后方指挥取得联系。
他们只能在机场附近盘旋,不知道飞去哪里。
在前线野战机场起飞的米格29,也不比这些F14好到哪里去。
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他们也失去了通讯能力。
这对于依赖通信指挥,依赖地面雷达引导作战的米格29,是非常糟糕的情况。
不过,他们处于中低空,还是知道往哪里飞。
这些经验丰富的米格29战斗机飞行员,在中队引导战机的领航下,还是按照正确的方向,朝着歼16战机群飞去。
莫斯科突如其来的电子干扰,彻底的激怒了库尔德空军的空中指挥官。
库尔德政府直接对一线作战部队进行授权,允许库尔德空军进入德黑兰境内,进行跨境打击。
在获得了足够授权后,库尔德空军不但把德黑兰防空部队列入了打击范围。
进入德黑兰境内的莫斯科电子战部队,同样被纳入了打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