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什哈德的炮战,彻底激怒了莫斯科军方高层。面对拉卡政府军体系化炮兵,莫斯科只能采用体系化对抗的方式和拉卡政府军硬碰硬。
但拉卡炮兵完备的炮兵体系,让莫斯科在炮战对轰中非常吃亏,炮战最终的结局,只能演化成消耗战。
现代战争的本质,是侦察和打击,从古至今一直如此。
古代军队的侦察靠眼睛,打击距离也都在目视范围内。
而冷战结束后,超视距作战蓬勃发展,在空战中兴起的超视距作战,逐渐延伸到方方面面,这都是因为侦察的手段不断在进步。
冷战时代的炮兵战术,始终都没有脱离视距作战的范畴。从需要炮兵观察员的眼睛引导炮击延伸到特种部队渗透引导炮兵纵深打击,这本质上都没有脱离目视炮战的范围。
而随着侦察手段的进步,现代战争的炮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种部队渗透引导炮兵虽然看似和无人机侦察类似,都可以发现纵深目标进行打击。
但两者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
特种部队的渗透引导炮兵,只是对重点目标的引导炮击,在炮击过后也很难再次发现和引导目标,再次引导发现目标都需要时间。
但无人机不一样,他们对敌人纵深目标的信息是全方位掌握。
可以说只要是无人机掌握的纵深内军事目标,炮兵可以不停的发射炮弹,最终摧毁目标。
加上与之匹配的数字化通讯蓬勃发展,一整套超视距炮兵体系逐渐完备。
新军事变革时代的数字化炮兵对冷战炮兵是降维打击。
在跨时代超视距作战的新军事变革时代,体系对抗成为了主流。
在体系对抗中,任何一个环节成弱点,都会被无限放大。
随着侦查范围和精度不断的在进步,各国陆军对远程打击的精度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最终演变成讲究火力时效性,即‘发现=摧毁’。
炮兵作为火力响应最快速的单位,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
但同时,现代战争远程打击武器的蓬勃发展,让任何炮兵都没有处于敌方射程之外的概念。
所有炮兵都需要在敌方反炮兵火力的威胁下生存。
进而形成了远中近炮兵火力结合的体系,近程炮兵成为低成本火力投送节点,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的火力响应速度是最快的。可以说前线发现目标,在几十秒的时间,前线炮兵的火力投送就已经展开。
中程作为反炮兵主力,是打击前线炮兵的核心,而远程炮兵成为打击敌方反炮兵火力的中坚力量。
远中近炮兵体系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
如果按照体系对抗,炮战只能打成消耗战。
想破局只能打掉炮战的最终节点——远火和战术导弹发射平台。
打击远火或者战术导弹发射平台,首选是空军对地打击。
这又涉及到制空权向地面延伸问题,这里面包括踹门、制空战机巡逻,掌握制空权的比重上面。
体系对抗在双方势均力敌拼消耗的同时,总会向方方面面延伸,双方都希望通过延伸找到对方的体系薄弱点,这就像一战的堑壕战让双方进入消耗战后,双方不由自主的向多个方向延伸,最终形成惊人的防线体系。
莫斯科军方高层在苦思打破僵局的方式,但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炮战的失利,让马什哈德巷战陷入了僵局。
……
近卫二十集团军前沿指挥部。
144师指挥官苏赫拉布少将脸色阴沉的看着眼前的残兵败将,不由的心中升起一团邪火。
“废物!我们花费了一周占领的阵地!这是付出了几百人的代价占领的阵地!就被你们2个小时丢掉了?”
近卫59团贝斯帕洛夫委屈的说道。
“将军!这仗没法打了!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进攻!”
贝斯帕洛夫的诉苦,引发了众多144师下属部队指挥官的共鸣。
“是啊!我们进攻部队进城根本没有交战的对手,除了狙击手和反坦克导弹的偷袭。”
“那些隐藏的狙击手像地沟里的老鼠,我们进城巷战完全找不到敌人。大口径火炮的袭击,让我们停不下来。他们反而可以肆无忌惮的狙击着我们的士兵。”
“将军,我们的进攻部队向傻子一样冲锋,完全不知道敌人在哪里。伴随我们的只有敌人没完没了的炮火,你说这个仗怎么打?”
面对一众军官的诉苦,苏赫拉布沉默了。
他何尝不知道巷战最大的问题就是敌人的炮兵,但近卫236炮兵旅已经失去了炮战的本钱,无力牵制拉卡炮兵部队。
在沉默片刻后,苏赫拉布一把抓起军帽,向门外走去。
“备车,我要去集团军指挥部反映情况。”
……
莫斯科国防部。
国防部长绍伊古和一众俄军高层召开军事会议。
“参谋长,我们对阿夫沙尔帝国的攻势遭遇了麻烦?”
格拉西莫夫点点头,沉声说道。
“是的!我们在炮战中全面失利,需要为前线补充炮兵。”
绍伊古听懂了对方的潜台词,并没有接话,而是转头看向空军司令。
“想要解决炮兵的问题,还是需要空军掌握制空权。”
“谢尔盖,你有什么计划吗?”
谢尔盖摇摇头,一脸苦涩的说道。
“拉卡空军在阿夫沙尔地区部署了50多架各种型号的战机,其中有两个歼16战机中队,这些战机数量虽然不多,但想要压制他们很困难。”
“如果想抢夺这个区域的制空权,我们必须集中三个航空作战旅。”
“这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绍伊古闻言,脸色黑的像锅底一样。对于谢尔盖强调的困难,他也心中有数。
但他容忍不了谢尔盖的敷衍了事。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我们就眼看着近卫20集团军在前线进攻受阻和没有任何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