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小队刚完成首轮试探性进攻,勉强躲避了海红旗导弹的锁定和追击。
但马克却高兴不起来,一个真正的难题摆在马克面前:是现在就从 80 公里外发起反舰导弹突袭,还是再往前压近到 40 公里?
“80 公里…… 这是拿命换打击窗口。”
马克低声自语,声音在头盔里显得格外闷。
他清楚,要让 AGm-84d鱼叉导弹在 80 公里外命中目标,战机必须爬升到 1000 至 3000 米高度 —— 这个区间不是空对空导弹那种小幅度爬升,而是要从超低空的 “海面杂波掩护” 里猛地拔起,像把自己架在拉卡舰队的防空炮口上。
战术屏上,代表敌方拉卡舰队的红色拦截圈明晃晃的呈现在马克眼前,当战机爬升到3000 米时,战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会从 0.5㎡暴增至 5㎡,相当于把 “靶子” 亮给对方的火控雷达。
他指尖划过导弹参数栏:鱼叉在 3000 米高度的最大射程能到 100 公里,可必须留足 20% 的燃料用于末端机动 —— 那些 5 米掠海飞行后的蛇形规避、俯冲跃升,才能躲开近防炮的拦截。
80 公里的发射距离,刚好卡在 “射程冗余” 与 “突防概率” 的临界点上,多一公里都怕导弹末段没力气机动,少一公里又得把战机往火网里多送一步。
“要是能不爬升就好了……”
马克的指节攥得发白。
他理想的发射阵位其实在 40 公里外,超低空突防到那儿,不用爬升就能投弹,鱼叉一出膛就能扎进海面杂波,防空导弹根本来不及反应。
可情报里那架卡 - 31 像根刺扎在他心里 —— 拉卡那艘延长甲板的 052 驱逐舰上,那架预警直升机早挂好了旋翼,随时能拔地而起。
一旦机群整体前压,卡 - 31 的雷达扫过来,超低空飞行的战机连规避的时间都没有,只会变成活靶子。
他抬头看向舷窗外,夕阳把海平线染成血色,远处拉卡舰队的轮廓在雾里若隐若现。
耳机里传来僚机的询问:“队长,等您指令,我们的燃料不多了。”
马克闭上眼,脑子里闪过两个画面:要么爬升时被防空导弹锁定,要么前压时被卡31盯上,哪条路都踩着刀尖。
战场的秒针像敲在心上,每多等一秒,拉卡的防空网就可能多调整一次,可他偏偏卡在 “冒险” 与 “稳妥” 的夹缝里。
“妈的,拼了!”
马克猛地睁开眼,指尖按向爬升指令的按钮 —— 与其等着卡 - 31 突然起飞,不如赌一把爬升时的电子干扰能撑住。
可就在这时,加密通讯频道突然弹出一道红色信号,一条新的通信接入提示在战术屏上闪个不停,打断了他即将按下的手指。
“天狼星 Actual,奥林匹斯山急报!” 加密通讯频道里突然传来的声音,像一道惊雷划破紧绷的氛围。马克猛地按住喉头送话器,耳麦里立刻响起斯坦尼斯舰战术中心清晰的战果汇报。
“拉卡预警机配属的歼16机群,试图抵近为其舰队提供低空警戒支援,我方机群通过战术拦截,让其没敢继续前出,敌人放弃支援航线,掉头向拉卡哈丰基地回撤!”
马克的指节瞬间放松,原本紧锁的眉头缓缓舒展。
他低头看向战术显示屏代表直20 的绿色小点,露出了阴冷的笑容——没了远程预警机的 “高空眼睛”,他有充足的时间同拉卡海军较量。
打掉直20的 “低空哨戒”,拉卡海军剩下的警戒力量就只剩那架的卡 - 31 预警直升机。
“天狼星中队全体注意,”
马克的声音透过头盔耳机,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友军已破除对方‘预警机增援’,现在执行‘剥洋葱’方案!”
“先打掉那些讨厌的直升机,逼迫拉卡海军起飞专业的预警直升机。”
“我们慢慢打,一层层的‘扒皮’”
他指尖在战术面板上快速滑动,将三架直20的分配给3个攻击小队。
引擎的轰鸣声陡然拔高,三个对空攻击小队的超级大黄蜂再次小幅度爬升,对着直20发射空对空导弹。
夕阳的余晖为战机的航迹镀上一层金红,马克握紧操纵杆,嘴角勾起一抹冷静的弧度。没有了预警机的协同支撑,拉卡海军的体系已出现致命弱点,这场战术突击,他们再无顾忌。
三个双机编队在爬升后,每个编队都打出了3枚空对空导弹。
在这种饱和攻击下,三架直20已然没有了躲避的可能性。
他们单独前出顶在防空圈外部,很难获得舰队体系的支援,但他们实际上早已完成了任务——为舰队提供早期的两到三分钟预警,避免舰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遇突然袭击。
这次消耗美军总计12枚空对空导弹,更加的不亏。
虽然很残忍,但海战中每一个挂载点都是宝贵的。挂两枚空空导弹,就意味着少挂载一枚鱼叉反舰导弹,也让舰队多一分安全。
在美军发动空对空导弹袭击的时刻,舰队的海红旗9再次展开了反击。
6枚防空导弹如同离弦的箭,射向了美军战机。
这次导弹反击不同以往,舰队携带唯一的卡31开始升空爬升,为海红旗9导弹提供低空坐标,引导防空导弹攻击。
然而,在卡31升空后,早有准备的美军咆哮者战机在150公里外迅速爬升,并开启电子战设备,对卡31进行电子战干扰。
双方的底牌一张张的打出,战斗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