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五代末年 > 第289章 灭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只见那颗炮弹“飘”到象兵头顶,轰然炸开,炮弹里面有黑色液体喷薄而出,几颗火星随之亮起,立即引燃了黑色液体。

“天火”从天而降,那黑色液体被火星一点即燃,燃起熊熊烈焰,大象这种动物,是极聪明之物,最怕火光和异响,这时见到火起,立即受惊,惊恐万状的大象“嗷嗷”叫着,转身就逃。

象背上塔楼被甩的东倒西歪,不时有士兵惨叫着从上面掉下来,而驮手根本不敢拉扯,受了惊的大象,连虎豹都不敢轻撄其锋,别说他们了。

身后的南汉步兵倒了霉,被大象冲撞践踏,死伤无数,本来就士气全无,现在又被自己的象兵冲撞,顿时“哄”的一声,四散而逃。

这是搬迁到洛阳的兵工厂,在徐灏的建议下,开发出的“燃烧弹”,里面是石油和白磷,白磷这种物质,中国人并不陌生,是可以提取的,虽然成本高一点,但是到了战场上,还是值得的。

首发命中,“燃烧弹”接二连三的从天而降,处处燃起大火,南汉军更加混乱。

马蹄声如雷而来,杨延昭亲领三千骑兵,从侧翼直冲上来,撞入南汉军右翼,如同热刀插入黄油,毫不费力的把敌人一分为二。

败兵们本能的去寻找中军大旗,可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那大旗早就消失无踪,原来李承渥见势不妙,早就逃了。

南汉军多是百姓组成,至此再也没有反抗的意思,成片成片的跪倒投降,十余万“大军”,就此烟消云散。

曹彬随即率军乘胜追击,连克英州(英德)、雄州(南雄)。

驻军贺江口,观望风向的潘崇彻,直接率军归降。

六月底,宋军前锋在杨业的率领下,抵达泷头(今英德与翁源县交界)。

惊恐万分的刘鋹,又一次派出使者求和,曹彬再一次不理,命令杨业继续进兵。

两天后,杨业抵达马迳(今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茅山村),屯兵双女山。

刘鋹听从梁鸾真的推荐,以郭崇岳为招讨使,与大将植廷晓一同率部前往马迳防御宋军。

这郭崇岳也是个宦官,之所以能被举荐,不是因为他会打仗,而是因为他请神请得好。

率军抵达马迳后,郭崇岳不理军务,整日缩在帐中,求神祈鬼,乌烟瘴气。

而刘鋹这个时候在干什么呢?他的行为,给整个中国历史,留下了极为搞笑的一幕。

他弄了十余条大船,装满了金银财宝,准备逃之夭夭,具体要去哪里,他也不知道,反正到时候会有神谕,跟着玉帝指示走就是。

万事俱备,只剩逃跑了,没想到还没等刘鋹上船,就被他宠信的宦官乐范,带着一千余名卫兵偷走。

这一幕简直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昏君实录,搞笑极了。

刘鋹怒气勃发,却又无可奈何,只得重新派遣萧?、卓惟休等人前往宋军阵中求和,曹彬宣谕上意,表示南汉朝廷只有战、守、降、死、逃这五种选择,其他一概不准。

并直接把两位使者送往汴梁,更加害怕的刘鋹让郭崇岳保持戒严状态,并派遣自己的弟弟刘保兴率兵支援。

七月的一个夏夜,杨业带着杨延昭,亲自率军偷袭南汉大营。

军心民心已经半点不剩的南汉军队,立时崩溃,刘保兴孤身逃回广州,郭崇岳则是是被愤怒的士兵杀死,首级送到了曹彬那里。

得到宋军兵临城下之际,龚澄枢等人居然纵火烧光了南汉宫殿和仓库,美其名曰“不能资敌”

这一举措,彻底让自己丢了性命。

几天后,宋军抵达白田,刘鋹素服出降,至此南汉灭亡。

龚澄枢等人的行为,传到汴梁,徐灏勃然大怒,上谕命曹彬,“不须压来,直接处决”

一个月后,自刘鋹以下,包括樊胡子、龚澄枢、陈延寿、卢琼仙等宦官几百人,就在广州府被处决,传说处决之时,恨极了的百姓,纷纷涌上前去,争相用牙齿去咬这帮祸国殃民的人,最后这些人死了以后,连个全尸都没能留下。

南汉既亡,福建的闵国二话不说,直接投降,至此,南方只剩下南唐和吴越。

在没有空调、没有冰可乐的古代,夏天其实是挺难熬的。

汴梁地处中原,盛夏的气温,往往能达到四十度以上。

城外的金明池旁,搭着棚子,徐灏带着一帮大臣,站在棚子的阴影里,看着池中的一条小船。

这船样貌颇为怪异,别的也还罢了,该有的风帆之类,它都有,不过最诡异的,是船身上耸着的一根烟囱。

徐灏一身淡青色交领“葛纱”,头上扎着发髻,用一根银簪穿了,腰间系着丝带,带子上垂着一块玉佩,手里拿着一支折扇。

这一身打扮,干净清爽,和普通读书人无异,丝毫看不出这是个皇帝。

他手里的扇子,不停的在手心敲打,发出“啪啪”的声音。

“哥......陛下莫急.......”今日是呼延赞轮值保护,见皇帝义兄急躁,急忙劝诫。

“谁说我急了?你哪只眼睛看见我急了?”徐灏瞪眼道。

呼延赞嘿嘿一笑:“陛下没有急,是臣急了,昨日臣去了鹤鸣楼..........”

徐灏立即眉开眼笑,用扇子轻轻敲着他肩膀:“你都做了什么?可留宿了?详细说说.........”

说起风花雪月,没有男人能无动于衷,徐灏如今已经是九五之尊,更不可能再去青楼,但是他终究是人不是神,说笑调侃一番,却也免不了。

这也是徐灏与众不同的地方,他绝不会像别人那样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反倒颇有烟火气,俗话就是“接地气”。

尤其和亲信的臣子,谈笑间更是不拘小节,但大是大非上,谁也别想糊弄他。

两人小声嬉笑,其他随行之臣见了,真是羡慕万分。

呼延赞现在被封为昭义伯,爵位说实话不高,和范玉峰的平阳伯一样,但是他俩分别是殿前亲军左右厢都指挥使,统帅着皇帝的亲兵,京城卫戍都在他们手里,那是实实在在的近臣,能时常出入宫禁,可见受信任程度。

“陛下,要开始了”一个宦官急匆匆跑过来,满头大汗,深深一揖。

“开始吧”徐灏不再和呼延赞谈笑,专心看着水面上那艘奇怪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