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把人打发下去后,就斜靠在软枕上沉思。
这敏儿是不高兴了。
可是自己也是为了这个大家着想啊。
她们林家人丁单薄,却守着那么多的财富,而自己这边一大家子人,早已经入不敷出,自己也是没办法啊。
不过,为今之计,还是要安抚好敏儿。
贾母想了又想,还是把那些孩子都送回去。
几个孩子回去了也不顶什么用。
他们的亲戚还在贾府里呢。
再说了,那些孩子在贾府已经被教导得心都向着贾府了,就算去了扬州又如何。
想好了后,贾母就起来给贾敏回信。
根据她对贾敏的了解,把自己帮助贾敏训练那些下人的孩子这事,说的那是合情合理高风亮节的。
一句话,就是帮助贾敏。
然后,又拿出了很多好东西,还有不少适合婴幼儿用的东西。
不是说贾敏怀孕了吗,不管是否能生得出来,就算生出来了,就敏儿那个身体,生出的孩子也不会健康了,所以,东西就先给了。
也算是对贾敏的一点安抚吧。
想好了对策后,贾母也就能睡得着了。
第二天,贾母就把信和物品以及那些下人的孩子都给了过来的四个管事的,准备打发他们走。
结果管事的说:“老太太,我们太太说了如果老太太您要是允许那些孩子跟我们回去,那就把我们这些人的卖身契都给带过去。
毕竟随着我们太太去林府的这些人,卖身契都在贾府这么多年,实在太麻烦府里了。”
贾母听了就一股火气,当然是冲着贾敏去的。
贾敏也太得寸进尺了。
可已经做到这个份上,看着震惊的邢夫人,看着了然的王夫人,看着事不关己的王熙凤,贾母闭了闭眼,:“老二媳妇,你把他们的卖身契都拿出来,当初挑陪嫁的是你,那些卖身契你怎么没给敏儿带过去呢。”
王夫人:“回老太太,当时实在是忙乱,就忽视了卖身契。等过后想起来了,姑太太又去扬州了。
这么多年不是始终没有回来过吗,所以,一直在我手里。我这就去拿过来。”
王夫人说完,就让亲近的丫鬟金钏回去拿卖身契。
顿时屋里鸦雀无声。
王熙凤也不知道该怎么起话头逗笑老太太了。
都是女人,这事放谁身上都受不了。
这嫁出去的陪嫁,卖身契还是娘家人拿着,那这些人是听谁的。
等王夫人回来,把卖身契都给了管事的。
几个管事的仔细看了卖身契或,的确一个不少。
就那好告辞贾母,离开贾府去码头登船回扬州。
贾府的氛围有点凝滞。
邢夫人起身告辞回了东大院,而王熙凤这个人精早就借由头出去了。
就剩下贾母王夫人婆媳。
好半天,贾母才说话:“扬州那边你不要再伸手了。”
王夫人:“是,老太太。只是,这回姑太太她怀孕、、、”
贾母:“她的身子骨不好,怀孕本就是个辛苦事,何况都这个年岁了。唉,她啊就不该再怀孕。没得把自己身子都熬坏了。
她可不像你那身体,当年你怀宝玉的时候,比她现在的年龄还大,可是你身子好,生下来的宝玉也是小牛犊子似得。
可敏儿呢,自幼体弱多病,勉强生了一个姐儿,身子已经败坏的不成样子了。现在、、、唉,我最疼敏儿了。她这不拿自己身子当回事,我这当娘老子的也没办法 。”
王夫人也知道,贾敏的身子骨,要是真的强行生孩子,那么大人、孩子的身体都不会好。
算了,自己不管了。
婆媳达成了共识,这样也给贾敏省了不少事。
虽然她有能力有本事护住自己和孩子,可说不嫌麻烦呢。
贾敏安心地养着胎。
在怀孕五个月的时候,肚子大得像是要生了似得。
林如海现在每天都紧张兮兮的,他也知道了贾敏肚子里是多胎,所以分外紧张。
好在现在全府里的人都是贾敏的,在这之后府里是一个下人都不接收。
贾敏还放心些。
只是有一点让贾敏郁闷。
那就是林如海。
本想着林如海和贾敏的感情有多好,当然,的确是好。
对贾敏足够的尊重,家里所有事都是贾敏做主。
可是,她怀着孕,还是多胎。
所以,林如海就住在了书房。
结果他还有精力睡书房里的通房丫头。
贾敏顿时不好了。
她本打算着自己家实在太富有了,不能给别人,就想着生他五六个儿子出来,争取林家下一两代就由自己生出他一个大家族来。
可是,看林如海睡通房丫头了,贾敏立刻改变主意,就肚子里这三个了。
而且,自己往后就是上了身子,不能和林如海同房。
当然,自己是可以理解。
自己怀孕,这么多个月,林如海睡小妾丫头是正常的。
贾敏也看出来了,那林如海对通房丫头那是一点感情都没有,纯粹的把通房丫头当成喘气的成人玩具。
可贾敏还是膈应得慌。
转头又一想,自己这是怎么了,难不成还想和林如海来个心灵契合吗,他那样的封建士大夫,思想是能轻易改变的?
算了,当初穿越甄嬛传,睡皇上时,他不也有几十个女人吗?
自己不能矫情地认为自己可以做皇上众多女人中的一个,而林如海就几个小妾就受不了了。
算了算了,自己往后就专心养孩子吧。
反正三个儿子也足够了。
想好了这些事,一点没纠结,照样好吃好睡。
时间一下子就到了和尚道士出场的场景。
贾敏早就等着这两人了。
这天,贾敏感受到了不同,说不清的,就像身边有人或物走过带动空气的那种感觉。
贾敏没说话,只是让下人都出去。
然后,她屋里就出现了一个和尚和一个道士。
俩人对着贾敏就看,和尚说:“施主从哪里来?”
贾敏:“别问我从哪里来,你们只说你们的目的。
告诉你们,我不会让女儿出家跟你们走,我也不觉得不听你们的话,我的黛玉就不会幸福。
你们有什么话就直说,说完你们就走。
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各不相干各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