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素淡的早膳后,思宁朝香芷吩咐道:\"备好笔墨纸砚,我等会抄经。\"
\"是!\"香芷行礼后,就去准备去了。
思宁抄经一抄,就抄了两周,压根不管也不理会废后的风波。
“今早就不抄经了!”
用过早膳的思宁,吩咐香檀和香芷:“我这些日子一共抄了二十遍佛经。
你们等会一人拿十份供奉到慈寿殿佛前,这是我为刘太后和官家生母李宸妃特意抄写的。”
香芷和香檀闻言,想起娘子最近整日真诚抄经举动,深觉得娘娘孝顺。
果然如娘娘这一身美好气质那般,善良美好。
随即又疑惑道:“娘娘,您不亲自去吗?”香檀有些不甘心。
香芷也差不多的想法,但她更内敛些,并没有问出口罢了。
思宁摇摇头,“最近宫里不安宁,我还是在这里待着吧。”
香檀和香芷一听,也是。
因为废后一事,后宫不稳,一些鬼魅魍魉也忍不住冒头。
比如,某位因为皇后而压抑性子的梅婕妤,后宫里除皇后外份位最高的,最近越发的猖狂起来。
不是扇了哪个才人巴掌,就是罚跪了哪个郡君,县君。
自家娘子万一出去后,被这位梅婕妤逮住就不好了。
这位,简直是逮到谁,就针对谁。
压根不管和对方此前有没有过节。
这位这么猖狂,还是因为官家在朝堂上,说了想废掉郭皇后,然后立她为皇后。
得志猖狂,说的就是这位梅婕妤。
思宁是一点都不看好这位,或许宫里明眼人一看这人得志猖狂成这副模样,都明白官家不可能立其为后。
至少人郭皇后,在立后前,还装一装。
这位……呵呵!
几天后,官家前往慈寿殿躲清净,同样,也是给自己的生母祈福。
当然,还要给刘太后祈福。
赵祯心里有些复杂,可一向宽厚性格的他,还是记住了小的时候,是刘太后庇护了他。
虽然刘太后一直压着他,不让他亲政,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在他小的时候,帮他稳定朝政,帮他稳住了属于自己的权利。
过世后,权利终还是回到了他手上。
就算他猜疑生母的早逝,和刘太后有关。
可那也只是猜疑,或许……
忽的,走进佛堂的赵祯停下脚步,目光往佛像前供奉着的两沓手抄佛经望去。
“官家!”一直管理着佛堂的内侍方敬礼,上前行礼。
赵祯微微点头后,目光再次投向佛像前供奉着的两沓手抄佛经。
佛像前除了这两沓佛经,就再没有其它佛经了。
因为比较显眼,他前一次来的时候,可是什么佛经都没有。
“这是何人供奉的佛经?”
“是茗烟阁林娘子派宫女送来的,一共二十份,每沓十份,分别供奉于佛前,为太后娘娘以及李宸妃娘娘祈福的。”
“茗烟阁林娘子?”赵祯一愣,可很快就想起来,这林娘子,就是一年前终选阅选时,自己选的嫔御。
当时……
回忆一番后,赵祯至今还记得林娘子虽然跟许多大家闺秀一般端庄温婉,可却有一股温柔美好的特质。
至今回想起来,他心里头就忍不住轻松了些。
他伸手,随意翻开两沓佛经,一笔非常不错的簪花小楷映入眼中。
字迹虽柔美却不失法度,横竖转折分明,如“莲台承露,清净不斜”,暗合佛教“端正”之戒。
而且能看出来笔速较慢,墨色均匀,无急促之态,所谓“笔迟意静,似参禅入定”,可见抄经人林娘子的虔诚。
赵祯心里,不禁开始美化思宁。
原本只是因为她的外貌气质而起的好感,现今却是肯定了思宁孝顺、真诚的美好品行,一如她那股独特的温柔美好气质。
后宫妃嫔们都在为废后一事而躁动,忘了嫡母刘太后才过世没多久,忘了他才找回生母,才知晓生母已过世没多久,太过功利而没有德行。
他心里实在不喜。
等走出慈寿殿后,赵祯原本是想去茗烟阁,见见思宁的。
可路上,就遇到来找他的内侍张茂则。
原本内侍省都知魏知晋,被他以轮换为规矩,换成了张茂则。
“官家,晏殊等几位相公,正在文德殿求见,道有急事禀报。”
赵祯闻言,当即将要去看思宁的想法丢掉,立刻赶去文德殿。
茗烟阁东厢房,外间,思宁正绣着荷包。
却见周怀安急匆匆进来。
“娘子,不久前,官家去慈寿殿礼佛祈福去了。”
“哦?”思宁皱眉,“你不会打探御前行踪吧?这可是大不敬的罪名。”
周怀安忙摇头,“奴婢一直谨记娘子您的吩咐,打探御前行踪这事,奴婢可不敢做。
是慈寿殿的方敬礼公公,特意漏消息给奴婢的。”
思宁挑眉,“具体的呢?”
“官家知道娘子您特意给刘太后和李宸妃抄佛经祈福,当时脸色和缓了许多。”
“就这样吗?官家,官家,会不会来瞧我们娘子?”香檀有些期待。
周怀安就稳重多了,压根就没将自己心思露出来。
“不管官家来不来,起码我这份心思,官家瞧见了,就很好了!”思宁不紧不慢说道。
她是真的一点都不着急,自封为才人后,官家一直没来见过她这事。
而她的这份自信与淡定,也影响了身边伺候的人。
第二天,官家去过慈寿殿一事,终于传遍了后宫。
这时候,后宫嫔御们,才恍然大悟。
一个个的开始带着宫人前往慈寿殿,给刚知晓的官家生母李宸妃上香,祈福。
至于刘太后,她们揣摩官家心思,觉得官家应该是厌恶刘太后的。
这不,一个个祈福的时候,有意忽略了刘太后。
只有苗娘子在给李宸妃上香祈福的时候,没有忘记刘太后的份。
她是官家乳母之女,于情于理,她都不该忽视刘太后。
不然,她一个乳母之女,没有刘太后选了她娘做官家乳母,没有刘太后同意她自小进宫并养大她,哪来的机会和官家青梅竹马的长大,哪里的机会成为官家的嫔御。
结果这事,传到官家耳朵里,却是除了苗氏,其她嫔御都遭了赵祯的不喜。
赵祯也没有隐瞒为什么,所以其她嫔御很快就打听出来。
对苗氏面上没什么,心里羡慕嫉妒恨呀!
这苗氏,其实也没有那么好啊!
明明沐着刘太后的恩德,上香祈福的时候,主要还是给李宸妃进行的,而刘太后却是顺带的。
但她们这些人,在官家眼里,可没有苗氏品行好。
恐怕拆穿了,官家也不信,反而认为她们是嫉妒,是在挑拨。
但方敬礼这个管着慈寿殿佛堂的内侍,却是将苗氏的虚伪看的一清二楚。
他回禀官家的时候,并没有说苗氏的坏话,却将她的行为举动客观的说与了官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