暄儿虽然聪慧有治国能耐,可到底脸上无毛,朝臣们总是会看轻他几分,会欺负他。
他养病的时候,就听说了朝堂上有些臣子居然孩视暄儿。
话里话外,都是暄儿还小,你这个年纪还是要多读书,你不懂,你要听我们的。
暄儿抓住他们的错误,没有拿掉他们官职,只是将他们贬到南边教化百姓。
……
当时他就一个想法:我儿聪明仁善,长的还玉雪可爱,之所以将你们贬至岭南,是你们孩视他,逼他不得不如此杀鸡儆猴立威的。
朕一定要雄起,决不能让人欺负了我儿!
一定要养好病,要多撑几年!
还有狄青……
赵祯眼里闪过复杂,他其实延续了太宗、真宗对武将的忌惮,即使知晓狄青对大宋,对他很忠诚。
但这次他突然暴病,狄青身为一个战功赫赫的武将,打破自太宗以后,枢密使均由文官担任的惯例。
这般人物却没有如某些文臣那般孩视暄儿,反而对他很是恭敬,很维护支持暄儿,也甘愿被暄儿驱使。
他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极致。
这样的武将,留给暄儿他放心,这枢密使,还是继续让他担着吧!
毕竟这些时日,某些文臣们太过得意忘形了!
果然,不能太过抬举他们,武将还是得稍微给些机会他们。
难得的,因为太子赵暄的缘故,赵祯不耳根子软,任由文臣们弹劾走狄青。
却没发现,跟他禀报这一切的李全福,在离开的时候,碰到刚进来的太子的时候,立马极其恭敬的给其行礼,期间还特意给了个暗示的眼神。
赵暄笑吟吟的跟李全福颔首示意,脚步不停地往里面走。
“给父皇您请安!”
……
躺在床上休养的赵祯,当即找儿子旁敲侧击朝堂上的事情。
对于朝堂上发生的事情,赵暄没有瞒着赵祯,不过对于朝堂上官员们对他的为难,对他的轻视,他避重就轻,没有告知赵祯。
但赵祯通过各种问询,旁敲侧击,能佐证李全福告知他的消息。
赵暄垂眸:爹爹,等您病好了,可得帮儿子好好削一削那些人!
以及,儿子瞧那狄青挺不错的,以后儿子收回燕云十六州、开疆拓土还用得上他,可不能就这么被文臣们给打压下去。
至于爹爹最为忌惮的家犬生角、宅院夜现红光等“异象”,宫外谣言说是狄青谋反征兆,赵暄表示小意思。
某些孩视他的朝臣和外国细作故意传的。
为的就是拉下保皇党狄青枢密使的位置,好方便欺压他这个年少的监国太子……甚至是年少的天子。
再者,姐姐也瞧上了他儿子狄文宇,怎么也得加重他在爹爹你心里的印象,拔除了对他忌惮的那根刺,姐姐才可能有机会如愿!
【唉!小小年纪的我,什么事都要我操心!真是太难为我了!】
【所以,爹爹,别怪儿子朝您使手段哟!】
病好的赵祯,就这样被儿子牵着线行事了,朝堂上,不管文臣们如何弹劾狄青,人家枢密使的位置,愣是坐得稳稳的。
深藏功与名的赵暄,心里琢磨着以后要怎么压榨回狄青、狄家以及姐姐微容,才对得起他这些时日的“操心”。
虽然,他只是稍微动了下脑子,让李全福将狄青的行为态度和文臣孩视他的行为态度一后一前的特意提及,凸显狄青的好罢了。
然后让绝大部分文臣们和外国细作传的谣言,说是孩视他的文臣和外国细作传的谣言。
呵呵,他可没有让李全福欺骗爹爹。
的确是他们传的谣言,只是不仅是他们而已。
语言的艺术,此刻就稍稍发挥了下。
……
他堂堂大宋太子,能让他动脑子维护的人,得体现价值,也要对得起他这份维护是吧!
嘉佑二年,在赵暄和微容的努力下,官家对狄青的印象越发的好了,甚至赐婚沂国公主赵微容和狄青之子狄文宇。
当然,在赵祯的视角里,他这是在用儿女婚事替太子赵暄拉拢狄青,这是个政治举动。
本来在赵祯心里,该选个其她公主下嫁的。
至于宝贝女儿微容,还是嫁给文臣世家比较好。
但……谁让狄青儿子狄文宇相貌身板,全都长在宝贝女儿微容欢喜的点上。
最后拗不过女儿的赵祯,还是同意了。
朝堂上文臣们哗然,但身为皇亲国戚的狄青,已经不是他们能轻易撼动了。
他儿子可是太子赵暄的同母亲姐姐沂国公主的驸马!
啧,总要给几分面子太子的。
好在,太子也不是很重用对方,没有改变重文轻武的朝堂政治生态的意思。
对于狄青提议的“番戍法”,太子还是和官家一样的态度,跟他们这些文臣站在一边,不赞同。
实则:爹爹还在呢,现在不能改,等以后自己能做主了,再说。
嘉佑三年,苗妃晋封苗德妃,其女福康公主,下嫁李玮。
同年,周昭容晋封周妃,其女庆寿公主也嫁人了。
嘉佑四年,太子同母姐姐沂国公主,正式下嫁狄青之子狄文宇。
嘉佑七年,赵祯感觉身体有些不适,加上年纪已经五十有三,他怕某一天突然睁不开眼,暄儿要守孝,耽搁了暄儿立后娶妃生子。
是年,太子赵暄迎娶太子妃。
嘉佑八年,赵祯崩,享年54岁,庙号仁宗。
同年,太子赵暄登基,次年改元乾正。
再次成为太后的思宁,无比熟练的将宫务交给儿媳管理,自己则开始过自己悠闲美好的太后生活。
过了一段悠哉日子后,又开始找事情做。
比如,学道学医,于是在养生、医术上取得了相当成就。
比如,把种花爱好,改为种各种从海外、国外带回来的种子,发掘它们的用处,是否能吃,是否好吃,是否能用作药材,是否能制作衣服保暖,是否……
比如,进一步学习琴棋书画刺绣等技艺。
比如,骑马射箭练剑,终于不用怕被人指指点点不淑女了。
比如,利用自己名下的书店,挖掘某些利国利民的着作,比如农书,比如医书等等,扩大印刷量,以半卖半送的价格,惠民卖书。
至于孙子,呃,她当太后也当出经验了,只要儿子是清醒的,孙子关心关心他们的吃吃喝喝,身体康健等情况就可以了。
至于皇位,头脑清醒的儿子,会选出最适合的那个。
即使有嫡长子的存在,可嫡长子不合适,儿子也不会将就。
前头有层层阻碍,他也会想办法使手段达成目的,让最适合的那个继承。
虽然话难听,但当皇帝,该冷血的时候,必须冷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