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陆弃娘正陪着皇后说话。
“娘娘,您今日不是要让我去劝农使司的吗?”
大家提前都说好了,怎么忽然就变了卦?
难道是因为自己今天表现不佳,所以皇后改变主意了?
陆弃娘暗想,她觉得她还行啊。
张鹤遥虽然帮她说话了,但是皇后一直都很欣赏张鹤遥,是一路人。
皇后的小腹已经微微隆起,笑意温和。
“弃娘别急,本来我确实也是那般想的。但是今日看你在朝堂上的表现,忽然觉得,你去哪里,还是大材小用了。”
果然改主意了。
这些人,真是想起一出是一出。
但是陆弃娘也只敢在心里吐槽,嘴上却道:“皇后娘娘实在是太看得起我了,我不管去哪里,想起来都紧张到腿抖呢!”
“紧张?不会的。今日这么大场面,你也没有丝毫紧张。”
“咋可能不紧张?不紧张那都是装出来的,我提前在家里练了多少次,都数不过来。”
这倒不是瞎说的。
“我想想,回头还得去当差,大小还是个官儿,还得管着别人,心里就直慌。”陆弃娘叹了口气,“萧晏说,让我只当从前铺子里雇人干活,可是那能一样吗?”
她给人发钱,不好好干的就可以撵走。
但是当官就不一样了,遇到什么人都得将就着相处,不能随便撵人。
最好的结果,可能还得是自己多干。
总之,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陆弃娘是真的发怵。
但是再难,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也得走下去。
皇后被她逗笑,“话糙理不糙。确实,衙门里那些老油条,确实一贯会欺负人,你又是实心眼。”
“娘娘,我是没心眼。”
皇后笑意更深,“弃娘啊,你真是个活宝。其实我是刚才听你讲话,忽然想到,我们想推行的这些东西,得有人传达下去。而你,更适合做这个。”
“娘娘想让我去鼓动人心?我笨嘴拙舌的,哪里行?”
“你可一点儿也不笨,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能以诚动人。”
陆弃娘身上,带着一种淳朴却让人相信的真诚。
因为她确实对别人的苦难,有难得的同理心。
而且她自己,也经历过无数苦难,更有说服力。
皇后的意思是,让陆弃娘四处去讲,去说服女子走出来。
“因为弃娘,我已经想到,除了来自男人的阻力,也有来自女子自身的软弱和不确定。”皇后道,“你用自己的经历,用自己见过的听过的那些,去激励女子真正走出来;也告诉她们,皇上是真的有决心去做这件事的。”
陆弃娘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低头思忖。
许久之后她才又开口:“娘娘,并不是我不愿意,但是我一个人,力量单薄。就算声嘶力竭,才能让多少人听到?不过说起这个,我倒是有个主意,您听听?”
“快说来听听。”皇后笑道,“我就知道,你是个有主意的。”
“您听完,要是好的话再夸。”陆弃娘大大方方说起了自己的想法,“您这个主意确实特别对,要让更多的人听到,而不是就在朝堂上我们叽叽喳喳的……”
她提出,用老百姓更喜闻乐见,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宣扬新政。
比如,戏曲。
“……不瞒您说,从前日子艰难的时候,哪家大户要是请了戏班子,我若是得空能在外面偷偷听几句,那比过年都高兴。”
让人写一些本子,宣传女子也能撑起半边天,这种形式能让很多人理解。
皇后颔首:“确实是个好主意。”
“另外啊,您不能指望那些地方官去传达您的想法。怎么说呢,经是好经,都让那坏和尚念歪了。”
关于这点,陆弃娘觉得自己是有发言权的。
之前李老爷在世的时候,听了那么多漕运上的问题,也下令解决过,但是最后,也不了了之。
以前没有接触过达官贵人这个群体,陆弃娘想得特别简单。
——皇上扛着金锄头下地,皇上金口玉言,说一不二。
后来才发现,不听话的人,多了去了。
她不是说萧晏。
她是说下面那些官员。
说起来,萧晏抗旨,那也是年轻气盛,不知死活,明着来的。
但是底下那些老油条,表面上答应,实际上给他做手脚。
皇上真要发狠计较,都计较不过来。
——总不能把人都杀了吧。
这就是书上说的,“水至清则无鱼”。
这个尺度,其实很难把握的。
当皇上也不是什么好差事,也得权衡利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眼下既然要认真推进提高女子的社会地位,那就得提前考虑到这些情况。
“一定要让地方官员,心里存些敬畏,把您提出的这件事,真正当成事去做。”
人都是会偷懒耍滑的。
这时候,监督就至关重要。
皇后不断点头,最后笑道:“要不给你个钦差大臣当当,到处去盯着地方官员是否认真履职。”
陆弃娘一听,连连摆手:“娘娘您可别开玩笑了,我哪里是那块料?但是您刚才说的,我觉得也很有道理。”
到底是皇后,想得更深远。
确实,她们之后会遇到很大阻力。
通过四处奔走发声,让女性觉醒,确实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我也不闲着,”陆弃娘道,“我可以试试,先在京城,号召大家走出家门,也解答问题,表明朝廷和您的坚决态度,让她们免除后患之忧。”
刚开始愿意相信的人肯定少。
这时候愿意站出来的人,她们一定要大力扶持。
等到后面,越来越多的女人走出家门之后,会形成一个好的带头作用。
其他人,可能不用再多费唇舌,也会走出家门。
“好好,弃娘,就先这么定。你回去准备一下,然后试试。”皇后道,“刚开始,肯定不容易,而且也很难一蹴而就。”
“嗯,娘娘您放心,我肯定不会因为一点儿困难就退缩的。”
陆弃娘从宫中回来后,便将皇后新的旨意和自己的想法细细思量了一番。
她深知空有热情不够,需得脚踏实地。
于是,她不再焦虑于具体的官职,而是开始认真准备她的“第一战”——在京城公开宣讲,号召女子走出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