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我四叔是朱元璋 > 第132章 以退为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龙威之下,谁敢犯颜?

朱元璋一声怒吼,群臣噤若寒蝉,奉天殿寂静无声。

朱文正提着蟒袍下摆,膝头砸在金砖上时发出闷响,蟒纹补服上的金线泛着冷光。

他垂眸盯着御案前蜿蜒的蟠龙浮雕,龙爪正抓着一颗火焰宝珠——与十年前鄱阳湖战船上那面帅旗的纹样分毫不差。

\"正儿,你说要辞去辅政王一职?\"朱元璋的声音从九旒冕冠后传来。

殿内静得能听见烛芯爆响。六部尚书垂着的笏板在青砖上投下狭长的影子,像极了刑场上排列的刀俎。

\"回陛下,\"朱文正这次没有叫四叔,叩首时乌纱翼善冠擦过砖缝里的鎏金,

\"臣自倭国归来,旧伤频发,夜不能寐。\"

他特意将左袖褪下寸许,露出肘弯处的箭疤——那是为替朱元璋挡下陈友谅部将的飞弩所留,\"辅政王重任在肩,臣恐有误国政。\"

御案后传来纸张翻动的窸窣声。朱元璋手中的奏折正是御史台今日递呈的《劾英王疏》,四十六道御史的联名弹劾如铁钉钉在黄纸上。

\"纵兵焚城秽乱宫闱结党营私\"。

帝王突然将奏折摔在朱文正膝前,墨字在烛火下狰狞如鬼:\"混账东西!你当咱不知道,不就是因为这劳什子弹劾奏疏?\"

殿角的铜漏滴答作响。

户部尚书马贯盯着自己在砖面上的倒影,连喉结滚动都不敢太过明显。

他记得去年,朱文正曾在英王府宴请皇帝及淮西群臣,席间亲自为朱元璋斟酒,叔侄相谈甚欢的场景让满朝文武皆以为圣恩正隆。

此刻却见英王伏在地上,蟒袍褶皱里落着几片从御案上震下的纸灰。

\"陛下还记得洪都吗?\"朱文正忽然抬头,目光穿过冕旒的珠串,撞见朱元璋眼中一闪而逝的错愕。

\"臣守了九十三天,城墙塌了十七次。士兵们用尸体堆成壁垒,连陈友谅的人都骂我们是疯子。\"

他的声音轻得像飘落的桐花,\"那时臣想,只要叔父的大军能破陈友谅,便是死在城墙下也甘心。\"

朱元璋的狼毫\"当啷\"落在砚台上,墨汁溅在御案边缘,像极了当年洪都城头的鲜血。

他望着眼前这个从小跟着自己东征西讨的侄子,想起朱文正父亲——自己亲哥哥的音容。

鄱阳湖决战时,这孩子带着两万残兵硬抗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城破前三日,他送来的战报上只有八个血字:\"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现在天下已定,\"朱文正的声音忽然哽咽,\"臣不想做那个站在城墙上的人了。\"

他从袖中取出半幅残破的帅旗,边缘还留着焦黑的火痕,正是当年洪都城头被流矢射落的那面,\"满朝皆言臣跋扈专横,可臣知道,有些罪,是替陛下担的。\"

殿外突然传来鹤唳。不知何处飞来的丹顶鹤掠过殿角,红喙在月光下如同一滴血。

六部官员们垂得更低了,连素来刚直的刑部尚书都不敢抬头。

\"你是咱的亲侄,\"朱元璋终于开口,声音比殿角的铜漏更冷,\"辅政王的印绶,不是说解就解的。\"

朱元璋挥了挥手,殿侧转出个捧着玉匣的太监,\"即日起,英王不必入值大内,赐良田千顷、黄金百镒,在城外终南山建别院静养。\"

他顿了顿,冕旒下的目光扫过朱文正手中的残破帅旗,\"你若是累,咱可以给你一年时间休养,但一年后,必须滚回来辅政。\"

朱文正知道这是帝王最后的妥协。他叩首谢恩时,听见自己的蟒袍在砖面上发出细碎的撕裂声。

退朝的钟鼓响起时,满朝文武鱼贯而出,却无一人敢靠近他半步。

朱元璋狼毫落下的字迹力透纸背:\"英王旧伤未愈,着太医院每日问诊。\"

李善长心惊胆战,英王啊英王,好一招以退为进,我不如你!

李善长刚要跨出殿门,便听见朱元璋漫不经心的声音:\"善长啊,你今年七十了吧?\"

老丞相浑身一震,象牙笏板险些脱手,转身时额头已渗出薄汗:\"陛下,臣今年刚刚六十。\"

帝王把玩着案头的翡翠扳指,九旒冕冠下的目光似笑非笑:\"那是咱记错了?\"李善长僵在原地,喉结艰难地滚动。

殿外的风卷着雨丝扑进来,吹得他背后发凉。

\"是臣记错了。\"李善长突然重重叩首,乌纱帽磕在青砖上发出闷响,\"臣的的确确已经七十。\"

御史台那些弹劾奏章背后,虽然没有亲自参与,但也都经过自己的默许。

此刻朱元璋看似随意的问话,字字都像悬在脖颈的钢刀。

朱元璋起身时龙袍拖地,金线绣就的龙纹在烛光下张牙舞爪。

\"有些事你们做了,咱全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帝王走到蟠龙柱前,指尖抚过柱上的鎏金,\"可咱的底线不能碰,比如正儿。\"

他突然回头,冕旒间露出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善长啊,你跟咱打了一辈子仗,也该享受享受了,不要挡了后辈们的路,遭人嫌弃。\"

“你们李家可有后辈能担当大任?”

李善长的额头贴在冰凉的金砖上,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声。

当年滁州城外,他背着半袋糙米追上朱元璋时,这个青年将领眼中还有炽热的光。

可此刻,那目光里只剩令人胆寒的威压。\"陛下明鉴,\"他声音发颤,\"家侄李伸、李佑,可当大任。\"

\"你也是知道疼爱侄子的,咱也一样。\"朱元璋突然笑了,笑声却比寒风更冷,\"你有两个侄子,可咱只有一个。\"

帝王的声音渐渐低沉,带着罕见的追忆,\"当年濠州大旱,文正他爹把最后一口粮食给了咱,自己啃树皮活活饿死。没有我大哥,哪来的大明王朝?\"

李善长猛地抬头,正撞见朱元璋犀利的目光。此刻帝王冕旒下的面容隐在阴影里,看不出表情。

\"老了,都老了。\"朱元璋突然叹了口气,转身走向龙椅,\"让李伸、李佑明日入朝当差吧。\"

他的背影在烛火中忽明忽暗,\"善长,记住,有些情分,比江山更重。\"

当李善长踉跄着退出奉天殿时,暴雨再度倾盆而下。

远处闪电照亮云层,终南山如擎天玉柱伫立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