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想要断情绝爱,功法偏要双修 > 第310章 只缘身在此山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仙气缥缈的诗词?不用想,这肯定很多。

无奈姜墨不管如何搜肠刮肚,都想不到合适的。要从这些早已被遗忘的空白记忆里,翻找答案,本就无异于水中捞月。

如果要说刚穿越没几年,还保留着记忆,姜墨大抵是还能背诵很多,甚至那些必修的长篇文言文,都能拿出来念叨一二。

毕竟姜墨穿越前还是个高中生。

奈何他穿越后不仅没有记忆,还是历经重生后,才取回了部分前世记忆……

这就压根没法回忆。

能记起来的,也就是寥寥几句。

……

姜墨偶尔也会看些某点、某茄的网络小说。

他就挺佩服那些穿越者前辈。

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样,才能记住这么多的完整诗词。难道他们在前世,是没日没夜都抱着一本“唐诗三百首”的吗?

如若只是几句倒也没有什么。

像是经常在文抄公题材的网文里出现的“横渠四句”,就言简意赅,易使人印象深刻。

姜墨也都勉强记得。

诗词也大抵类似,都只能记住其中部分,少有能全文背诵的。

最让姜墨感到离谱的,这些文抄公竟然能做到,把“篇幅巨长”的古诗词或文言文,全文背诵并完整默写的程度。

就好比说《春江花月夜》这首诗。

姜墨现在都已经想不起来,这首诗的作者具体姓名,只记得作者是唐朝人,还隐约记得这首诗应该是描绘的扬子江,且篇幅很长。

《春江花月夜》,姜墨现在就只能念出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以及,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甚至于说,他之所以能想起第二句,还是因为某大逃杀游戏里,在英雄选择界面,选择某顾姓英雄时,英雄会念这句基于原诗修改的台词……

然而,记忆力异于常人的文抄公大人,就是能全文背诵并完整默写。

能做到这种程度的,怕是除了在校学生以外,就只有诗词相关的工作者和爱好者了吧?

毕竟古诗词,并不会经常性地出现在普通人的生活里。

“应对山河书院的诗词比拼,靠文抄就可以轻易拿下。”

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姜墨却是硬着头皮,才做出了这样决定。

好在是先前柳星原和他聊天时,柳星原偶然提起许多年前,他曾经“赠予”柳星原的那半阕诗。

因为这半阕诗和柳星原的名字很配,所以他就记到了现在。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提到这半阕诗,说来也是“文抄公题材网文”的常客。

到底是这后半阕过于浪漫。

这前半阕,姜墨翻来覆去好几天,也没能想起来。直至临行前,在嘱咐家中锦鲤的时候,他忽而想起鱼小渔的老家——云梦湖。

恰好这首诗描绘的,好像就是曾被称作“云梦泽”的洞庭湖……于是,诗中描绘的意象便有了实际的对应,姜墨总算是借此想起了前半阕诗。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

山河书院。

位于江右之地的山河书院,和御法仙宗一样,因为其存在的性质,即便是在世俗里,也流传着山河书院的不少传闻。

江南百姓皆有言。

这山河书院乃是“天庭的书院”。

若是进了山河书院读书,就准能在“天庭”谋得个一官半职!

在世俗凡间流传着各种版本的仙师传闻,而在江南这边的传闻里,修仙者的世界里,存在着和世俗王朝相同的朝廷政权。

而这,便是天庭。

常言道,满朝文武半江右。

江右作为科举大郡,以最多数量的书院和私塾,汇聚着全天下的学子。在这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下,山河书院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仙界考取功名的起点”。

虽说世俗传闻当不得真,但山河书院多少还是受到了世俗的影响。

其内“书院式的仙门制度”和“附庸风雅的风气”,都是因此而来。

……

历经两月有余。

姜墨一行四人乘坐的惊蛰飞空艇,顺江而下,一路途径云梦湖和彭湖,最终顺利抵达山河书院的江右地区。

山河书院处在群山环绕之中,这片群山被称作白鹿山。

因而,若是往前追溯,一直到大争之世的前期,五大仙门的格局都尚未落定的时候,山河书院的原名,便叫做“白鹿书院”。

白鹿山乃是江南名胜之地。大山与江河浑然一体,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

“山河”二字,也是因此得来。

姜墨站在飞空艇的甲板上,俯瞰这白鹿山之景观,一时间可谓是叹为观止。这完全不亚于,他第一次看见云梦湖时的惊讶。

说起来,倒也挺丢人的。

前世在他有能力外出闯荡的时候,却是在一心修行,没有和孟初染来到这些名川大山游览一番,还认为这些事情都不过是浪费时间……

如今,却是深感不虚此行。

甚至于说,在看见那些宛若“银河”般的瀑布时,他对于“山河之真意”的感悟,似乎都有所提升。

在姜墨原先的认知里,

山河乃是镇压的象征,是龙浅于深潭的韬光养晦,是时移世易的岿然不动……

如今,他俯瞰着飞流直下的瀑布,和山川间奔流不息的江河,忽然意识到,过去自身对于“山河”的理解,到底还是狭隘了些。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吗?”

姜墨自然而然地,就想到某个世界里,也存在着的这座山,也很快就联想到,那些流芳百世的诗人,曾在“这里”留下诸多的旷古名篇。

这一句,便是他最喜欢的。

站在姜墨身旁的刘廉,也听见这声情不自禁的感慨,赞叹道:“好诗!好诗啊!

“初临此地,一时间被眼前此景所震撼,本想感慨几句,奈何才气不足,却是吐不出只言片语……倒是师弟这句诗,全了我这心中之意啊!”

姜墨略感尴尬,便谦虚说道:“师兄谬赞!”

“这句诗确实很妙,就是不知这‘庐山’的叫法……师弟是从何处听来?”

“呃……具体出处我不晓得。”姜墨心中更是尴尬,又解释说,“但既然这首诗词是从世俗坊间听来,那么这叫法应该也就是源自某地的叫法。”

刘廉不置可否,接着问:“师弟是打算用这首诗,来应对山河书院的诗词?”

“还是算了……”姜墨苦笑道,“诗词虽好,但这庐……白鹿山到底是山河书院的地盘,我们来此踢馆,还是不太适合使用赞叹他人的诗词……”

当然,这不过是表面的原因。

真实原因则是:

因为姜墨就只记得这句,而想不起整首。再加上,这千古名句涉及了地理位置,又不太方便进行修改,怕稍加改动,就会使原句失去应有的韵味。

倘若是整首诗的其他句段进行修改,那倒也没什么,但这种作为点睛之笔的千古名句,他是真的不敢厚着脸皮擅自改动。

先前在处理描绘洞庭湖的那首诗时,他也是采用了这样的策略。

仅修改无足轻重的部分。

……

惊蛰仙宗的飞空艇,停泊在山河书院的港口。

离船之际,姜墨准备去把仍旧还在闭关的柳星原喊醒。谁料想,还没等姜墨有任何动作,熟悉且豪爽的大笑,便在此间响彻。

就见一道夹杂着雷霆之威的金色剑光,忽地冲天而起,引起阵阵雷声轰鸣。

在诸位来此接待的山河书院执事们,其惊愕的眼神中,柳星原御乘雷光剑意,宛若真正的剑仙般,降临于此。

姜墨盯着这位即便现身,也在不断凹姿势的师兄,脸色里的错愕和释然接连变换。

他忽然想起,眼下这位柳星原柳师兄,他原本的人设,就是极为看重“人前显圣”的啊!

就刚才这下,他之所以只是大笑,想来是没想到合适的台词……

若是让他知道《沧海一声笑》这首歌曲的存在,他刚才指定得唱出来!

柳星原当着山河书院修士的面,出尽了风头,那现在肯定要有合适的人选,去担任“递台阶的捧哏”,把这种装出来的氛围彻底定调。

孟初染不太喜欢这种形式的抛头露面,肯定不会去做这个捧哏;刘廉是喜欢端正架子的性格,自是面皮很薄,很少会主动地做这些圆滑世故……

现在也就只有姜墨能做。

姜墨看着面前几位满脸都是震惊的书院执事,恨得他后槽牙都要咬碎了。

他恨……

这个装逼的人为什么不是自己!

姜墨摆出僵硬的微笑,故作恭维地向柳星原说道:“观方才雷光贯日之景象,想来应是师兄在剑道方面,又有所精进。

“师兄悟性超凡,实乃羡煞旁人啊!”

柳星原抱着本命竹剑,既骄傲又不失风度地回答道:“曲径小道尔,不足挂齿。”

呵呵,真是能装啊……

姜墨默默吐槽了一句,便给众位等待在这里的书院执事,略表尊敬地行了一礼。

“晚辈是惊蛰仙宗姜墨见过几位前辈,旁边这几位分别是晚辈的道侣和师兄,此行乃是受山河书院几位先生的邀请,特此前来书院参与春闱的。”

“不必如此多礼!不必如此多礼!

“我等岂能不知道诸位是惊蛰仙宗的高徒,在此便是特来迎接诸位的啊!”

老迈的书院执事们,见姜墨如此客套,也都纷纷见礼。毕竟不论是身份地位,还是修为境界,姜墨一行都是碾压他们这些“书院在岗老人”的。

姜墨自称“晚辈”,以及尊称前辈的口吻,都是变相地抬高他们。

他们几乎很少离开过书院,因而在看待远在西南的惊蛰仙宗时,向来都比较依赖刻板印象。再加上,绝大多数书院修士,都在抹黑蜀山。

因此,他们的刻板印象算不上多好。

在他们刻板印象里,

如今的蜀山剑修大多数都很安于现状、没有风骨,还很怕老婆……反正终归是和他们山河书院整体,都信奉“天道酬勤”的氛围,与之格格不入。

刻板印象在很多时候,确实很适合去评价某个“大群体”。

山河书院的刻板印象大体上是没错的,

毕竟是中低层修士大多都安于现状、逐渐趋于摆烂是真的,不论哪个阶层的修士,都多少会有点“怕老婆”也是真的……

不过就现在,老迈的书院执事们所看见的事实来讲。

这些蜀山精英的表现,都确实让人挑不出毛病。特别是这个自称姜墨的年轻人,也并没有在他的道侣面前,表现得很是唯唯诺诺。

怕老婆,也怕是不切实际的。

想来,任何事情都不能道听途说,要眼见为实啊!

……

姜墨一行人在书院执事们的带领下,粗略地参观了一下山河书院各处景观,并在书院执事们的介绍下,对山河书院整体样貌,增添了些许了解。

要说山河书院内部景象,确实是不如惊蛰仙宗那样的气派。

惊蛰仙宗拥有多达十二座,以节气命名的内门主峰,结合鲜明内外门晋升体系,分流诸多身具潜力的后辈修士;

山河书院却是仅有四座分院,以四象神兽命名。分别是:青龙院、白虎院、朱雀院、玄武院……

每座分院都会单独设立“外院”和“内院”,这里的“内外院”,也就是寻常修仙宗门的内门和外门的区别。

外院晋升内院的制度,和惊蛰仙宗一致……或者说,惊蛰仙宗在开设外门学院的时候,就是直接照搬的这套制度。

完成必修课目,并有望筑基者,就能晋升内院。

碍于山河书院都比较“卷”的特性,从山河书院设立之初,其四大分院之间,都基本是争执摩擦不断、内讧攀比不休,远没有惊蛰十二峰来的和睦融洽。

按照书院执事们的说法,

如今四大分院里,处在优势地位的是“朱雀院”。因为山河书院未来的实际掌舵人邱书情,就是朱雀院的学生。

想当初,以天灵根资质入山河学院的邱书情,被四大分院抢着要。以至于说,山海书院的十三位先生,都为此大打出手。

奈何最终还是以大先生为代表的朱雀院,收下了邱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