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府后花园,苏明正独自看着一池残荷发呆,身后忽然传来一个温婉的声音:“这荷花虽败,却也别有一番风骨,苏姑娘觉得呢?”
苏明回头,便见一位身着杏色长裙的少女含笑而立,正是薛家的宝姑娘。“宝姑娘,”
苏明略显局促地行了一礼。薛宝钗却毫不见外地拉起她的手,笑道:“什么姑娘不姑娘的,我痴长你几岁,你若不嫌弃,叫我一声宝姐姐便好。
”她又端详着苏明,语气真诚地说:“方才看妹妹眉间似有愁绪,咱们女儿家的心事,最是熬人,若信得过我,不妨说与我听听。”
这番推心置腹的话语瞬间击中了苏明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她从未想过,初次见面之人竟能如此体贴入微。一时间,苏明只觉得满腹的委屈与迷茫都有了倾诉的出口,她望着眼前的薛宝钗,仿佛遇到了相识多年的知己,两人一见如故,很是投缘。
苏明和薛宝钗相谈甚欢,两人从府内的绣房到庭院的凉亭,流连忘返。此间,苏明感受到一种不可名状的轻松,仿佛在宝钗面前,她可以卸下全部的伪装,只谈些她想谈的事。宝钗似乎也完全信任苏明,毫无保留地倾诉自己的烦恼和愿望。
“我本以为京城的生活是多么繁华……”薛宝钗轻轻叹道,“然而所谓繁华,不过是浮华掩盖下的一派虚假而已。”
苏明一怔。宝钗的话虽轻描淡写,却在她心底掀起了波澜。这也是她的感慨,来到京城后,繁花似锦,背后却是深不可测的渊流。她俩的这种微妙共鸣,令苏明对薛宝钗愈发心生好感。
“苏姑娘,你看。”薛宝钗指着庭院里的八角亭,“春日时,我常来这里躲清静。可真到安静时,却又觉得无聊。”她说这话时,眼睛里藏着深深的孤独。
苏明没有应声,心底涌起一阵酸楚。她知道这种孤独。就是自己日日面对人群,却始终无所归依的那种无奈。现在她才明白,薛宝钗和她一样,只是一介孤魂,在这钟鸣鼎盛中找寻一个能懂自己的人罢了。
突然间,她发现薛宝钗望着自己,不知何时泪水已在眼中打转。苏明下意识地伸手,轻轻握住了薛宝钗的手,心中柔情涌动。她想要安慰,却说不出一言。两人就这样握着,默然相对。
日子在指缝间悄然溜走,苏明与薛宝钗的友情也如春日抽芽般,一日日地深厚起来。
两人时常相邀去后花园赏景,或是在林府的凉亭里品茶谈心。
薛宝钗的温婉体贴总能抚平苏明心中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烦扰,而苏明的豁达与真诚也让薛宝钗紧绷的心弦得到片刻放松。这般你来我往间,
苏明逐渐在京城这件复杂的局中察觉到自己处境的变化。那些曾隐于暗处、被她刻意忽视的蛛丝马迹,如今像交织的网,一点点收紧,将她困在其中。后宫妃嫔间明里暗里的较量,皇权之下翻云覆雨的权谋,以及各方势力间隐秘而致命的算计,都如暗流般涌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她周遭的局势。
苏晓对薛宝钗的喜爱是显而易见的。他见妹妹苏明也对宝钗亲近有加,心中自是欢喜,时常在苏明耳边夸赞宝钗的品格与见识。
苏明看出哥哥的心意,也乐见其成,便时常怂恿苏晓去林府走动,与宝钗多些相处的机会。
苏晓起初还有些顾虑,怕唐突了宝钗,但在苏明的鼓励下,也开始频繁地往林府跑,有时是借故拜访林渊,有时则干脆以兄妹之情为由,与薛宝钗在花园中偶遇。
这样一来二去,苏明难免会与林府中人接触更多。尤其是林渊——也就是贾宝玉,因年纪相仿,性格也颇为投缘,一来二去便熟络起来。
贾宝玉生得俊俏,又性情温和,还颇有才情,每每与他交谈,苏明总能被他言语间的风趣与见解所吸引。时日一长,她心底对这个风度翩翩的少年郎渐渐萌生出一丝别样的情愫,那是一种混杂着欣赏、好奇与淡淡欢喜的复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