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宪藏赞赏道:“沈先生果然是聪明人,一猜就猜到了。”
“没错,我‘请’你来,就是为了印制法币的事。”
“我们在印制法币方面有很多问题没办法攻破,需要沈先生的才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沈廷生停顿片刻,开口说道:“山本先生,你们的行为是在制作假币。”
山本宪藏微微一笑:“沈先生,你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沈廷生不假思索道:“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等价物品的特殊商品。”
山本宪藏点了点头:“沈先生说的没错。”
“既然是商品,那代表着其他人也是可以制作的。”
“我问沈先生一个问题,在上海这座城市的东边和西边各有一家布庄,他们同时推出一款衣服,你觉得他们的衣服有区别吗?”
“当然有。”
“他们的外观可能看似一样,但是实际上制作的材料,舒适感,裁缝的手艺都有所不同。”
山本宪藏继续说道:“那如果这两家布店用同一种材料,同一个裁缝制作出来呢。”
“不可能,一个裁缝不可能同时为两家不同的店缝制同一款衣服。”
沈廷生想也没想就回答道,他看似说衣服,实际上还是说的假钞。
山本宪藏自然听出沈廷生话里的意思,他没有放弃,继续说道:“沈先生,这世上没有那么多的不可能。”
“我听过你们中国一句古话,叫做事在人为,具体的意思应该不用我给你详细解释。”
“当两家店同时用一种材料,用同一个裁缝制作出同一款衣服,沈先生,你认为他们还有区别吗?”
“……”沈廷生想反驳,但一时没找到合适的角度。
山本宪藏继续说道:“沈先生,法币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用同样的纸张,同样的技术,同样的防伪标志印制出法币,你怎么能说他是假的呢?”
“……假的就是假的。”沈廷生没有找到合适的角度反驳,只能这么说。
山本宪藏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后说道:“沈先生,你认为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就像我刚才说的,用同样的材质,同一个裁缝,制作出来的同一款衣服,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真假区分的点是什么?”
“……”沈廷生沉默不语。
“沈先生,我换个例子,你们政府现在印的法币和以前印的法币是不是有区别?”
沈廷生点点头。
“是的,在材料和防伪标志上有不同。”
山本宪藏放下手中的茶杯。
“那我请问,之前的这些法币是假的吗?”
“什么意思?”
“意思很简单,之前的法币和现在的法币材料不同,防伪标志也不同,难道不应该归为假币吗?”
“你这是诡辩!”沈廷生毫不客气地反驳。
山本宪藏轻笑:“好,那我再换个问题。”
“如果说,我这个印钞厂印出来的法币和国民政府印钞厂印出来的法币没有任何区别,材料,防伪标志都相同,印出来后没有流通出去,然后经过某些原因落到了国民政府手中。”
“国民政府将这些来自我们印钞厂印出来的法币流通出去。”
“那么我请问沈先生,你说这些法币是真是假?”
“我……”沈廷生总感觉山本宪藏说的话有问题,但又找不出问题所在。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山本宪藏说的没有问题,货币只是货币,但又不单单是货币,是……(自己想象吧,写出来容易被关,之前被关的场景历历在目,这里就不写了。)
想了半天,沈廷生觉得山本宪藏在偷换概念,即使制作过程,材料和防伪标志完全一致,二者的核心区别依然存在。
根源在于发行主体的合法性与背后的信用支撑。
这触及了货币的核心本质,不仅需要物理形态,还需要——信用。
货币发行主体是一个国家授权的机构,其发行行为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和监管,具有唯一和合法的地位。
而假币制作和流通均为非法个人或组织,整个流程违反国家法律,不具备合法性。
最重要的是,真币有国家信用作为支撑,而假币背后却没有任何信用基础,它只是单纯模仿物理形态的‘纸张’,它的‘价值’是建立在欺骗之上,没有任何信用可言,一旦被识别出来,就没有任何价值。
除非你拿去继续欺骗他人,将损失转移到他人身上。
沈廷生没有继续和山本宪藏争论,他发现这个人真的很能说,至少他是说不过对方。
于是顺着对方的意思,佯装理解,最后同意为山本宪藏工作,印制法币。
山本宪藏不是傻子,没有直接相信沈廷生,而是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沈廷生解决,慢慢考验他。
…………
市政府,副市长办公室。
咚咚。
“进。”
王力一脸严肃的跑进来,来到王二河耳边小声说道:“老大,出事了,沈廷生不见了。”
“嗯?沈廷生不见了?”
“怎么回事?是他自己离开还是?”
王力摇头道:“老大,具体情况还没调查出来,只知道自前天傍晚沈廷生从婉玉地盘上离开回家,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他这个人。”
“前天傍晚?”
“什么时候发现他不见得?”
“是今天上午,按照安排,沈廷生昨天该去宋阳那边一趟,可昨天一整天都没有见到人,宋阳以为有事耽搁了就给我打电话,我当时没在意,也以为沈廷生应该是有事耽搁。”
“可是我今天派人去沈廷生住的地方找人,发现他家锁着,我让人撬开锁,屋内东西都还在,问过附近的邻居,他们说已经有一天的时间没见到人了。”
“于是我跟婉玉确认了一下,将沈廷生失踪的时间圈定在前天傍晚到晚上。”
王二河皱着眉头问道:“沈廷生回家路调查过吗?有没有发现什么线索?能确定他是自己离开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