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洲走后,萧珩站在苏云跟前。
“婶子,我想回京北一趟。”萧珩行礼,“国之大事,兹事体大,我不想祖父跟父亲行差踏错。”
苏云点头,“好,若是你想回去,我便让人陪你回去。”
霍玉被叫到跟前,“东家想让我做什么?”
“你跟着萧珩回靖北一趟,务必保证安全。”苏云看了看他,“如果靖北侯委以重任,就留在那里吧。”
霍玉抬头,有些惊讶但也有一些兴奋。
听说了萧二趁雪夜夜袭千里,直捣胡人王庭的英勇事迹,就算是霍玉之前被伤透了的内心,也被激起了昂扬斗志。
天下男儿,何人不想建功立业,霍玉也想,只是当初遇人不淑,大业未成身陷囹圄,才让他失了斗志。
靖北军自来也是军中男儿向往之地,也许他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
“东家是真的想让我去?”霍玉不确定。
火药的配方他已知晓,将来难免不会告诉别人,自己也没签卖身契……
“我自然是言出必行,至于其他的,看你的造化。”苏云道。
至于火药?她倒也不那么在意了,知道的人多了,也不会讲究秘方初始之地是从哪儿来的,自己总归是安全了。
而且,热武器最终会登上历史舞台,只不过是早晚罢了。
若能因此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数十年,甚至数百年,苏云觉得应该是值得的。
霍玉认真行礼,“谢东家栽培。”随即又补充道,“等我卸甲归田,能否求东家收留?”
苏云一笑,“当然可以,你若能封侯拜相,我替你高兴。你若在外不如意,可以随时回来。倦鸟归巢,大石村林家永远都是你的后路。”
“好!”霍玉是真的激动地要落泪了,用力抹了一下发红的眼眶。
“你精通机关术,倒是不必非要上战场,那就有点浪费了。我与萧二相熟,会去信给他,你莫要一个劲儿地往上冲,功劳不是这么得的。”苏云交代。
她不舍得放霍玉走,但也知道强扭的瓜不甜,霍玉总归是待不住的。
历经这么一遭,霍玉也知道是这个道理,连忙点头应是,“东家说的对,我记住了。”
“你可知道木流牛马,就是一种交通工具,用机关术操纵,可以在道路不平整的山区做运输之用。”苏云问。
现在交通不便的地方,想要运输物资的确很难,有时候她也会怀念那个时代的交通工具。
朝发夕至。
目前想达到那个水平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霍玉擅长机关术,说不定可以制造出通过齿轮永动的机械装。当年诸葛亮不就是造了木牛流马来运送粮草?虽说迄今为止都没人知道木牛流马的具体构造,但应该是使用机械传送装置的原理。
霍玉也不惊讶,反正东家什么都知道。
“不晓得,东家仔细跟我说说。”
苏云便将自己知道的以及简单的猜测说给他听,至于从哪儿所知?肯定还是那本永远失踪的秘书。
霍玉已经不再纠结如何找到那本书了,那本书的存在,可能只是为了让有缘之人看到,而东家就是那个有缘人。
他能被东家救下,并得知这些不曾存在的神仙之术,已经十分幸运了。
“你觉得怎么样?”说完之后,苏云问,“要是能做出来,别忘了给我留几个。”
霍玉挠头,心想这还八字没一撇呢!
“若真能做出来,东家要多少有多少!”不过,他还是不忍心拂了她的热切希望,答应道。
翌日,林巧英带人给萧珩、霍玉准备吃的,便送他们上路了。
林家最近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村民们看到他俩走远,也没多想,还以为是出去办事儿了。
苏云看了看远处,心头一阵叹息,林家迎来送往,这些人慢慢的都会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向。
“叹什么气,明明不舍得让他走,还非得让他走。”唐灿没好气。
她不明白,苏云花费那么多精力财力去救人,为何最后会这样白白的送走。
留在身边不好吗?可以为己所用,何况霍玉的确是个人才。不是人才,又怎么能做出暴雨梨花针?那可是令高手都闻风丧胆的武器。
还好霍玉是个有良心的,走之前将暴雨梨花针组装好,交给了苏云,关键时候可以保命。
“我救人又不是为了挟恩图报,再说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总不能跟我在这里种一辈子地,你也一样。”苏云说着又看了看唐灿,补充,“不过你可是跟我签了契约,要做满三年。”
唐灿点头,“不止三年,说好了,三年之后每年付我二百两,我这已经很便宜了。”
“可你吃的真的多。”苏云思索,顺带打量了她一眼,这人十分能吃却不怎么长胖,这点儿让人羡慕嫉妒。
“你又不缺粮食,何必这么小气。”唐灿不在意。她知道苏云手里有粮食,而且还有亩产千斤的番薯。
她还想尝尝番薯的味道……
林家的伙食是真的好,若是行走江湖,估计吃不到这么好吃的。
苏云也挺好伺候,唯一的要求就是听话,你只要听话,日子过得不会差。可若是不听话,这女人也够狠,会把你给赶走。
苏云摇头失笑,心想也就唐灿还想留下。
这么想着,她又想到江虎等人,也不知道如何了。现在就是这一点儿不好,消息不灵便。
孩子们知道萧珩走了,也没有太多的伤春悲秋,大家知道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而且总会回来的。与其难过,不如好好读书,做个有用的人,将来可以给萧珩分担忧愁。
即使像苏小栓这样不以科举为目的的,也知道在各归其位之前要好好读书,否则连字都不认识,还谈什么独树一帜?
大石村学堂的学习氛围从来都没有这么好,高辛夷乐的,嘴巴都要咧到耳后根了。
心想,就算他以后考不中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
因为他的徒弟够多!
将来,这些孩子当中肯定有人会考中功名,如此也就跟自己考上是一样的。
高辛夷并不是纸上谈兵的酸儒,只一门心思的想着考功名,然后走马上任。
这官场上的弯弯绕绕能转的人头晕眼花,若没有根基,也不过是个九品芝麻官,一不小心就成了替罪羊,甚至有的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高辛夷自问并不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但也做不来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事,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在大染缸里同流合污的一员。
水至清则无鱼嘛。
可如此一来,也难免成为别人的垫脚石被踩在脚下。
都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以往不相信会有真心对别人好的人,直到遇到东家,才知道自己也能被认真对待。
他在大石村待的十分惬意,孩子们都听他的话,村民对他也是十分恭敬,东家给的工钱又足够多,每日里的饭食也都可口。一年还有四季衣裳,水果不缺,甚至是木炭也都备的足足的。
高辛夷这二十多年就没过的这么滋润过,所以,他飘了。
“儿啊,你要好好读书,明年还下场吗?”高老娘边缝补衣服边问。
高辛夷放下手里的书坐到他娘身前,“阿娘,你在这里过得可舒适?”
“这还要你说吃的好喝的好,住的也好,阿娘这辈子就没有这么舒适过。”田氏笑的开心,“这些你不都是看在眼里?”
高辛夷蹲下看他娘缝衣服,“那阿娘觉得若是我以后得了功名,将来的路该如何走呢?将来的日子要过成什么样?”
田氏仔细想了想,儿子现在是秀才,以后中了功名成了举人,虽然是举人老爷,但肯定也做不了官,家里没有关系,最好的是县衙里寻一个文书的活儿。
田氏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说的。
“所以呀,月钱不如现在多,过的也不如现在舒适,那儿子为何要去考试?”高辛夷反问。
田氏被问愣了,倒不是他一定得让儿子去考科举,而是这种信念深植于心中,就如同树根一样扎根了。
她男人活着的时候,便一门心思盼着儿子高中,这是全家人的心愿。以前田氏不晓得儿子不去科举还能有什么出息,如今再想想,现在过的日子真的是挺好。
“那你是怎么打算的?”来天是放下手里的针线,认真的盯着儿子。
田氏就是这点好,丈夫在世的时候听丈夫的,丈夫死了便听儿子的。
是个传统的女性。
“阿娘你放心,儿子也会去考试,不过就算考上举人,我也要在这里当夫子。”高辛夷打定主意。
他想的很明白,苏云的造化不止于此,将来大石村的学堂会越办越大,这里曾经有谢国公家的子弟教学过,就这一个噱头,也足够天下学子趋之若鹜。
虽然他不知道朝堂的局势如何,但是谢家起复是早晚的事,他对此有信心。
田氏认真想了想,拍了拍儿子的手,语重心长的说道,“你长大了,以后的路由你自己走,咱们家的事你说了算,阿娘都听你的。只不过你也老大不小,我跟东家说了,让他给你留意合适的姑娘。”
高辛夷难得有些羞赧,他脑海里一闪而过的居然是宋甜儿的身影。
“咋了?你有中意的了?”田氏见儿子的反应,便知道他肯定是有心思了。
“阿娘说的是什么?我这一事无成,身无恒产……”高辛夷自嘲。不过他琢磨着自己的积蓄,若能一直在这里干下去,很快就能攒够盖房子的银钱。
“说什么呢?连敲门都没听到?”苏云进门儿,门虚掩着,两人的对话苏云也听到一些。
“东家。”高家母子都站起来。
“快坐。大姐这绣活真不错。”苏云看她缝衣服,针脚整齐均匀不由夸赞。反正比她强多了。
田氏拿了凳子给她,“嗐,当不得东家这么夸,东家快坐。”
高辛夷有些拘束,他虽然在这里很长时间,但多数情况下没见过苏云。
苏云实在太忙了,好在她对学堂很重视。虽然人不过来,但平日里的吃喝用度都没短过。
“东家过来有什么事儿?”
“哦,我想着学堂的功课再加上一门课,跟高夫子商量一下课程调整。”苏云道。
“这没问题,东家想加什么课?”高辛夷答应。
这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如今学堂里的杂事也都是他来管,谢四郎年纪不大,能同他一起教书育人已经不错,其他的庶务有心无力。
高辛夷也能理解,毕竟自己虽然科举无望,但谢四郎可是状元之才。
他惜才。
若谢四郎能高中,将来大石村的学堂的名声,定会更上一层楼!
就算是不在朝堂,但他的名字也会享誉整个天启,想想都觉得兴奋。
苏云没在意他的神态,就算是在意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我想加一门户外课,就是让孩子们去亲近大自然,不管是学习山间植物还是田里的作物,亦或是动物习性之类的知识都行。”苏云早有这个想法。
“什么?”高辛夷有些不确定。
“怎么,不行吗?”苏云问。
“不是不行,我还以为东家打算加乐理或者是算术。”这是一般人会想到的。
谢四郎也会给孩子们抚琴,算术之类的他也会教。但孩子们的基础参差不齐,主要是以读书认字为主,进度快的可能涉及的多些而已。
“算术跟乐理也是要教的。先给他们安排户外课,有武跟林富他们会上课。”苏云觉得以后会逐渐正规起来。
既然学堂开了,夫子也要招一些,毕竟四郎以后会走。
“还有,高夫子若是有合适的人选,可以来这里当夫子。”苏云道,“年后我准备盖房子,只要是愿意长期留在这里的,免费获得一套,高夫子需要预留吗?”
“要!当然!”高辛夷一阵激动,“跟这个一样我就满足了。”
田氏一脸不好意思,“东家安排就好。”
这可是砖瓦房!虽然不大,但价格可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