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以捕快之名 > 第417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良器人呢?提出来,我要审他。”张希安低声道。

“大人。。。。李良器现在怕是审不得。”边上差役小心翼翼开口道。

值房内的烛火被秋风肆意地吹卷着,仿佛风中残烛一般,剧烈地摇晃着。光影在青灰砖墙上投下张希安骤然起身的残影,那影子在墙壁上忽隐忽现,让人感到一阵寒意。

随着张希安的起身,官靴跟与砖地撞击发出的脆响,在这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突兀。与此同时,窗纸也在秋风的肆虐下“哗啦”一声破裂开来,那破碎的声音在这安静的环境中显得异常刺耳,让原本就缩在角落的差役更加局促不安。

差役的袖口被气流拂过,上面的炭灰如雪花般簌簌飘落,飘落在青砖的缝隙里,仿佛是被这紧张的气氛所驱赶。他的双手下意识地紧紧绞着腰间那已经褪色的布带,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稍稍缓解他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审不得?!验过伤没有?”张希安的声音如同窗外的寒风一般冰冷刺骨,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股无法抑制的怒意。他紧紧攥着惊堂木,由于太过用力,指节都已经泛白,手背的青筋更是像蚯蚓一样凸起,清晰可见。

案头堆叠的文书在他刚才的一推之下,有些凌乱地散落在桌上。其中一本文书的边角不小心扫过砚台,墨汁瞬间在宣纸上晕开了一小片黑渍,那黑渍如同眼下这棘手的案子一般,让人感到无比的难缠和头疼。

差役的额头像被火烤了一样,迅速冒出一层细汗,汗水沿着他的鬓角缓缓滑落,滴落在他肩头那件破旧的棉袍上。他的腰弯得极低,几乎要贴到膝盖,身体微微颤抖着,连说话的声音也带着明显的颤音:“大、大人,小人已经验过了,仵作说那胫骨断得很齐整,必须得用夹板固定百日才行。当时李环大人就在堂上,可那李良器竟然当着众人的面啐了李环大人一口唾沫,李环大人当场就发了火,我们这些做弟兄的也都慌了神……所以下手就稍微重了那么一点点。”

张希安猛地一拍惊堂木,“砰”的一声巨响,仿佛整个公堂都被这声音震得晃了一晃。那惊堂木的威力如此之大,以至于砚台里的墨汁都被震得溅出了几滴,不偏不倚地落在了张希安青色官袍的前襟上,迅速晕染成了几个深色的圆点。

“提审!”张希安怒目圆睁,厉声喝道,“不管用什么方法,就是抬,也要把他给我抬到堂前来!”

一刻钟后,值房的木门发出“吱呀”一声,仿佛是被一股巨大的力量硬生生推开一般。紧接着,两个差役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他们的呼吸急促而沉重,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追逐。

这两个差役的身上沾满了灰尘和汗水,他们的脚步踉跄不稳,似乎随时都可能摔倒在地。而他们手中所架着的,竟然是一块裂了缝的旧门板!这块门板看起来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散架。

门板上躺着一个人,那便是李良器。他的身体紧紧地绷着,像是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他的左腿被夹板紧紧地固定着,夹板上的麻绳勒得异常紧实,甚至已经深深地嵌入了他的皮肤之中。绷带的边缘处,渗出的血渍已经发黑,显然这伤口已经有些时日了。

再看他的右腿,布条被鲜血浸透了大半,那暗褐色的印记顺着门板的缝隙流淌而下,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的青砖上,积成了一小滩血珠。

当李良器抬起头时,他的眼白上布满了血丝,那血丝异常刺眼,让人看了不禁心生怜悯。他的目光扫过张希安,那眼神中透露出的不仅仅是冷漠,更像是被冰雪淬炼过一般,冰冷刺骨。

当他嘴角微微扯动时,干裂的唇瓣裂开了一道细缝,一丝鲜血从中渗出。然而,他的那抹冷笑却更显得讥诮和不屑:“张大人,您可真是比李环更会做官啊!您看看我这双腿,连动都动不了,还怎么审案呢?大印丢了要定罪,您直接让我画押不就得了,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呢?”

张希安撩起袍角,缓缓地坐在椅子上,衣料之间相互摩擦,发出一阵轻微的声响。他的动作优雅而从容,仿佛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坐下动作,而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表演。

张希安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案几,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回荡,显得格外清晰。他的目光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子,直直地刺向李良器,仿佛要透过他的外表,看到他内心深处的秘密。

张希安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李环如何待你,与我无关。我只想知道,兵部大印入库那日,你究竟有没有看到印匣里的大印?那封匣的封泥,是否真的是你亲手按上去的?”

李良器的喉咙里发出一阵低沉的闷笑,这笑声带着些许沙哑,仿佛是从他内心深处挤出来的一般。他的笑声在房间里回荡,震得他的胸口微微起伏。

李良器慢慢地转过头,将目光投向窗外。窗外,雨点纷纷扬扬地飘落,他静静地望着那些飘进窗户的雨滴,眼神有些迷茫,似乎在回忆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李良器终于开口说道:“那日确实是我当值,不过当时兵部的文牒催得很急,李艳峰和何方验完印后,便急匆匆地喊着要上封泥。我心想,我们三个人共事已经有七八年了,这几十次的封印都没有出过差错,所以我就没有阻拦他们……现在想来,倒是我一时的心软,误了大事啊。”

“他们二人都说,当时是三人同验!”张希安猛地往前一探身,案上的烛火被他带起的风摇晃得明灭不定,映得他眼底满是锐利,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一般。

他紧紧地盯着李良器,一字一句地问道:“你意思是说他们在撒谎?”

李良器突然瞪大了眼睛,像是被张希安的气势吓到了一般,但很快他就回过神来,声音陡然拔高,甚至有些破音:“人不都护着自个儿?”

他一边说着,一边挣扎着想要坐起来,然而他那折断的腿骨却在门板上硌出“咯吱”的轻响,这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刺耳,同时也让他疼得额角直冒冷汗。

但即便如此,李良器还是不肯服软,他强忍着剧痛,继续说道:“真要串通撒谎,谁会主动说漏嘴?你有他们串供的凭证吗?”

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胸膛剧烈地起伏着,目光却死死地盯着张希安,似乎想要从对方的脸上看出一丝破绽。

最后,他喘着粗气,再次质问张希安:“倒该问你!他们说三人同验,他们有凭证吗?!”

张希安听到这反问,身体猛地一震,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击中,一时之间竟然说不出话来。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惊堂木边缘的纹路,那原本光滑的表面此刻却像是有无数的沟壑一般,让他的手指感到一阵刺痛。

烛火在风中摇曳,光影在他的脸上明明灭灭,使得他的表情也变得有些模糊不清。他的心底疑云重重,就像被一层浓雾笼罩着,让人看不透其中的真相。

如果李良器说的都是真的,那么李艳峰和何方为什么要撒谎呢?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张希安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他觉得这个案子越来越扑朔迷离了。

沉默了片刻,张希安终于回过神来,他挥了挥手,对堂下的衙役说道:“带下去。”他的声音比之前低沉了几分,似乎带着一丝无法言说的沉重。

“找个手艺好的郎中,每日给他换药。”张希安补充道,“别让他在牢里断了气,这案子还没查明白呢。”他的语气虽然平淡,但其中的威严却让人不敢忽视。

“带我去见兵部尚书孙宏。”张希安开口道。

“大人,请随我来。”差役在前头带路。

转过穿堂时,潮湿的霉味混着牢饭的酸馊气扑面而来,呛得张希安下意识皱紧眉头。差役举着的灯笼在前方摇晃,光线照亮脚下发滑的青石板,石板缝里还残留着未清理的污水,踩上去“咕叽”作响。

走了约莫二十余间牢房,差役在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前停住,压低声音:“大人,孙尚书就在里面。”

张希安缓缓地抬起头,目光穿过铁栅栏,投向那间牢房。牢房内的空间十分狭窄,光线昏暗,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在墙角处,一堆半旧的草席随意地堆放着,草席上沾染着黑褐色的污渍,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了。

紧挨着草席的墙边,摆放着一个豁了口的陶碗,碗里的糙米饭早已凉透,表面还沾着几粒已经发黑的菜叶,显然这是囚犯的食物。

而在这逼仄昏暗的牢房里,孙宏正倚着墙根坐着。他身上穿着一件灰白色的囚服,袖口处因为长时间的磨蹭而变得发亮,领口处还缝着一块补丁,显得有些破旧。

当孙宏察觉到有人靠近时,他那原本浑浊的眼睛突然闪过一丝光亮。他挣扎着想要撑起身子,用手撑着墙壁,试图站起来迎接来人。然而,由于身体太过虚弱,他的动作显得有些迟缓,枯瘦的手指在墙面上留下了几道浅浅的痕迹。

“孙大人不必如此。”张希安上前一步,抬手止住他,目光扫过那碗冷饭,“牢里的一日三餐,可还合口?”

差役愣在原地,张了张嘴说不出话——谁会关注一个下狱尚书的饭食。孙宏却先笑了,笑声里满是苦涩,咳了两声才开口:“落难之人,能有口热粥填肚子就知足了,哪还敢挑合不合口。阁下是……”

“在下张希安,与大人素未谋面。”张希安在铁栅前站定,灯笼的光映在他脸上,看不清神色。

孙宏盯着他看了片刻,忽然低笑出声,笑声在狭小的牢房里回荡,带着几分了然:“看来,阁下是为兵部大印的案子来的。说吧,想让我招认什么?”

铁栅外的风裹着雨滴,“啪嗒”打在锈迹斑斑的栏杆上。张希安往前凑了凑,声音压得低了些,目光却没离开孙宏的脸:“孙大人,兵部尚书已是位极人臣,大印丢失这事,牢狱之灾本就避不开。”

他顿了顿,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铁栅冰凉的纹路,继续说道:“况且朝中落井下石的人不在少数,陛下把您关在大理寺,其实是在护着您。任谁都懂,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真要动您,也不会选这么显眼的由头。”

孙宏闻言,靠着墙根的身子微微晃了晃。他枯瘦的手指捻了捻囚服上的线头,嘴角勾出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声音带着点沙哑:“可……若是陛下觉得,这事是‘灯下黑’呢?”

他垂眼瞥了眼脚边的豁口陶碗,碗沿结着层薄冰,“有时候啊,君臣之间就差这一念之差,一步错,步步都错。”

张希安心头一紧,往前又挪了半步,灯笼的光映得他眼底发亮:“孙大人,那您觉着,兵部大印丢了,对谁最有利?”

孙宏抬眼望他,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丝精光,反问道:“你觉着呢?张大人查了这么久,心里总该有个数吧?”

“您的政敌?”张希安咬着字,试探着开口,目光紧紧锁着孙宏的表情,生怕漏过一丝变化。

“不对。”孙宏当即摇头,声音也提高了些,在狭小的牢房里撞出回声,“风险太高了!兵部大印是国之重器,丢了就是灭顶罪,真要查明真相,起码得夷三族,这点好处,不值当!”

他顿了顿,指节敲了敲墙面,语气沉了几分:“而且我在任上,向来按规矩办事,没苛待过谁,也不曾得罪太多人,犯不着有人冒这么大险害我。”

“可事情偏偏就发生了。”张希安皱着眉,语气里带着点急切,“那您手底下呢?有没有藏着鬼?”

孙宏闻言,忽然低笑起来,笑声里满是无奈。他抬手揉了揉眉心,指腹沾了点墙灰,“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我待底下人不薄,可谁心里揣着什么心思,天晓得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