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西湖醋鱼、龙井虾仁、东坡肉等招牌菜就摆满了八仙桌。
\"太多了。\"陈建国笑着打趣。
\"吃不完你打包回去,晚上当夜宵。\"刘映红给他夹了块鱼肉,\"你尝尝,跟东北的炖鱼不一样。\"
两人边吃边聊着三年来在东北乡下的事。
陈建国也没想到刘映红这小姑娘竟然那么会聊天,总是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
等吃得差不多了,才给他倒上一杯江南的黄酒笑道:“这是我从家里带来的,是我奶奶亲手酿制,饭后喝点最好!我给你弄了两斤,你带回去喝!”
陈建国端起酒杯,琥珀色的黄酒在杯中微微晃动,散发出淡淡的桂花香。他抿了一口,醇厚的甜香中带着一丝梅子的酸涩,回味绵长。
\"好酒。\"他由衷赞叹,\"你奶奶手艺真不错。\"
刘映红双手托腮,眼睛在灯光下亮晶晶的:\"奶奶说,这酒叫'女儿红',是用...\"她突然红了脸,没往下说。
陈建国当然知道\"女儿红\"的典故——江南人家生了女儿就埋下黄酒,待女儿出嫁时取出宴客。
他假装没察觉,转开话题:\"映红同志,我看你眉尖有股忧愁,是家里有什么事吗?\"
“啊!”
被陈建国这话题打得措手不及的刘映红下意识的摸上自己的眉心处按了按。
看着陈建国面带笑意,眼神中含着关心。
她又脸红了红后,也不知怎么地,就直接说出了心中的忧虑:“奶奶身体不好,每年入了秋就咳个不停。
进入到冬天后就只能呆在暖屋里不能出门,今年更甚,看着她一天天的虚弱,我,我心里就是担心心。”
陈建国听闻也放下了酒杯,神色关切的问道:“医生怎么说?”
刘映红看着陈建国的神色,见他是真的关心,也就毫不掩饰将她奶奶的病因说了出来。
“奶奶的身边的医生说那是奶奶年青时过草地留下的病根子,后来在战争年代又接连生了我大姑和我大伯,在转战中又落下了病根子加重了病情。
年轻的时候还能扛着,如今老了精力大不如前,也就,就压制不住了。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暂时都没办法给她提供更多的治疗,只能不让她着凉,尽量呆在室内。”
陈建国听完,眉头微蹙。他放下酒杯,指尖轻轻敲击桌面,似乎在思索什么。
窗外西湖的夜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
\"我倒是认识一位老中医,\"他缓缓开口,\"专治这类寒湿入体的顽疾。
老人家当年在东北行医时,治好过不少类似的病例。\"
刘映红眼睛一亮,身子不自觉地前倾:\"真的?是哪家医院的?\"
\"不是医院的。\"陈建国摇摇头,声音压低了些,\"是位隐居的老先生,如今住在京都。
刚好当年我家跟他住在同一条胡同。
小时候我是经常跟他在一起,只是他为人脾气古怪,从不出诊。不过...\"
他伸手进自己的棉大衣里,但出另一个如水杯大小的伸缩袋。
灵力轻轻涌入间,伸缩袋涨开如篮球大小。
陈建国从伸缩袋里掏了掏,拿出一瓶补气养神丹,这是他用百年份的人参余料和众多老林子里的名贵药材和虎血鹿心血炼制而成的丹药,不多不少只有一瓶十二粒拇指大小。
他从装丹药的小玉瓶里倒出三粒。
又拿出一个小玉瓶装好放在桌子上。
随后右手一提那伸缩袋口,灵力作用下又缩成水杯大小放入怀里。
他这一番的操作,看得刘映红一愣一愣的。
直到看到那小玉瓶被陈建国推到她身前,听着陈建国道:“这是他当年的药方子配的补气养神丹,只要不是中毒,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大有益处。
我这里分给你三粒,你可以拿回去自己只一粒,确认没问题再给你家老人各吃一粒。
最多一年只能吃一粒,以你奶奶如今的情况,你最好是用二次给她喂服。”
想了想自己炼制的丹药也不是普通人能用普通的刀剑能切开的,也就索性倒出两粒伸手用指尖的灵力切成两半。
再将没切开的那粒放在一个干净没用过的碗碟里,看着眼前女孩道:“若你信我,就在这里服用吧,有什么事我也能及时的当场处理。”
刘映红被陈建国的一番操作弄得都懵了,愣愣的看了他几秒,又低头看了看散发着阵阵幽香的药丸和那小玉瓶。
又抬头用眼神跟陈建国确认了一下。
见陈建国眼神带着鼓励含笑的冲她点头。
咬了咬粉唇,伸出修长的小手指头夹住那拇指大小的药丸看了一眼,直接就含在嘴里,准备找水吞服时。
却想不到药丸入口即化。
药丸化作一股温润的暖流,顺着喉咙滑入腹中。
刘映红惊讶地睁大眼睛,还没来得及说话,突然感到一股暖意从小腹升起,迅速蔓延至四肢百骸。
\"唔...\"她不由自主地轻哼一声,脸颊泛起红晕。
这股暖流仿佛有生命般在体内游走,驱散了深秋的寒意,连指尖都暖烘烘的。
更奇妙的是,连日加班的疲惫感一扫而空,整个人精神为之一振。
\"这...\"她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白皙的皮肤下隐隐有光华流转,\"太神奇了!\"
陈建国微笑着倒了杯温水递给她:\"感觉如何?\"
\"像是...泡在温泉里一样舒服。\"刘映红捧着脸惊叹,\"而且脑子特别清醒,连小时候背过的课文都想起来了!\"
她突然站起身,在包厢里转了个圈,裙摆飞扬:\"我奶奶要是吃了这个,肯定...\"
话没说完突然脚下一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