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 第二百九十一章 重游故地,当个高中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九十一章 重游故地,当个高中生

将最后一口杯中酒喝光,许大春掐了个法术,将餐具给清洗干净,家里也焕然一新。

这才走到阳台边的摇椅上坐了下来,凝视着远处那处于黑暗中的大山。

这座小县城同样是被众山环绕,如今只有四条通往县外的道路,分别连接县城下辖的七镇三乡,境内还有一条通往市里的国道穿过其中的两个小镇。

若要去市里,就要上这条国道走上三个小时,才能到市里。

当然,这是针对于普通人,对于已经换了灵魂的许大春来说,他能随时随地前往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他相信,在这个世界,还没有能挡住自己的事物和人。

所以既然他想到了在京都的那座大院,还有曾经出现在那座大院里的唯一少女。

坐在摇椅好一会的许大春觉得心里还是在惦记着那座院子。

似乎不去看看,心里总是不得劲儿。

索性站起来,掐了个法诀将小居室保护好,人就飞升到了半空中。

看着云层里的黑暗,他收回目光驱动灵力,如那离了塔台的火箭一般往京都方向飞了过去。

不到半个小时,他就落在了这栋阔别近三十年的老宅子的前门院子里。

只是一落地,就发现了不对劲。

前门院子里装上了现代化的LEd灯,特别是影壁,竟然加了投射灯。

步入正厅,虽然廊桥与小径都没有改变,但也都加装了很多投射到建筑和水池老树上的投射灯。

远远望去正厅更有一个巨大的水晶吊灯。

看得许大春直皱眉。

他连忙穿过垂花门,步入正厅,没看正厅吊着的水晶灯,而是来到博古架上取下一把黄铜钥匙。

钥匙插入香炉底座轻轻旋转,炉身依然是分开,依然露出暗格。

里头躺着的依然是没被取走的那个文件资料本,

许大春拿出来,最上面的依然是一份《地契》,往下才是《房产证》还有各种证件。

上面的证件户主依然是陈建国没有变,只是看着痕迹,有人翻动过。

还没落地,许大春就检查了这宅子的阵法依然在正常运行,也就是说这里只有朱琳儿来过。

而将这里改变为现在的样子,也只能是朱琳儿亲自安排的。

将文件放好,香炉复原,又将黄铜钥匙放好。

许大春才迈步将整个院子仔细查看了起来。

这里是他对红楼世界的唯一念想,走在这古色古香的老院子里,每次都能让他感觉到自己依然身处红楼世界。

身边也依然还有众妻妾簇拥,众美婢环绕。

走进后宅大院,走过后院的假山花园和水池间,最后进入了后院正院。

推开正院大门迈步而入,处处都很干净。

这也让许大春推断出,这里经常是朱琳儿这姑娘收拾着,不然光凭阵法也不可能收拾得如此的井井有条。

推开正屋大门,一股沉檀幽香依然冲入许大春的口鼻之中——看来紫檀架上的自鸣钟里的香匣里的沉香还是没换掉。

临窗的大炕上,铺着的还是那张熊皮褥子,炕桌摆着的也依然是那套玉器茶具。

大炕两溜放着的那三张的楠木交椅,椅袱也都还是苏州的缂丝缎子。

东梢间窗前摆着张花梨大理石案,案上汝窑美人觚里插着几枝腊梅枝,还没有它开放的季节,它还一如继往的沉默着,

东墙那幅《海棠春睡图》也没有移动位置,只是上面纤尘不染,显然也常被人擦试。

门边铺就的依然还是那张地毯没有变。

这让许大春还有点青涩的脸上露出的是满满的怀念。

转过正屋,进了里屋。

那张雕龙画凤的拔步床依然安静的放在那里,同样是纤灰不染。

只是上面铺着的被褥已经变成了粉色,显然有个女主人睡在了上面。

旁边的梳妆台上,放着各式护肤品,还有一张照片。

照片放大后显得有些许的模糊。

照片上的两人,正是陈建国和朱琳儿,两人在这院子里照的唯一一张照片。

那时的朱琳儿小鸟依人般靠在陈建国身上,充满了少女感。

打量了一番后,许大春就退了出来。

来到后院中的假山水池,进入了最大的地库。

里面放着的东西没变,居中的依然是那尊民国年间的大匠人所铸的“司母戊鼎\"仿品。

左右两边上的架子里,放着的那整套北宋汝窑天青釉瓷器依然在那里,

供桌后方整整齐齐码着二十几个青花大罐里的陈年普洱依然密封得很好。

两个地库都查看了一遍,里面的物品依旧如故,许大春也就没再检查。

反而回到前院,拿着房契和地契,花了半个晚上到各个行政办公室。

把存在各个部门的档案修改好,户主的名字由陈建国改成了许大春。

回到东北小县城的家时,天刚刚好蒙蒙亮起。

早上拿着书本进入校园时,也才六点十五分。

找到老师的办公室,被一位四十三四岁的女老师领到了五楼的一间教室。

他记得以往高三是在四楼,如今复读了,还要更上一层。

不知道这是不是学校的一种特别安排。

跟着这位号称以后就是复读班班主任的老师,站在九二八班的教室门口停了一会,等女老师对班里的同学做了介绍后,许大春等她招呼才走进教室。

放眼一看,整个九二八班里坐着的学生三十九名,加上他刚好四十。

简单的介绍了自己,就被安排到靠窗后面的一排座位上,这里刚好没有同桌。

许大春很满意老师的这个安排,跟靠在后门的另一位同学对视了一眼。

心照不宣的都默认俩人往后就是班里的哼哈二将。

一个守窗户,一个守后门。

介绍完,就进入了早读课时间。

虽然已经历了四世,但对于高中的课文,他还不如这一世的许大春懂得多。

第一世只上了个初中,第二世出身虽然高贵,但也就是个小学都没读完的私塾边角料。

第三世虽然占了个高中生的名头下乡当知青,但学的还没有这一世的初中知识多。

许大春翻开了语文,跟着书中的课本开始小声的念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