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鹤暂时稳住了杜文焕,随后就开始准备招抚的事情。
可不能让杜文焕坏了招抚大计。
神一魁作为起义军中最能打的那个人,西走宁夏之后,宁夏都指挥王英吓得向南狂奔。
神一魁看着自己战无不胜的骑兵:“我们骑兵就不适合占领基地的,像我们这样,打完就跑,多好!”
亲信:“大哥,我们接下来干什么?”
神一魁:“我们粮食不多了,接下来围攻庆阳府,然后分兵抢夺粮食,再招收一些小弟。”
“是!”
崇祯四年二月。
神一魁手里已经有六七万起义军了。
庆阳府已经受不了了。
杨鹤也快受不了了。
“这官兵们都被派去收拾王嘉胤了,可这神一魁该如何处理呢?”
五六万人,可是一个大县的人口了啊。
虽然五六万人里面三四万都是老弱,但是都要吃饭啊。
杨鹤想了一下,还是决定要委屈一下正在愤怒的杜文焕。
“来人,找几个胆子大的人去庆阳府找王嘉胤,传信给他,我们愿意拿出诚意,招抚他们。”
杨鹤的仆人:“是,老爷!”
庆阳府,神一魁皱眉:“我们现在手下太多了,每天消耗粮草不计其数。”
亲信:“是啊,我们现在没有时间种地,每天只能靠劫掠才能维持生活的样子。”
正在这时候,有人过来禀报。
“大王,三边总督杨鹤派来使者想要跟我们商量下诏安的事情。”
王嘉胤正在头疼没有粮草的问题,这不是瞌睡了送枕头是什么?
“赶紧请使者进来,我们好好聊聊诏安的事情。”
亲信小跑着出去,找到了杨鹤派来送信的使者。
杨鹤的使者:“神一魁大王,我们总督十分有诚意,希望和你好好谈判。”
神一魁作为起义军首领,其实过得也没那么潇洒。
他们造反不是因为吃饱撑的,而是因为吃不饱。
再说造反这件事风险很大,不仅需要跟人拼命,还不一定吃得饱。
惹到不该惹的人还有生命危险,他哥哥神一元都被打死了。
如今朝廷愿意给他们机会,免除造反的罪责,还给他们饭吃,内心十分愿意投降。
他也是每天想着去哪里抢些粮食度日,不然怎么维持手下的忠诚度。
一方也有意招抚,另一方也愿意被招抚,一拍即合。
杨鹤使者:“神一魁大王,这次总督大人带着诚意,希望大王好好考虑。”
神一魁内心十分愿意,却不能表现出来:“使者,不是我愿意被招抚,只是我这些手下,都需要吃饱饭啊。”
使者笑道:“我们总督大人早就考虑好这些了,不仅给你们粮食,还分给你们耕牛,种粮。各位小头领还安排守备的官职。”
神一魁内心已经爽翻了,脸上却不动声色:“那我们这段时间做的事情……”
使者看神一魁有意被诏安,微笑道:“放心吧,既然你们接受诏安,就是朝廷的人了,以往的罪责一笔勾销。”
“并且这些跟你们一起的百姓回原籍,罪责一笔勾销,还会免除赋税。”
“好好好,我就担心我们投靠总督大人后,这些人没办法活下去呢。”
双方交谈了一天一夜,相谈甚欢,都十分满意这次诏安的事情。
“我们在十日之后,长安,总督大人亲自接待你们。”
神一魁赶紧拱手:“请使者放心,我这就准备诏安的事情。”
使者完成了任务,屁颠屁颠的告辞。
神一魁也亲自牵马送到使者面前,其乐融融的样子。
十日之后,神一魁敲锣打鼓,来到了长安城门外。
六七万人只带了以前的边兵兄弟们,如果带的人多了,那可不是投诚,而是造反了,再说也到不了西安府城。
杨鹤和神一魁虽然事前没有见过面,但是双方都露出相见恨晚的神情。
“神一魁将军,一路颠簸,辛苦你了。”
神一魁跪地:“总督大人,这是我们该做的。”
神一魁笑道:“总督大人,我自己投诚不够,我还带了其他首领。相信大人的仕途必定一帆风顺。”
杨鹤在陕西憋屈了那么长时间,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回了。
“哈哈,那就托你的福了。”
几个首领在官兵的带领下,在城隍庙前宣誓,十分诚恳的模样。
神一魁带的手下知道自己以后有粮食吃都是杨鹤的功劳,十分推崇他。
几个首领看着杨鹤的轿子,点头:“总督大人,我们来给你抬轿!”
说完他们赶走杨鹤的轿夫,亲自把杨鹤送回总督府,并且以此为荣。
京师里。
朱由检笑着道:“想不到这杨鹤还真有本事啊,这么快就招抚了那么多灾民首领。”
朝廷内阁和六部齐齐称赞。
但是在私下里却下了赌注,打赌杨鹤撑不到一年就得被皇上罢官。
虽然现在陕西喜讯连连,起义军的首领和杨鹤关系很和睦。
但是这可是有前提的,这些人得有活下去的根基。
杨鹤最近睡觉都睡得安稳多了,丝毫没有注意御史吴牲给他留的钱粮以一个十分惊人的速度在消耗着。
按照这个速度,最多半年,府库就会空了。
杨鹤虽然读了很多书,知道很多大道理,比如不能随意杀灾民之类的,可是他更像一个理想主义者。
虚无缥缈。
白水县,李冰在县衙里召集了众人。
“加强周边巡逻的频率,这些杨鹤招抚的贼军首领十有八九会很快造反。”
杨鹤不知道百姓们为什么造反。
就算知道了,也无能为力。
澄城县王选,合阳县范志懋疑惑:“最近朝廷上都说西北匪患已定,怎么会造反呢?”
李冰回复道:“这些贼首必定再次造反,一来,他们造反是因为没钱没粮食,要饿死。”
“他们投降了就能吃饱。”
“所以现在看起来歌舞升平是因为赈灾款没有用完。”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李冰长叹一口气。
王选和范志懋疑惑:“那杨鹤总督不是给这些灾民们耕地和其他东西了吗?他们可以养活自己的啊。”
“那他们也没有造反的理由啊。”
苏诗雨翻了个白眼:“是啊,然后呢?”
随即说道:“种出来的粮食先要缴纳赋税,手里留不了多少,然后朝廷征收三饷的诏书已经下达。”
“他们依旧要饿死啊。”
王选、范志懋齐齐说道:“原来如此,这该死的朝廷一点人事儿都不干!”
这两个知县都是受灾严重的地方出身,特别是王选,知道百姓没了活路,只能拿起武器造反。
那王二就是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