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 第1章 风云谍恋关我什么事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章 风云谍恋关我什么事1

胸口闷得像压了块浸水的沉木,每一次呼吸都扯着五脏六腑往下坠。

长安是在这钝痛里醒过来的,眼皮重得掀不开,要不是闻到了空气里混合的劣质草纸和血腥气味,她会以为自己还是在医院的病床上,身边围着一群医护。

可如今的身下是硬邦邦的床,还有一股潮湿的霉烂气,从硬得硌人的床板下透上来。

迷迷糊糊中,耳边响起压抑的细细的啜泣声,一旁还有个沧桑的声音在低声劝慰,“莫哭了,让她睡,睡醒了就好了。”

小声哭泣的人也不哭了,有些埋怨:“郎中都说了,是碰到了脑袋,从那么高的桥上栽下去,怎么可能睡睡就好了,这要是再醒不过来可咋办?”

长安费力地睁开眼,模糊成一片的血色渐渐退去,眼前的景象也慢慢变得清晰。

屋顶是黢黑的椽子,挂着明显的蛛网,墙皮都剥落了,露出土黄色的泥草砖。

视线挪动,四周也是土坯的墙,墙角一个掉光了漆的木柜。

床边是穿着打满了补丁褂子的女人,此时正背对着床,肩膀一耸一耸在抹眼泪。

旁边是个面容更老些的中年男人,脸上沟壑深的能淌水。

背着身抹泪的女人和愁眉苦脸的男人也听到了长安的闷哼,齐齐转头看向床上的人。

见到人睁开了眼,妇人猛地扑到了床边,一张黄瘦的脸,眼眶通红,抬手想摸摸,却又怕碰疼了孩子,手就那么支棱在半空,“柱儿,哦,长安,你可算是醒了!吓死娘了!”

男人也凑到床边,满眼的心疼。

长安的喉咙干的冒火,她张了张嘴,发不出声。

男人立马出去端了碗温水进来,小心地扶起长安,由妇人一勺一勺的把水喂到嘴里。

妇人的手很凉,还带着浆糊味,端着缺了口的粗陶碗,还小心换了换位置,不让豁口碰到长安的脸。

温水流过喉咙,缓解了火烧火燎的疼。

长安此刻也接收了所有的记忆,知道这对看着很苍老的夫妻,就是原身的爹娘。

男人是周三壮,在一家刚建不久的纺织厂当装卸工人,天不亮就出去干活,半夜才回来,挣的工钱还很少。

女人是胡秀妮,除了负责一日三餐,就是在家里糊柴火盒子,几十个盒子才能换一个铜板,有时候辛辛苦苦干一天,还不够家里一天的伙食费。

这对夫妻都已经年过四十岁,可原身才十五岁,是因为上头还有几个孩子都没养活,就剩下了原身这根独苗,所以起了个住儿的小名,意思是留住。

生得多活的少,哪怕原身是个女孩子,也被这夫妻俩疼得跟眼珠子一样,即使家里穷得连下个月的粮食都没有,也咬着牙把孩子送到了学校,长安这个名字就是老师给起的,就这么一直供着上了中学。

只因为相熟的人家说,女孩子读过书以后好嫁人,能嫁给好人家,不用再过这种苦日子,这种想法是时下最普遍的,也是住在贫困区朝不保夕的人最大的愿望。

低矮破败又家徒四壁的屋子,沧桑却爱孩子的父母,就是长安眼下能看到的一切。

“醒了就好,醒了就好……”胡秀妮用袖子擦着眼泪,“那些天杀的,对学生也下那么重的手,还都是娃娃啊!”

“长安,最近别出去了,也不去学校了,行不行?你要是没了,爹娘也就活不成了……”

长安挣扎着想坐起来,至少说句安慰的话,可身子却沉得像灌了铅,胸口的闷痛更尖锐了。

周壮:“别动别动,好好躺着,你从那么高的桥摔下去,伤了内里,郎中说要躺着养养。”

看着长安的样子,胡秀妮又忍不住低声咒骂,“娃娃们懂什么,有那本事去打鬼子啊,冲学生使什么威风……”

周三壮赶忙出口打断,“闭嘴吧!还嫌日子安稳?”

胡秀妮的话,像是一把重锤狠狠的砸向长安。

记忆的碎片突然涌上,长安闷哼了一声。

挥舞的警棍,四处逃散的学生,震耳的口号,然后是人挤人的大桥,踩空的台阶,天旋地转后被桥下乱石硌的疼晕了过去……

胡秀妮着急忙慌的,又是给长安顺气,又是让周三壮再去请郎中。

长安的脑海中,留着最后的记忆是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初,学生们集会游行,抵制日货,可到底昏迷了多久却是不知道的。

长安咬着牙,拽住对方的手,艰难问道:“今儿是什么时候?”

胡秀妮啊了一声,有些迷茫的看着周三壮。

周三壮在厂子里做工,自是知道具体的日期,“十号了,今儿是七月十号。”

七月十号。

长安的脑子嗡地一声。

民国二十六年,就是1937年,如今已是七月十号。

北平城外的卢沟桥,枪声就响在三日前。

长安声音嘶哑,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泉城现在怎么样?”

“街上的浪人多么?政府有没有调动军队?”

泉城就是当前居住的地方。

周三壮和胡秀妮被女儿一连串的问题问得一愣,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茫然和些许不安。

周三壮叹了口气,粗糙的手掌无意识地搓着裤腿,“还能咋样?码头上挂着膏药旗的船来来往往,那些浪人也比从前更横了。”

“厂子里都在传说要打过来了,这里怕也要不太平,可咱小老百姓能咋办?日子总得过啊。”

胡秀妮也忧心忡忡,街上的米面和菜都涨了价,“是啊,长安,你问这些做啥?刚醒过来,别操心这些了,政府不会不管的,你好好养身子要紧。”

长安听的心直往下沉。

信息的闭塞,底层民众的懵懂,以及对当局不切实际的幻想,都让她感到窒息般的无力。

哪怕不去看原身的记忆,只凭学过的历史,她也知道用不了多久,可能就是这几天,泉城的平静就会被彻底打破。

战火是必然会蔓延到此的,不远处的港口就停着敌舰,日寇觊觎此地已久,岂会放过。

要尽快好起来,长安咬牙告诉自己,有些事现在去做也还来得及。

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