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
李宏顺手拿起电话,漫不经心地问:“喂,我是李宏,你是哪位?”
另一边,卫总司令一脸轻松,语气幽幽地调侃道:“你好啊,李主任,我是卫俊如,听你这语气,架子不小啊!”
李宏刷的一下端正坐好,态度恭敬地说:“总司令您好,瞧您这话说得,我那里有什么架子,这是最近事情多,忙得我焦头烂额,说话才有些怠慢,您可千万别生气。”
“哈哈哈,李宏,我在你眼里就是这么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
“怎么会呢?这天底下谁人不知总司令您那是出了名的胸怀大度,宰相肚里能撑船!”
“行了,你也别给我油嘴滑舌,打电话是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省政府那边同意了你迁移灾民的请求,不过这其中花费可不小。”
“我懂,总司令放心,这期间的所有花费我全包了,粮食、运费我来出,您那边只需要将灾民送到佳县黄河渡口,我这边会安排人妥善接待。
另外,总司令,您知道我和晋绥军的矛盾,这期间灾民的安全就靠您了,毕竟现在是一致抗日,我不愿对晋绥军出手。”
“我明白了,这中间的关系我来打通,你必须确保灾民沿途的后勤保障,不能酿成人为灾祸。”
“总司令放心,这件事我亲自督办,保证不出问题。”
挂断电话后,李宏美滋滋的笑了起来:“总司令给力啊,这下不仅解决了开发绥远人口不足的问题,兵员问题也解决了。”
河南,中牟县。
由于花园口决堤,这里被黄河水淹没,加之今年夏季黄河再发洪涝,此刻城里城外一片萧条,各条交通要道上灾民成千上万的向西逃命。
突然,从西面开来两辆卡车,从卡车上下来一名少尉军官,站在路边的一个大石头上,拿着喇叭对着灾民喊话。
“所有灾民听好了,省政府有令,现在晋西北李长官急需大量人口,如果有愿意去晋西北的,到我这里报名,拿上批条去前面的兵站集合。
另外,为了你们不被饿死,省政府特意拿出粮食来煮粥,一人一碗,报完名,喝完粥就跟着我们的人去兵站。”
灾民们早就饿的两眼空洞,有气无力,如今听到有粥,个个眼神直冒绿光,齐齐涌了过来。
“长官,我报名,我愿意去晋西北。”
“还有我,长官,我也去。”
“算我一个。”
“妈的,到哪不是活,总比饿死强,我也去。”
……
灾民们听到报名可以喝粥,当下什么也不管,眨眼间就将少尉这里围得水泄不通。
少尉当即命令士兵搬下粮食,就地架起锅开始熬粥。
灾民们看到粮食,一个个激动地不行,疯狂拥挤过来,甚至有胆大的想要抢夺粮食,场面顿时混乱起来。
少尉军官当即拔枪,砰的一声对天开枪,瞬间震慑住了试图抢夺粮食的灾民。
“所有人听好了,现在给我老老实实排队,谁要是再敢扰乱秩序,抢夺粮食,格杀勿论。”
同样的一幕在各个受灾区上演着,尽管军队的人粗暴不已,煮的粥里甚至夹杂着麸糠、石子,但灾民们总归是把命保住了,暂时不用饿死,因此很少发生骚乱。
省政府的官员们也都大大松了一口气,这么多的灾民他们根本就赈济不过来,如今有人愿意接纳,他们求之不得。因此,这些官员不仅对灾民大开绿灯,甚至沿途还调拨了一小部分粮食,以求让灾民早早离开自己辖区。
战区司令部里,卫总司令对手下贪墨粮食的情况进行了严厉斥责,并以武器装备补充进行利诱,以求这些人少贪墨一些,能让灾民吃的更好一些。
李宏在得知情况后,直接放话出来,这一次哪个部队对灾民最好,他将直接赠送对方 1000 支步枪、50 挺歪把子、4 门九二式步兵炮以及 20 万发子弹和 3 个基数九二步炮炮弹。
一战区各部队听后,各军长官当即下达严令,善待灾民,禁止贪墨救灾粮。一时间,灾民饿死的情况大大减少,从河南到关中的路上,一队队灾民向西前行。
河曲,晋察绥行营。
办公室里,李宏十分严肃地对李渝说:“李兄,这些灾民的情况我已经给你介绍完了,他们眼下正往我晋西北赶来。我要求你立刻调集 500 吨粮食运往关中,走铁路运到河南。
此外,在兴县、佳县黄河渡口设立灾民安置点,必须保证灾民安全抵达兴县。”
李渝眉头紧锁,说:“贤弟,不瞒你说,我们这里也不是产粮区,这次的粮食消耗绝对是天文数字,我们自己的粮食储备恐怕未必够。
我建议立刻派人去其他地方买粮,最好是关中,以备不时之需。”
李宏同意了他的建议,说:“放心吧,买粮的事交给我,你就一个任务,安置好灾民,做好将灾民迁移到绥远的准备。另外,绥远地区顶多两个月天气就转冷,提前做好防寒准备,我不允许有人冻死。”
李渝站直身体,拍着胸脯说:“放心吧,我保证不会让一个灾民出现意外。”
这场灾民大迁徙持续了接近两个月,前后从中原地区迁移到晋西北的灾民足足有 50 多万人,极大的缓解了李宏人口不足的困境。
对于灾民的安置,李宏同样亲力亲为,亲自督办,更是调集军队沿途护送,保障灾民安全。
灾民抵达绥远后,李宏更是一面发放救济粮,一面组织灾民开垦荒地,进入工厂、矿区工作,一面大型基建,组织灾民自力更生,建设了大量保障房,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
从 9 月到 11 月,李宏先后将 40 多万灾民迁移到包头、归绥等地,为绥远大开发提供了足够的人力资源。
当然,在此期间,尽管李宏安排足够详细,做了很多保障措施,但是依旧有近三万灾民在沿途中因为疾病、劳累等种种原因去世。
李宏对此也无可奈何,他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老天爷不让活,他也无法逆天改命。
不过因为此事,使得李宏在中原地区深得人心,以至于在后面中原大灾荒时,很多人都往李宏的地盘跑,为李宏收复东北提供了充足的兵员和人力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