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成功的青龙游击队在山林中艰难行进了一整天,直到确信甩掉了追兵,才在一个隐蔽的山谷中暂时休整。
清点人数时,气氛沉重。原本两百多人的队伍,现在只剩下一百二十余人,且大半带伤。粮食和药品所剩无几,寒冬却正在逼近。
林雄飞召集骨干开会,脸上刻满了疲惫与忧虑:“现在形势严峻,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安全的根据地,否则不用日军来打,严寒和饥饿就会击垮我们。”
林乔肩伤未愈,脸色苍白,但仍强打精神:“爹,我记得东面七十里外有一处叫‘红叶谷’的地方,地势隐蔽,有水源和天然洞穴,适合长期驻扎。”
再一次,她精准地说出了无人知晓的信息。
三当家忍不住问:“大小姐,你怎么对这片山区如此了解?连我们这些老山匪都不知道的地方,你都知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乔身上。林浩尤其专注,他注意到林乔每次提供这些信息时,都会有一个细微的表情—仿佛在回忆什么遥远的事情。
林乔避开众人视线,轻声道:“可能是摔下马后,脑子变得不一样了...有些地方,我看到名字就能想象出地形。”
这个解释勉强但无法证伪。眼下生存要紧,众人不再深究。
经过深思熟虑后,队伍毅然决然地决定向红叶谷进发。然而,这段旅程并不轻松,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队伍艰难地穿越了茂密的森林和崎岖的山路。队员们背负着沉重的行囊,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他们的脚步显得有些踉跄,因为长时间的行走已经让他们疲惫不堪。
尽管如此,队伍并没有放弃,他们相互扶持,鼓励着彼此继续前行。终于,在第三天的傍晚,当最后一缕阳光洒在山谷的入口时,队伍抵达了目的地——红叶谷。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撼。这是一个被五彩秋叶环绕的山谷,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绚丽的色彩绘制而成。山谷中,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流过,溪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山壁上散布着大小不一的洞穴,最大的那个足以容纳百人。
队员们站在山谷入口,凝视着这片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期待。这里将是他们新的家园,也是他们未来生活的地方。
“天无绝人之路!”二当家感慨道,“这地方比鹰愁涧还要隐蔽!”
安顿下来后,第一场雪悄然降临。雪花纷纷扬扬,很快为山谷披上银装。虽然增添了美景,但也意味着获取补给更加困难。
“必须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林雄飞望着漫天大雪,眉头紧锁,“否则我们撑不过这个冬天。”
林乔提议:“可以尝试联系附近的抗日力量。我知道北面有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支队经常活动,他们或许能提供帮助。”
这一次,连林浩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乔乔,这些情报...你到底从哪里知道的?”
林乔沉默片刻,终于坦白部分真相:“自从摔下马后,我脑子里就经常浮现一些...信息。像是记忆,又像是预知。我说不清来源,但它们从未出错。”
这种超自然的解释反而让人更容易接受。乱世之中,奇人异事本就不少见。
一支小分队被派出去寻找那支游击支队。一周后,他们不仅带回了共产党游击队的信息,还带回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对方同意会面!
会面地点定在两军控制区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林雄飞带着林乔、林浩和几名护卫前往。
共产党游击队的代表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自称老杨。他身材瘦削,目光炯炯有神,言谈举止间透着沉稳与智慧。
“久闻青龙寨好汉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老杨拱手道,“特别是林小姐,听说你带领队伍多次重创日军,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简单寒暄后,双方很快进入正题。老杨对青龙游击队的情况很了解:“你们击毙坂田一郎的事迹已经传开了,日军悬赏五千大洋要林寨主和林小姐的人头呢。”
林雄飞苦笑:“虚名而已,如今我们缺衣少食,处境艰难。”
老杨正色道:“抗日是一家,我们理应互相帮助。我们可以提供部分粮食和药品,还可以派医疗队和政工干部帮助你们建设根据地。”
条件是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改编为“大青山抗日游击支队”,共同抗击日寇。
经过磋商,林雄飞接受了这个提议。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
合作很快展现出成效。共产党的政工干部帮助组织生产、建立民主政权;医疗队改善了卫生条件;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
林乔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这一切。她发现自己的许多“直觉”与共产党的游击战术不谋而合,但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
“林同志很有军事天赋啊。”老杨有一次感慨道,“很多战术思想相当超前,像是经过专业军事教育似的。”
林乔只能含糊其辞:“只是喜欢思考罢了。”
随着根据地日益巩固,林乔提出了一个大胆计划:主动出击,破坏日军交通线。
“日军正在修建通过大青山的公路,一旦建成,他们的调动和补给将更加便利。我们必须阻止他们!”
一支精干的突击队组成,由林乔和林浩带队。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他们多次成功袭击日军筑路队,炸毁刚修建好的路段,缴获大量物资。
最成功的一次,他们甚至俘虏了一名日军工程师,获得了完整的筑路计划。
“根据这个计划,日军将在下个月完成主干道建设。”林乔分析着图纸,“我们必须组织一次大规模破坏行动。”
计划很快制定:兵分三路,同时袭击三处关键路段,让日军防不胜防。
行动当晚,大雪纷飞,能见度极低。这既增加了行军难度,也提供了很好的掩护。
林乔带领一队人悄悄接近目标—一座刚建成的桥梁。只要炸毁它,就能延缓日军计划至少两个月。
然而,当他们安置好炸药准备引爆时,突然枪声大作—日军早有防备!
“中计了!快撤!”林乔大喊。
但为时已晚,四周亮起无数火把,至少一个中队的日军将他们团团围住。
激战中,林乔为掩护队友撤退,再次受伤被俘。这一次,日军没有给她任何机会,直接将她押往县城日军司令部。
审讯她的是新调来的日军指挥官—山口宏一大佐。与坂田不同,山口更加冷酷和系统化。
“林小姐,久仰大名。”山口用流利的中文说,眼神冰冷,“我看过你的档案,很...特别。”
他拿出一份文件:“据我们调查,真正的林乔应该是个目不识丁的山野女子,不可能懂得军事战术和日语。你到底是谁?”
林乔心中一惊,强作镇定:“人都是会变的,大佐阁下。”
山口冷笑:“变得连本质都不同了吗?我们审讯过青龙寨的老人,他们都说你摔下马后就像变了个人。”
他站起身,踱步到林乔面前:“我有一种感觉,你身上藏着重大秘密。这个秘密可能比整个青龙游击队都有价值。”
接下来的审讯更加专业和残酷。山口不使用简单的肉体刑罚,而是采用心理战术和药物审讯。
在被注射吐真剂半昏迷的状态下,林乔恍惚中提到了一些不该知道的未来事件:“诺曼底...原子弹...文革...”
这些支离破碎的词语让山口更加困惑和好奇。他确信这个女子不简单,决定将她转送至更高层的特务机关。
与此同时,根据地得知林乔再次被俘的消息,气氛凝重。
“必须救她出来!”林浩坚决道,“这次日军肯定严加防范,她凶多吉少!”
林雄飞面色沉重:“但县城守备森严,强攻等于送死。”
“不一定需要强攻。”老杨突然开口,“我们在日军内部有内线,可以策划营救。”
一个大胆的计划开始酝酿:利用内应,在转移途中救人。
林乔被转移的那天,雪下得很大。一辆军用卡车在前后各一辆摩托车的护卫下,驶出县城。
车内,林乔手脚被缚,由两名日军士兵看守。她望着窗外飞雪,心情异常平静—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承担起这个身份,那么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突然,卡车猛地急刹车!接着是枪声和爆炸声!
“敌袭!”日军士兵慌忙举枪,但车门已被从外面打开,几声枪响后,士兵倒地。
林浩的身影出现在车门口:“乔乔!快走!”
原来,游击队在内应的帮助下,准确获知了转移路线和时间,在一处险要路段设下埋伏。
救出林乔后,队伍迅速撤离。但日军反应极快,大批追兵紧随其后。
雪越下越大,能见度几乎为零。在一处岔路口,林浩突然停下:“这样跑下去都会被追上。我带几个人引开追兵,你们带乔乔走另一条路!”
“不行!太危险了!”林乔反对。
林浩深深看她一眼:“还记得你说过吗?抗日必胜,但需要有人为之奋斗和牺牲。这是我的选择。”
他转身带人奔向一条小路,并故意开枪吸引追兵。
林乔被强行带往另一个方向。回头望去,只见林浩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风雪中,枪声越来越远...
第二天,消息传来:林浩小组全部牺牲,无一人被俘。
根据地为他们举行了追悼会。林乔站在坟前,雪花落在肩头,与泪水一起融化。
“他最后有留下什么话吗?”她轻声问参加行动的生还者。
士兵递过一个染血的小本子:“林同志让我把这个交给你。他说...他明白了。”
林乔打开本子,里面是林浩工整的字迹,记录着这段时间的所思所感。最后一页写着:
“乔乔,我不知道你从哪里来,但知道你为何而来。这个国家需要你这样的奇迹。不要悲伤,继续前进。——浩”
林乔闭上眼,将本子紧紧抱在胸前。是的,她必须继续前进,为了所有牺牲的人,为了最终的胜利。
寒冬终于过去,春天来临。大青山抗日游击支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日军后方一根拔不掉的钉子。
而林乔的军事才能越发凸显。她提出的战术往往出奇制胜,对日军动向的预判精准得令人惊讶。渐渐地,“女诸葛”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战区。
甚至延安方面也听说了这个传奇女子,特地派人前来考察。
“林同志,你的很多战术思想非常超前,比如‘不对称作战’和‘超限战’的概念,能说说灵感来源吗?”延安来的代表好奇地问。
林乔望着远方的群山,微笑道:“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罢了。”
她无法解释这些源自未来军事理论的思想,只能归于直觉和经验。
1945年春,形势终于开始转变。日军节节败退,抗日力量全面反攻。
在一个桃花盛开的春日,大青山游击支队配合正规军,终于解放了县城。
站在县城的城墙上,望着欢庆的人群,林乔百感交集。八年抗战,无数牺牲,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但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内战阴云已经浮现,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乔乔,”林雄飞走到女儿身边,这些年他苍老了许多,但目光依然锐利,“抗战胜利后,你有什么打算?”
林乔望着远方,轻声道:“爹,我记得你曾经问过我,我还是不是你的女儿。”
林雄飞沉默片刻,点点头:“现在我不再问了。无论你从哪里来,你都是我的女儿,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
林乔眼眶湿润:“谢谢爹。至于未来...我相信,只要心中有信念,脚下就有路。”
远处,红旗招展,人群欢呼。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而她将继续在这个时代中走下去,用自己的方式,为这片土地和人民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