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空无之路 > 第1055章 文明基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久后,空无与艾意在傻叔的陪同下,走进了施工现场。

这里,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来自古村、古寨、北都、南都的施工队伍汇聚于此,他们肤色不同、口音各异,却有着同一个信念:为这片土地,筑能传世的家园。

此次股权激励,不分新老,不论出身,只要是对古村有贡献的核心骨干,皆在名单之中。老员工眼含热泪,新入成员干劲十足。人心稳了,效率高了。

当工人们看到董事长空无与军师艾意亲自踏着泥泞走来,头戴安全帽,脚踩黄土,没有前呼后拥,没有高高在上,许多人停下手中的活,默默注视着他们。

空无站在人群中央,环视四周,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今天,咱们不是在盖楼,咱们是在种树。这棵树,会荫蔽子孙。而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它的根脉。”

寒风卷着细雪掠过工地边缘,空无的话音落下,工地上一片寂静。忽然,一位老石匠放下锤子,从怀中掏出一块刻着家训的木牌,高高举起:“我祖父修过祠堂,父亲垒过寨墙,今天我筑未来!”刹那间,掌声如雷。

艾意悄然记录下这一幕,心中感慨:股权是契约,而信念才是根基。

傻叔指挥着团队在工地中央种下一棵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

此到,人们仿佛看见古庙城的未来:青瓦飞檐与光伏玻璃共生,石板路下藏着智能管网。

临近午后,阳光斜照,河面泛起粼粼金光。空无与艾意,来到第一分校西侧的手工作坊区。

这里曾只是临河而建的一排低矮作坊,青瓦木窗,简朴无华,专为第一分校的女学生们提供实践的场所,对外也经营些手工制品,如陶器、布艺、刺绣等,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然而,随着古村声名远播,游客如潮涌入,这片区域悄然蜕变。客栈依水而立,民宿错落有致,小店琳琅满目,展馆陈列着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昔日的实习基地,如今已演变为微型古镇。

更令人欣慰的是,这里安置了不少来自南都的避世女子。她们或因厌倦都市喧嚣,或因追寻内心宁静,选择在此扎根。

她们用双手编织生活,用匠心延续文化,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手工作坊不再只是教学场所,更成了她们安身立命的舞台,成了古村文化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空无望着那些忙碌的身影:“这才是咱们想要的复兴——不是重建几座老房子,而是让一群人,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

两人在作坊区徜徉。一位曾为金融精英的女子正低头缝制刺绣书包,针线在她手中如笔走龙蛇。她身旁,一名南都来的前程序员正用竹编技艺复刻《道德经》的简牍,竹片上刻着代码与箴言。

艾意轻抚一块刚烧制出炉的陶牌,上面印着“心坊”二字,背面则是二维码——扫码可听制作者讲述心路历程。她忽然明白:这里不只是景区,更是文化实验,每个人都是创作者,也是作品本身。

夜幕降临,作坊区亮起暖黄灯笼,河上飘起一盏盏纸灯,每一盏都写着一句心愿:“愿手艺不老”、“愿来处可归”、“愿平凡亦有光”。

这微型古镇,正以柔韧之力,重写着文明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