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并非偶然的胜负,是趋势与现实碰撞后的必然结果。
南都近年来在无人化与智能制造领域推进过猛,自动化产线大规模替代人工,虽提升了效率,却也导致数十万传统产业工人被迫转岗或失业,家庭收入骤减,生活陷入困境。社会舆情持续发酵,劳工组织频频发声,甚至引发局部抗议事件。
更深层的是,传统产业资本集团的利益受到侵蚀,他们在政商圈层的影响力开始反制,呼吁“技术发展不应以牺牲社会稳定为代价”。
政策风向随之悄然生变。原本对机器人、人工智能与高端芯片产业的补贴力度明显减弱,部分项目审批流程被无限期搁置,监管口径趋于审慎。
整个行业进入冷静期,甚至可以说是“去泡沫化”的调整阶段。能鑫项目的搁浅,正是这一宏观变局下的缩影。
反观能炎,他执掌的能氏投资,其参股的古村科工不仅实现净利润大幅增长,更在风光电项目上创下行业罕见的收益率纪录;投资的北都矿业因古村系并购整合,市值翻了两倍有余,成为资本市场瞩目的“隐形黑马”。
然而,真正让能炎立于不败之地的,是那条隐秘而高效的信息通道,让他始终掌握第一手信息。部分核心董事会成员通过非公开渠道获取项目进展细节与财务预测数据,提前布局古村系股票,已在二级市场斩获巨额浮盈。
这种“信息优势+业绩兑现”的双重驱动,不仅带来了可观的个人收益,更在无形中将他们的利益与能炎深度绑定。
曾经持观望态度的董事,如今在闭门会议中频频提及“能炎的战略前瞻性”“他对产业周期的精准把握”;少数核心成员更是暗中串联,计划在即将到来的换届选举中,正式提名能炎进入集团权力中枢,角逐副总之位。
这一职位,表面上是管理层级的晋升,实则是通往能氏家族最高权位的必经阶梯。众人皆知,一旦能炎正式上位,一个以资本运作、信息壁垒与跨产业协同为核心的新时代,将正式拉开帷幕。
此刻,能炎正沿着熟悉的走廊走向自己的办公室。途中遇到几位中层管理者,他依旧微微颔首,语气温和地问候。
尽管刚刚在董事会上取得压倒性胜利,他却表现得如同只是完成了例行工作。这份极致克制,反而在旁人心中激起更深敬畏。
相比之下,他的堂哥能鑫在议案被否后,未待会议正式结束便猛然起身,摔门而去。那沉重的关门声,仿佛是他多年骄傲的回音。
过去,他的“不妥协”“不迎合”曾被解读为坚守原则、不屑利益输送的清高;但如今,这份恃才傲物却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些不合时宜。
尤其是在能炎以业绩与风度双重建构权威的当下,能鑫的冲动失态,无疑在董事们心目中留下了更加负面的印象。
风,正在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