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目光聚焦在能炎身上,期待他破局。能炎微微侧首,向能总投去感激的眼神,
后者轻轻颔首,眼神中既有信任,也有难以察觉的欣慰。这一瞬的默契,仿佛是两代掌舵者之间的精神交接。
能炎这才缓缓开口,却不急于抛出方案细节,而是以近乎哲学的提问拉开了序幕:“我们做产业,做投资,图的到底是什么?”
短暂的沉默后,一位资深董事会意一笑:“图的,自然是回报。”
“不错,”能炎点头,目光如炬,“那这回报,又从何而来?”
另一人脱口而出:“未来。”
“对,”能炎声音渐扬,“回报不在当下,而在未来。只要有光明的未来,就值得投入,是不是?”
此言一出,众人心头一震。
原本纠缠于风险、成本、周期的争论,瞬间被拉回最本质的逻辑原点——投资的本质,是押注未来。而所谓战略、所谓布局,不过是通往未来的路径选择。
董事们纷纷点头,眼神逐渐亮起。就连一向沉稳的能总,也不由得微微颔首。那一瞬,他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那个在城中村仓库里倒卖电子元件的自己——
没有宏大的愿景,没有华丽的ppt,只有朴素的信念:只要能赚钱,就值得干。
能炎捕捉到了这微妙的情绪共振,却忽然话音一沉,轻叹道:“可我们,是不是都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这一声叹息,如钟声回荡,让所有人怔住。会议室陷入短暂的寂静,每个人都在内心翻检过往——那些曾经燃烧的理想,那些为了一单合同彻夜不眠的日子,那些在荒芜之地种下希望种子的勇气……
能炎知道,这一刻,火候已到。
他随即转向正题,先是对集团既定的科技战略给予充分肯定:“科技,是新兴产业,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拥抱。”语气坚定,立场鲜明,稳住了基本盘。
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语调陡然锐利:“可重点,从来不在‘产业’,而在‘新兴’二字。”
众人屏息。
“港口,看似传统,但谷口地区呢?是新兴热土。
货物流向的市场呢?是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体。
而操盘者古村集团呢?更是风头正劲的新兴势力。”
他一字一句,如刀刻般清晰,“我们投资的,从来不是某个行业,而是‘新兴’所带来的爆发性增长机会。”
董事们眼中骤然一亮,仿佛被点醒了某种沉睡的记忆——
他们想起了南都,那个曾经荒芜的沿海小镇,如何在政策与资本的双重推动下,蜕变为今日的经济重镇;
想起了当年低价拿地、抢建厂房的疯狂岁月,正是那些“看不上眼”的传统产业,成就了今天的帝国根基。
能炎乘势而上,声音低沉却极具穿透力:“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是创始股东。我们买在最低点,握在最前端。这不是投资,这是入场券。”
这句话如烈火投薪,瞬间点燃了会议室的激情。董事们的眼神从犹豫转为灼热,从观望转为跃跃欲试。
他们终于明白,能炎的方案,不是对传统的背叛,而是对“新兴”本质的深刻洞察——真正的风口,不在行业分类,而在趋势起点。
而能总静静听着,嘴角浮起一丝笑意。他知道,这场博弈,已经不再需要投票来决定。因为真正的共识,早已在思想的碰撞中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