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3年(1744年)二月初。
京城郊外仍裹着残冬的严寒,朔风掠过光秃秃的树梢,偶尔卷起地上的碎雪粒。
离中华火枪火炮公司十里远的湖畔,却在冷意中透着几分生机,新抽芽的柳丝裹着薄霜垂在碧波上。
一处占地近万亩的院落藏在湖光柳色间,五米高的红砖院墙挡着寒风,黑色劲装侍卫裹紧衣袍、持枪巡守,庄重里透着几分凛冽。
工部尚书周明远身着黑色华服,在朱红漆门前躬身等候,目光不时飘向湖面,晨光洒在水上晃眼,偶有野鸭游过漾开涟漪。
远处,黄底黑龙纹路的龙撵碾过平整的水泥路,车轮滚动声沉稳有力。
撵车周遭,护卫步伐齐整,一路破开晨雾,朝着朱红漆门缓缓而来。
“皇上驾到——”
李玉那尖亮又带着穿透力的嗓音,瞬间划破湖畔的晨静。
工部尚书周明远浑身一凛,双膝“咚”地砸在冰冷的水泥地面上。
他头颅低垂,额前发梢扫过地面,连呼吸都放得极轻,只听得龙撵车轮碾过水泥路的沉稳声响,正一步步逼近朱红漆门。
周遭巡守的侍卫也闻声收步,整齐划一的脚步声戛然而止,下一秒便齐刷刷单膝跪地,枪身在晨光下泛着冷硬的光。
龙撵车轮终于停在朱红漆门前, 弘历身着华服,缓缓迈步踏下车辕。
“今日风大,天寒地冻的,”弘历开口时,声音不高却带着天然的威严。
“都起来吧,不必拘着这些礼数。”
周明远听得这话,身子微顿,随即双手撑地,小心翼翼地起身,侍卫们也动作齐整地起身,持枪肃立。
弘历目光掠过众人冻得微红的耳尖,视线先落在院外待命的工匠身上。
他们中不少人是清华大学的学子,虽握有不同常人的技能,眉宇间却仍藏着几分局促。
弘历看向朱漆大门上那块被大红丝绸裹紧的牌匾,语气掷地有声。
\"揭幕吧,让他们看清楚。\"
两名工部吏员应声上前,红绸滑落的瞬间,黑底鎏金的\"中华科学院\"五个大字骤然显形,金粉在晨光里亮得灼眼。
弘历上前两步,声音沉稳而洪亮,直透众人耳际。
“朕观古来士风,多以‘学而优则仕’为圭臬,视匠作之艺为‘小道’,甚至嗤之为‘雕虫小技’。
可世人忘了,若无匠人精研耒耜,何以改良农具、解万民饥馑?
若无匠人巧构榫卯,何以筑宫室、修驿路,安百姓居所、通天下往来?
若无匠人熔铸锻打,何以造兵器守疆土、制器物便民生?”
弘历稍作停顿,目光扫过阶下诸人,语气添了几分厚重。
“朕以为,职业本无贵贱之辨,价值全在贡献之实。
文士以笔墨载道、辅政安邦是功,匠人以技艺造物、济世利民亦是功。
只要心有所向、业有所专,能为家国谋福祉、为天下创裨益,便值得敬重,既不必因出身轻贱自我菲薄,更不该因偏见轻慢他人。”
弘历抬手指向门楣,字字铿锵。
“今日设此科学院,非为猎奇,实为正名!朕要让天下人知,工匠是社稷的‘筋骨’,是兴业的‘基石’,更是推动国运向前的重要力量。
往后,技艺当得尊崇,匠人当得礼遇,此乃朕之心愿,亦当为天下共识!”
话音方落,周明远猛地抬头,眼眶泛红,鬓边凝霜的银丝下,往日沉稳的面容满是激动,抢步上前躬身拱手,声音带着难掩的颤意。
“陛下此谕,破千年匠籍之囿,开百业兴技之局,实乃天下工匠的再生天恩!臣谨代四海工匠,叩谢皇上隆恩!”
身后的工匠与清华学子们再难按捺,先前眉宇间的局促早已被狂喜冲散。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声如潮涌般炸开。
弘历抬手虚按,待呼声渐歇,目光扫过阶下满是期待的脸庞,语气添了几分郑重。
“光有敬重还远远不够,须立制度、给实利,让匠人凭技艺安身、靠本事显贵。
今日起,正式推行‘工程师职称’与‘工人技能等级’,断不让实干者寒心。”
这话一出,人群瞬间静得能听见霜粒从柳枝滑落的声响,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锁在弘历身上。
“先说说工程师职称。”弘历声音不高,字句却清晰落进每个人耳中。
“首先要明晓,何为工程师?便是投身科学研究、探索未知领域之人,诸如钻研水泥配比、攻关自行车结构这类需耗大量脑力的工作者,可统称为科研人员,也叫研究人员,这套制度,便是为他们而立的职称晋升准则。
“初入行当者,授初级工程师,任满两年,经考评技艺扎实、实绩突出,升为工程师,工程师任满五年,能破行业难题、传技艺于后人,擢为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任满十年,若能开技艺新局、助益国计民生,便授正高级工程师。
正高级工程师任满十年,再从其中择优遴选,可提拔为院士级,享最优待遇,每一级的俸禄待遇,皆有定例,绝不虚言。
此外,职称晋升虽有年限要求,但对特别优异者,尤其是在所属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贡献卓着之人,可不受此时间限制,经专项考评通过后即可破格晋升。”
话音未落,一名老工匠,指尖因激动微微发颤,浑浊的眼底竟泛起水光。
“再论工人技能等级,分一至九级。”弘历继续道。
“此处所言工人,特指凭手艺谋生的体力劳动者,诸如打铁的铁匠、造器的木匠、琢物的雕匠、筑屋的瓦匠之流,皆在此列,日后可依此等级晋升。
一级为初学乍练,任职满三年后,从合格者中择优晋升。
此后每升一级,皆需符合考核标准,且俸禄会按定例相应增加。
九级为行业顶尖水准,待九级任职满三年,同样从优秀者中择优遴选,可提拔为院士级,享最优待遇。
同样的,若工人在所属领域能攻克关键技术瓶颈、取得突破性进展,且对行业发展或民生改善贡献卓着,即便未满足规定年限,经专项考评严格审核通过后,亦可破格晋升,以此让技艺拔尖、实绩突出者能凭真本事快速获得匹配的认可与待遇。”
此言一出,湖畔彻底沸腾,有二十出头的年轻工匠,红着眼眶攥紧拳头,恨不得立刻回去钻研技艺。
有带着学徒的老匠人,拍着徒弟的肩膀,声音哽咽却带着笑意。
“听见没?好好学,往后咱们凭手艺,也能让家里人抬头挺胸!”
周明远再次躬身,声音因激动愈发铿锵。
“皇上为匠人立规、谋福祉,此制一出,天下必有志之士争相投身技艺,何愁器物不精、百业不兴!”
弘历微微颔首,目光落在人群中几张年轻的面庞上,语气多了几分期许。
“另有一事,关乎诸位尊荣。”弘历话音稍顿,目光扫过众人,语气郑重。
“自今日起,凡获高级工程师职称(含)以上者,或是工人技能等级达五级(含)以上者,往后除面见朕外,其余场合皆免跪拜之礼,只需躬身拱手致意便可。”
“免跪拜?”有人惊得失声。要知道,即便是七品知县见了亲王,也需三跪九叩,如今工匠凭手艺便能得此优待,这何止是“尊荣”,更是对“技艺”二字最实在的抬举!
弘历看着众人震惊又滚烫的神情,缓缓道。
“你们凭双手铸兵器、造农具、修驿路,凭技艺解饥馑、固疆土、便民生——这份功绩,本就该受此礼遇。
往后,你们不必因‘匠籍’自轻,不必因‘小道’低头,朕看的从不是出身,而是你能为天下造多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