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快穿:男配不做大怨种 > 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七十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七十一

视频电话里,晓雨还在说着省图书馆“山里故事角”的细节,林溪悄悄把手机转向窗外——“友谊花田”里的向日葵已经长到一人高,金黄的花盘朝着太阳,像无数张灿烂的笑脸。戴眼镜的男生正蹲在花田边,在“生长记录册”上写下当天的高度:“林溪老师,最高的那株已经有162厘米了!”他的声音透过屏幕传过去,晓雨身后的几个小朋友立刻欢呼起来,朵朵举着一张新画的向日葵跑过来:“丫丫,你看我画的花田,和你们的一样好看吗?”

丫丫赶紧凑到镜头前,手里还攥着给斑鸠准备的小米:“朵朵,斑鸠宝宝已经会飞了!昨天我还看到它们站在向日葵上,好像在听我讲故事呢。”说着,她把装着小米的小布包举起来,布包上绣着小小的斑鸠图案——是苏晓教她缝的,针脚歪歪扭扭,却透着认真。朵朵眼睛一亮:“丫丫,我也学了刺绣,下次见面我给你绣一只向日葵!”

挂了电话,毛豆突然拉着林溪的衣角:“林溪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能去省图书馆呀?我想看看‘山里故事角’,还想给戴棒球帽的小宇讲我新写的故事。”他怀里抱着小宇送的汽车模型,模型上已经被他用彩笔涂了好几朵向日葵,车身上还贴着一张小纸条,写着“毛豆和小宇的约定”。林溪摸了摸他的头:“晓雨姐姐说,等向日葵的种子成熟了,我们就一起去城里。”

“真的吗?”毛豆眼睛一下子亮了,转身就往花田跑,“我要去告诉向日葵,等它们结了种子,我们就能去见好朋友啦!”戴眼镜的男生也放下笔记本,跟着跑过去,丫丫抱着她的羽毛笔本子,快步跟在后面,三个小小的身影在向日葵花田里穿梭,笑声像风吹过花盘的声音,轻轻柔柔的。

赵爷爷坐在书屋门口的老槐树下,看着孩子们的背影,手里还在打磨新的竹条——他听说孩子们要去城里,想给每个孩子做一个小竹篮,让他们装向日葵种子。竹条在他手里慢慢变得光滑,阳光透过槐树叶洒在竹篮上,留下斑驳的光影。“赵爷爷,”毛豆跑过来,指着竹篮,“这个竹篮能装多少种子呀?我想给小宇带满满一篮。”赵爷爷笑着点头:“能装好多呢,到时候让你装得满满的,给城里的每个小朋友都带一点。”

苏晓则在厨房里忙碌着,她要做一些可以长时间保存的向日葵饼干,让孩子们带去城里。面团在她手里揉成光滑的圆团,用模具压出花盘形状,中间撒上晒干的向日葵籽,烤好后装在印着花田图案的铁盒里——铁盒是村里的铁匠师傅帮忙做的,上面刻着“山里的味道”四个字。“苏晓老师,”丫丫走进厨房,手里拿着一张画,“我能在铁盒上画一只斑鸠吗?我想让城里的小朋友也认识斑鸠宝宝。”苏晓把画笔递给她:“当然可以,画完肯定更好看。”

接下来的日子,孩子们每天都在盼着向日葵种子成熟。戴眼镜的男生每天都会去花田观察,把花盘的变化记在本子上:“8月12日,花盘开始变黄,种子有点硬了。”“8月15日,最高的那株花盘低下头了,好像在睡觉。”丫丫则每天给斑鸠宝宝讲故事,她的羽毛笔本子上已经写满了半本,有《斑鸠和向日葵》《小米的味道》,还有《给朵朵的信》。毛豆的新故事《向日葵下的约定》也快写完了,最后一页画着他和小宇在省图书馆“山里故事角”前的合影,旁边还有爸爸做的小火车。

终于,晓雨打来电话,说下周末就来接孩子们去城里。消息一传开,村里的人都忙着给孩子们准备礼物:王奶奶织了几双袜子,说城里的秋天比山里凉;铁匠师傅又做了几个小铁盒,让孩子们装种子;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李爷爷,也特意去后山采了野栗子,装在小布包里,让毛豆带给小宇。

出发的前一天,孩子们在“友谊花田”里摘向日葵种子。戴眼镜的男生教大家怎么分辨成熟的种子,他说:“要选那种饱满的、颜色深的,这样种下去才能长出好看的向日葵。”毛豆蹲在花田里,小心翼翼地把种子放进赵爷爷做的竹篮里,每放一把,就数一遍:“一、二、三……这样小宇就能收到好多种子了。”丫丫则把几颗特别饱满的种子装进小布包,说要送给朵朵,让她在城里种向日葵。

第二天一早,大巴车准时停在村口。晓雨从车上下来,身后跟着小宇和朵朵,还有几个上次来的小朋友。“毛豆!丫丫!”朵朵一看到他们,就抱着刺绣跑过来,刺绣上是一只斑鸠站在向日葵上,针脚比上次整齐了不少。丫丫赶紧把装着种子的布包递给她:“朵朵,这是我给你的种子,你在城里种,等开花了告诉我好不好?”

小宇则跑到毛豆身边,手里拿着一个新的汽车模型:“毛豆,我给你带了新模型,我们可以一起在故事里让它们开去好多地方。”毛豆把竹篮里的种子倒出一些,装进小宇的口袋:“小宇,这是向日葵种子,你种在院子里,等我下次来,我们一起看它开花。”

孩子们坐上大巴车,赵爷爷和苏晓站在村口挥手,赵爷爷手里还拿着一个新的竹篮:“路上小心,记得给我们带城里的故事回来!”苏晓则喊道:“饼干吃完了就说,我再给你们寄!”大巴车缓缓开动,孩子们趴在车窗边,挥着手,直到村口的大榕树变成一个小小的黑点。

大巴车驶进城里时,孩子们都兴奋地趴在车窗边。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和山里的景象完全不同。毛豆指着窗外的摩天轮:“林溪老师,你看那个好高的东西,是什么呀?”林溪笑着说:“那是摩天轮,等我们有空,可以去坐一次。”戴眼镜的男生则拿着笔记本,把看到的东西都记下来,他说:“我要把城里的样子写进故事里,让山里的小朋友也知道。”

很快,大巴车就到了省图书馆。图书馆的玻璃穹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门口挂着一个大大的横幅,上面写着“欢迎山里的小客人”。晓雨带着孩子们走进图书馆,“山里故事角”就在儿童阅览区的最里面,书架上摆满了《山里的小书屋》和孩子们写的故事集,旁边的展示柜里放着毛豆爸爸做的小火车模型、丫丫画的斑鸠图,还有赵爷爷编的小竹篮。

“哇!”毛豆跑过去,指着小火车模型,“那是我爸爸做的!”小宇笑着说:“我们每天都会来看,还有好多小朋友问这是谁做的,我都告诉他们是毛豆的爸爸。”戴眼镜的男生则站在故事集前,翻看里面的内容,当看到自己写的《省图书馆的一天》时,他的脸一下子红了,嘴角却忍不住往上扬。

丫丫则在展示柜里看到了自己缝的小布包,布包旁边放着朵朵绣的斑鸠向日葵。朵朵拉着她的手:“丫丫,你看,我们的东西都放在一起呢!”说着,她从书包里拿出一个新的笔记本:“我们今天就一起写故事吧,写《斑鸠和向日葵的远方》。”丫丫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羽毛笔,两个人找了个靠窗的位置,认真地写了起来。

中午,晓雨带孩子们去图书馆的餐厅吃饭。餐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菜,还有城里小朋友爱吃的汉堡和薯条。毛豆拿起汉堡,咬了一口,眼睛一亮:“这个比苏晓老师做的饼干还好吃!”小宇笑着说:“等下次你再来,我带你去吃我妈妈做的红烧肉,比这个还好吃。”

下午,晓雨组织了一场“山里山外故事分享会”,来的不仅有图书馆的小朋友,还有一些家长。毛豆第一个上台,他拿着新写的《向日葵下的约定》,认真地念了起来。当念到“我和小宇约定,等向日葵种子成熟了,就一起在城里种向日葵”时,台下的小朋友们都鼓起掌来。小宇站起来,大声说:“我会和毛豆一起种向日葵,还要把我们的故事写下来!”

接着,戴眼镜的男生上台,他讲了《城里的第一天》,里面写了他看到的摩天轮、高楼大厦,还有“山里故事角”的样子。他说:“我想把城里的故事带回山里,让山里的小朋友也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的故事也能传到很远的地方。”台下的家长们纷纷点头,有个阿姨还拿出手机,把他的故事录了下来。

丫丫和朵朵一起上台,她们念了新写的《斑鸠和向日葵的远方》,故事里写了斑鸠宝宝飞到城里,看到了“山里故事角”,还和城里的小鸟成为了朋友。念到最后,丫丫说:“我希望我们的故事能像斑鸠一样,飞到好多地方,让更多人知道山里的向日葵和友谊。”台下的掌声此起彼伏,晓雨看着她们,眼里满是欣慰。

分享会结束后,晓雨带孩子们去坐摩天轮。当摩天轮升到最高处时,毛豆指着远处的田野:“林溪老师,你看,那里好像‘友谊花田’!”戴眼镜的男生拿出笔记本,快速地画了起来:“我要把摩天轮和田野画下来,写进我的故事里。”丫丫则靠在朵朵身边,小声说:“朵朵,等我们回去,我教你种向日葵,你教我刺绣好不好?”朵朵用力点头:“好!我们还要一起给斑鸠宝宝讲故事。”

傍晚,孩子们要回山里了。他们在图书馆门口合影,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本新的故事集,封面上画着“友谊花田”和“山里故事角”。小宇拉着毛豆的手:“毛豆,我会给你写信,告诉你向日葵的生长情况。”朵朵则抱着丫丫:“丫丫,我会把刺绣寄给你,你也要把斑鸠的故事告诉我。”

大巴车开动时,城里的小朋友们追着车跑,挥手喊着“再见”。毛豆趴在车窗边,手里拿着小宇送的汽车模型,心里满是不舍。戴眼镜的男生把笔记本抱在怀里,里面写满了城里的故事。丫丫则看着手里的羽毛笔本子,上面有她和朵朵一起写的故事,还有朵朵画的向日葵。

回到山里时,天已经黑了。赵爷爷和苏晓在村口等着,看到孩子们回来,赶紧迎上去。“怎么样?城里好玩吗?”赵爷爷接过毛豆的竹篮,里面还装着一些城里的小礼物。苏晓则摸着丫丫的头:“有没有给斑鸠宝宝带城里的故事呀?”

孩子们围在炉火旁,兴奋地讲着城里的经历。毛豆讲了坐摩天轮的感觉,戴眼镜的男生念了他新写的故事,丫丫则说要把朵朵的刺绣挂在“故事墙”上。炉火噼啪作响,把大家的影子映在墙上,像一幅温暖的画。林溪看着眼前的场景,突然觉得,这些关于爱、友谊和成长的故事,就像向日葵的种子,不仅在山里发了芽,还在城里开了花,未来,还会传到更远的地方。

接下来的日子,孩子们开始给城里的小朋友写信。毛豆在信里画了“友谊花田”的向日葵,还告诉小宇,他又写了新故事;丫丫在信里写了斑鸠宝宝的新动态,还把自己缝的小布包寄了过去;戴眼镜的男生则在信里详细记录了向日葵的生长情况,还画了城里的摩天轮。

晓雨收到信后,把信贴在“山里故事角”的墙上,还组织城里的小朋友回信。朵朵在信里给丫丫寄了刺绣,小宇则给毛豆寄了一张他画的摩天轮照片。孩子们的信来来往往,像一条条纽带,把山里和城里紧紧连在一起。

秋天到了,“友谊花田”的向日葵种子完全成熟了。孩子们把种子收下来,一部分装在赵爷爷做的竹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