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无命依旧是那身灰色宗主袍服,但整个人气质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萦绕周身的阴霾与深沉心机仿佛被彻底洗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威严。
他的眼眸不再是幽邃,而是化作了两轮缓缓旋转的、吞噬一切光线的微型黑洞,目光所及,空间都微微扭曲。
他抬起头,那双黑洞般的眼眸望向苍穹,仿佛穿透了无尽虚空。
“入道境……!”
威瀚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地道出了魔无命此刻的境界。
孟丘眼中精光爆射:“成了!他真的挣脱了冥界的枷锁!”
铃铛则小脸紧绷:“好强的气息……比情报中预估的还要可怕!”
云雾翻涌间,独孤信如渊渟岳峙般凝望着下方。
那道身影周身萦绕着玄奥的气息,与昔日相比,已全然蜕变。
独孤信神色淡漠如常,不显丝毫情绪波动,自虚空显出身形,抱拳躬身,声若洪钟地说道:
“恭喜道友突破入道境界!”
魔无命抬眸,瞥见独孤信等人立于云端,面上强挤出几缕笑意,朗声道:
“此番突破,多亏独孤道友相授的鬼道秘术,以及那别具一格的入世修行理念。”
原来,魔无命得到独孤信赠予的鬼道秘术后,并未藏私,而是大方地分享给了其他魔门三宗。
而后,他更是将这秘术在宗门内全面公开,规定只要达到元神境界的弟子,皆可自由查阅。
虽说有了精妙的功法秘术,但入道境界犹如天堑,想要跨越谈何容易。
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悟道这一难关。
魔无命受独孤信“立国立道之术”的启发,毅然踏入尘世,在人间百态中叩问本心。
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他终于勘破玄机,一朝悟道,实现了这惊天突破。
魔无命此次破境,意义非凡。
对魔魂宗而言,这无疑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而对整个逸云大陆修仙界来说,恰似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
它彻底颠覆了修仙界原有的力量格局,也改写了无数修士的上升通道,预示着一个全新的修仙时代即将到来。
旧时代的藩篱,正在被一个个打破。
魔无命挣脱冥锁的灵光柱,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逸云大陆修仙界。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犹豫,甚至对入世修行嗤之以鼻的古老宗门和隐世强者,再也无法保持淡定了。
短短数月间,皇朝各地,尤其是作为漩涡中心的独孤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修士潮”。
城东,“太乙书院”的匾额刚刚挂上,墨香未散。
此地原是一座废弃的豪商园林,如今被太乙仙门重金购下改建。
飞檐斗拱依旧华丽,却洗去了商贾的浮华,多了几分仙家的清逸与庄重。
院中引活水为曲池,种灵竹成幽篁,假山奇石皆暗合九宫八卦之理。
身着太乙仙门标志性云纹素白道袍的修士身影随处可见,或于亭中抚琴,琴音清越涤尘;
或于廊下对弈,落子间似有星斗挪移;更多的是聚于敞轩之内,捧读新拓印的道法典籍,时而低声探讨,时而蹙眉苦思。
空气中弥漫着宁静的书卷气与精纯的灵力波动,与皇城其他区域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院长“虚微子”更是当众开讲《玄丹大道与红尘心性之辨》,座无虚席,连回廊都站满了旁听的散修。
与之相对,城西则被一股刚猛凌厉之气笼罩。
“青云演武场”的夯土地面被踏得坚实如铁。
青云仙门素以剑诀刚猛、炼体强横着称,此刻演武场上剑气纵横,呼喝如雷。
新入门的弟子在教习督促下,赤着上身,汗如雨下地练习最基础的劈、砍、崩、刺,每一式都力求力贯千钧,空气中回荡着肌肉筋骨拉伸摩擦的闷响和沉重的喘息。
场边,几位气息沉凝如渊的青云长老负手而立,目光如电,扫视着场中学子。
其中一人声若洪钟:
“剑,乃杀伐之器!然入世修行,非为恃强凌弱!尔等需谨记,剑锋所指,当为不平而鸣,为护道而战!今日之苦练筋骨,他日方能持心中正道之剑,荡涤邪氛!”
话音落下,场中少年们眼神更加坚毅,挥剑的力道又重了三分。
道衍仙门的女修们,则将目光投向了皇城根基所在。
几处由她们主持的“明慧蒙学”悄然开馆。
馆舍或许不大,却布置得格外温馨洁净。
墙壁上挂着绘有花草虫鱼、蕴含简单自然之理的彩图,矮几上摆放着识字方木和启蒙算筹。
穿着鹅黄或淡青道袍的女修们,嗓音温柔清亮,耐心地教导着懵懂的孩童识字、诵念简单的修身歌谣。
当有孩子因想家而啼哭时,女修会轻轻哼唱带有宁神安魂效果的道韵小调,指尖流淌出柔和的微光,抚平孩童的不安。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孩子们专注的小脸和女修们恬静的侧颜上,构成一幅充满生机的画卷。
道烟真人偶尔会悄然出现在蒙学窗外,看着这一幕,眼中流露出欣慰与坚定。
她深知,教化蒙童,启其心智,正是最根本的“生”之大道,其意义不亚于任何惊天动地的神通法术。
而烈火宗,则选择将他们的“道场”融入了皇朝运转的脉络。
除了铁衣巷那间声名远播的铁匠铺,几处至关重要的官办“神机坊”也迎来了烈火宗修士的入驻。
冶炼精钢的熔炉旁,烈火宗弟子赤膊上阵,他们并非仅仅依靠蛮力,而是将精妙的控火法诀融入锻造。
指尖掐诀,炉中火焰便随心意变化形态、温度,或如狂龙怒卷,瞬间将顽铁熔成铁水;
或如灵蛇吐信,精准地淬炼着剑胚的每一寸肌理。
火星不再是杂乱飞溅,而是在某种无形力量引导下,如同受到指挥的精灵,有序地落在需要锤炼之处。
锻造出的兵刃铠甲,不仅坚固锋利远超寻常,更隐隐蕴含了一丝火行灵性,对使用者的力量有微弱的增幅。
戍卫皇城的禁军将领们看着新列装的兵甲,喜不自胜,烈火宗以“匠火”入世,不仅锤炼着器物,更在锤炼着守护皇朝的力量,其“道”已与国运紧密相连。
整个独孤城,乃至整个逸云大陆,仿佛被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修仙文明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传说和远离尘世的清修,它以书院、武场、蒙学、工坊、驿站、衙门等无数触手可及的形式,深深扎根于世俗的土壤,汲取着红尘的养分,又反过来滋养着这片土地。
一种迥异于过往任何时代的、充满活力与可能性的文明雏形,正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快速孕育、成形。
云巅之上,独孤信负手俯瞰着下方热闹景象。
各修仙门派纷纷大兴土木,蒙学书声琅琅,书院墨香四溢,表面上看,这些举措像是在公然挑战独孤皇朝“仙道院”与“凡道院”的超然地位,似要在传道授业的领域一争高下。
然而,深谙此道的独孤信却神色淡然,眼底甚至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独孤信心中明镜似的,这些门派的所作所为,实则正中下怀。
他们的每一次发力,都如同在为皇朝的两大道院推波助澜,看似竞争的表象下,反而会让“仙道院”与“凡道院”在这场无形的较量中愈发兴盛,绽放出更为耀眼的光芒。
更何况,这些修仙门派入世之人,大都持有皇朝的“天芮”、“天魁”、“天巧”令牌,他们早就和独孤皇朝,融为了一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