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睿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好的!”
他紧绷的嘴角终于有了一丝微不可查的弧度。
他抬起手腕,看了一眼那块精工潜水表。
表盘在黑暗中发出幽幽的荧光,如同鬼火。
指针,正稳稳地指向十点整。
“行动开始!”
他的声音不大,却充满了决断。
推开车门,夜风立刻灌了进来。
陈述、炮手、屠夫等核心成员紧随其后。
他们如同从黑暗中浮现的影子。
从其他几辆伪装成出租车和货车的车辆上下来。
动作轻盈,悄无声息。
每个人都穿着特制的黑色作战服。
这种服装采用了刚刚出现的凯夫拉纤维。
轻便透气,且有一定防护能力。
足以抵挡刀具的劈砍和低速子弹的冲击。
腰间别的,是苏制马卡洛夫手枪。
九毫米口径,弹匣容量八发。
简单粗暴,却异常可靠!
一行十二个人!
如同十二道融入夜色的幽灵。
他们的脚步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完美地利用了码头上各种集装箱和机械的阴影。
快速而隐蔽地穿行。
登船梯已经被提前放下。
这是一个生锈的铁梯,显然是内应的杰作。
那个被西方财团欺压了多年的大副。
连退休金都被克扣。
最终在金钱和民族大义面前!
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萧睿第一个踏上甲板。
脚下的钢板发出轻微的“咚”声。
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有些突兀。
随即被海浪拍打船身的“哗啦”声所掩盖。
甲板上散发着浓烈的机油和海水混合的味道。
还夹杂着铁锈的气息。
以及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属于远洋货轮的陈旧感。
“分头行动。”
萧睿低声下令,手势简洁明了。
充满了军人特有的干练。
“炮手、屠夫,你们去机舱和船员宿舍。”
“确保船上没有其他闲杂人等。”
“如果遇到反抗,可以使用必要手段。”
“但尽量不要闹出人命。”
炮手点点头,拍了拍腰间的手枪。
脸上露出一丝嗜血的兴奋。
“放心吧,睿哥,保证完成任务。”
“猴子、幽灵,你们负责警戒,守住所有出入口。”
“任何人靠近,立刻汇报。”
“记住,我们需要至少三十分钟的安全时间。”
猴子身形一闪,如同没有骨头一般。
灵活地爬上了船舷的吊塔高处。
瞬间消失在钢铁结构的阴影中。
幽灵则直接融入了甲板集装箱的阴影里。
仿佛真的变成了一个无法被肉眼捕捉的鬼魂。
“陈述,跟我去货舱。”
萧睿说完,率先向船体中部的货舱走去。
两人穿过杂乱的甲板,来到货舱入口。
厚重的钢铁舱门足有半米厚。
上面布满了茶杯口大小的铆钉。
看起来坚不可摧。
萧睿用力推开那扇并未上锁的舱门。
“吱……呀……”
沉重的金属摩擦声在夜色中格外刺耳。
像垂死之人的呻吟。
一股更加浓烈的机油和防锈剂的味道扑面而来!
还混杂着一丝金属的冷冽气息。
货舱里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仿佛一个能吞噬一切光线的黑洞。
萧睿打开手中的美军制式mAG-LItE强光手电。
一道利剑般的光束,瞬间划破了黑暗。
眼前的景象,让即便是见多识广的陈述。
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巨大的货舱,足有三个标准篮球场那么大。
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数十个集装箱。
如同列队的钢铁巨兽。
每个集装箱都是标准的四十英尺规格。
深蓝色的外壳上,喷涂着各种神秘的编号。
“dmG-001”、“ASmL-A1”、“INtEL-486”……
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的字母和数字。
在萧睿眼中,却代表着华夏工业未来的希望。
代表着无数工程师日夜期盼的技术突破!
“开箱。”
萧睿走到第一个集装箱前。
声音因激动而有了一丝微不可查的颤抖。
陈述立刻上前,从战术背包里取出一根撬棍。
插入箱门的缝隙。
他深吸一口气,双臂肌肉虬结。
猛地用力一撬。
“吱呀”一声刺耳的声响,箱门被强行打开。
一股浓郁的、近乎凝固的防锈油味立刻弥漫开来。
手电光照进去的瞬间,两人都愣住了。
那光束仿佛照亮了一个神圣的殿堂。
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台崭新的五轴联动机床。
德dmG公司的顶级产品。
dmU 50型五轴加工中心。
这台机器有一辆小汽车那么大。
通体银灰色,在手电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泽。
充满了工业之美。
机身涂着厚厚的防锈油。
外面还包裹着好几层防潮薄膜。
每一层薄膜都用德工业标准密封。
“这就是……传说中的五轴机床?”
陈述的声音在颤抖。
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敬畏。
他伸出手,小心翼翼地触摸着机床冰冷的表面。
甚至不敢用力。
仿佛在触摸一件圣物。
那冰冷的金属质感。
仿佛在诉说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巅峰。
“睿哥,这东西在国内可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啊。”
“多少钱都买不到!多少人求都求不来。”
“没错。”
萧睿的眼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光芒。
“有了它,我们就能造出最精密的航空发动机叶片。”
“那些复杂的曲面,只有它能加工。”
“能加工出核潜艇的大倾斜七叶螺旋桨。”
“让我们的水下力量,真正变得无声无息。”
“让那些西方国家的声呐,再也听不到我们的脚步。”
“这是真正的国之重器。”
“一台能顶一个常规加工厂。”
他们继续开箱。
第二个集装箱更大,上面标着“ASmL-A1”。
陈述费了更大的劲才撬开。
里面是一台早期的ASmL光刻机。
pAS 2500\/10型号。
这台机器更加庞大!
虽然在1990年,它只能做到一微米的制程。
但对当时的华夏来说。
已经是梦寐以求的破冰之刃。
是迈向芯片自主的第一块基石。
“这台机器……”
萧睿抚摸着光刻机冰冷的外壳。
感受着那种高科技独有的精密质感。
“能让我们的芯片制造技术,从无到有。”
“至少前进十年。”
“十年,对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一代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