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夏邵宏冷声道:“楚云天,你这是在包庇罪犯,动摇国本!”

“本帅是在为陛下,为大宁的江山社稷着想!”楚云天寸步不让,“一个女人,换我大宁一员猛将,孰轻孰重,陛下心中自有明断!”

“你!”

“好了!”

龙椅上,方腊沉声开口,制止了这场愈演愈烈的争吵。

他扫视着殿下争得面红耳赤的文武两派,脸上看不出喜怒。

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个始终安静站立,仿佛置身事外的绝色女子身上。

“国师,你怎么看?”

一瞬间,所有人的视线都汇聚到了慕容妃身上。

慕容妃上前一步,对着方腊微微一福,清冷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

“陛下,夏丞相与大元帅所言,皆有其理。”

她先是肯定了双方,随即话锋一转。

“将士有功,当赏,但国法如山,更要严守。”

“我等为何能得江南?非是我等兵锋之利,而是民心所向。百姓不堪前朝酷吏之苦,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如今,我大宁的将军,却做出了比前朝酷吏更恶劣之事。若此事轻轻放下,百姓会如何想?他们会觉得,我们与那大景朝廷,不过是一丘之貉。

今日他们能忍,明日呢?民心一旦失去,我大宁纵有百万雄兵,亦不过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顷刻间便会土崩瓦解。”

慕容妃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敲在每个人的心头。

楚云天的脸色,一点点沉了下去。

慕容妃继续说道:

“臣以为,李虎之功,可记于功劳簿上,待日后论功行赏,厚恤其家人,以彰陛下不忘功臣之恩。但其罪,不可恕!”

“当斩!以正国法,以安民心,以儆效尤!”

最后四个字,斩钉截铁,不容置喙。

方腊听完,沉默了片刻,最终缓缓点头,一锤定音。

“就依国师之言。”

“传朕旨意,将李虎……斩了。念其战功,厚恤其家。”

“陛下圣明!”夏邵宏等人躬身下拜。

楚云天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整张脸黑得如同锅底。

退朝之后,楚云天一言不发,带着满身的戾气,甩袖而去。

大殿内,文武百官陆续散去。

“圣姑,随朕来御书房走走。”方腊的声音从龙椅上传来,平静无波。

慕容妃微微躬身,莲步轻移,跟上了方腊的脚步。

两人并肩走在空旷的宫道上,身后只跟着几个内侍,隔着很远的距离。

“今天这事,你怎么看楚云天?”方腊负手而行,没有看她,声音却很清晰。

慕容妃望着天边的云彩,清声道:“那群武将,最近有些太放肆了。”

方腊忽然停下脚步,冷笑一声:“朕知道,这帮跟着朕打天下的骄兵悍将,一个个功劳簿比城墙还厚,心气也比天还高了!

在他们眼里,这天下是他们打下来的,规矩,自然也该由他们说了算!”

进了御书房,两人遣退了所有人。

方腊亲自为慕容妃倒了一杯茶,动作随意,却透着旁人绝无仅有的信任。

他踱步到窗前,看着宫外的广阔天地,声音沉了下来。

“李虎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今天他们敢强抢民女,明天就敢公然抗命!

再这么下去,朕这大宁,和那腐朽的大景,又有什么区别?到时候,民心尽失,这龙椅,朕也坐不稳。”

这位开国帝王,第一次在人前流露出深深的忧虑。

慕容妃端着茶杯,热气氤氲了她清丽的容颜,她没有立刻说话,只是静静听着。

方腊转过身:“朕想听听你的想法,别跟朕绕弯子,说实在的。”

“陛下,问题出在武强文弱。”慕容妃放下茶杯,抬眸迎上他的视线,

“我大宁以武立国,武将势大,拥兵自重,已成尾大不掉之势。他们有兵权在手,便不尊国法,不敬文臣。长此以往,必成心腹大患。”

“削弱武将,提拔文臣。”慕容妃缓缓吐出八个字。

方腊眉头紧锁,重重地叹了口气:“朕何尝不知。可大景未灭,北伐在即,现在就动他们,无异于自断臂膀。

尤其是楚云天,他在军中威望极高,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真把他逼急了,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此事需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慕容妃的声音冷静而清晰,“今日斩李虎,便是一个开始。

就是要用这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他们,功劳,不是免死的金牌!国法,凌驾于一切之上!”

她顿了顿,继续道:“一方面,要继续重用夏丞相这样的文臣,将更多的政务、甚至后勤军需大权慢慢交到他们手上,以文制武。

另一方面,也要想办法分化武将内部,不能让他们拧成一股绳,全都听楚云天一个人的。”

方腊点了点头,慕容妃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

“分化……谈何容易。”他揉了揉眉心,“那帮人,都是过命的交情,外人很难插足。”

“是啊,治国天下不比打天下容易。”慕容妃感慨。

“算了,先不提这些烦心事。”

方腊摆了摆手,脸上沉重的神色一扫而空,重新浮现出一抹笑意。

他从御案上拿起一份密封的急报,递到慕容妃面前。

“看点好消息。”

“哦?”

慕容妃带着几分好奇,接过了密报。

只看了一眼,她那双清冷的眸子里,瞬间就迸发出一道亮光。

“大乾愿意与我大宁结盟了?”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惊喜。

之前大乾虽然派人来祝贺方腊称帝,但那更多是出于礼节,并未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承诺。

可现在,那份密报上,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不错。”方腊脸上的笑意更浓,他点了点头,“那位女帝,总算是想通了。有了大乾这个盟友,我等要彻底坐稳江南,便再无后顾之忧。”

慕容妃的脸上,也不由自主地勾起一抹动人的笑容。

这确实是天大的好消息。

大乾与大景乃是世仇,敌人的敌人,就是天然的盟友。

更何况,大乾的国力,远在大景之上。

有了他们的牵制,大宁北伐之路,将会顺畅无数倍。

可就在这时,一个念头,毫无征兆地,从慕容妃的心底冒了出来。

为什么?

为什么一直态度犹豫的大乾女帝,会在这时突然松口?

早不来,晚不来,偏偏是陆景刚刚被册封为大宁的首席供奉两天后……

今天,这天大的好运就砸了下来。

难道……

慕容妃拿着密报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了。

这,就是他那逆天的气运影响吗?

仅仅只是将他的名号与大宁的国运绑在了一起,就能引动如此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