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说起杨家的事儿,那叫一个有意思。

自从杨小莲生了三胞胎,她的公公婆婆被折腾了快十年,已经吃不消了。

当初杨小莲为了生孩子,在手术室里已经被判了死刑,是宋轻雨救回来的。

这件事全世界都知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杨小莲从此撂开了手,养好身体之后,专心事业了。

而老两口作为爷爷奶奶,觉得孙子们遭了罪,心疼孙子们,事事都要管。

在老人眼里看来,孩子越多,对于他们就是福气越多。

所以原来他们再苦再累,都要抢着带孩子,于是就在三胞胎出生之后,老两口连续熬了一年给孩子喂奶换尿布。

一开始还得挺开心的呢,后来遭不住了,还是杨元夫妻俩帮忙找来了保姆帮忙,才算是歇口气。

好不容易等孩子们长大了些,杨小莲为了减轻大家的负担,给他们安排上学武术了,老人家又说心疼孙子们学武术遭罪,又不让学了。

杨小莲也不逆他们的意,就让牛师傅回去歇息几天,先不上课了。

没想到孩子们把家里头的门都给拆了,还趁人不注意把灶房给点了。

后来老两口哄不住,又是他们去请了牛师傅回来继续上课了。

现在又长大了些,老两口又提起了说要怎么怎么培养孩子们的事儿,说非得他们来做主,孙子们的前途绝对不可以轻视。

李成也是疼孩子的,所以也认真考虑了起来,也想和杨小莲商量商量,但杨小莲默不作声。

她心里清楚着呢,谁管这事儿谁倒霉。

原本婆媳关系就是一大人间难题,她心里也有自己的一杆秤。

所以她什么也没说。

于是三胞胎分别被爷爷奶奶送去学数学、学画画、学乐器,又学过许多乱七八糟别的东西,都是被老师赶回来的。

孩子们要么就是折断画笔,要么就是把老师的琴都要砸了,再就是在老师家里头撒泼打滚哇哇叫,书也给撕了,给人气个半死。

这实在是太闹腾了,老师们都受不住,连学费都不要了就送回来。

总之没人肯教这几个孩子。

然后李父李母又尝试过分开几个孩子,给三胞胎安排到不同的学校去,结果孩子们一到学校就是哭天抹泪的喊叫,见不着兄弟几个就不上课了,闹得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一点都不安生。

后来就是不跟兄弟一起读书的话,就是不肯上学去。

最后的最后,老两口实在是心力交瘁,想把火力转移给杨小莲。

杨小莲就冒了一句话。

“还是听爸妈的,爸妈比较有经验,而且我们也没啥人脉啊,不知道给孩子怎么安排的,到底是我们太年轻,不懂培养孩子,还是辛苦爸爸妈妈些,我就只管多赚点钱,给孩子们更好的物质生活。”

这一下子就堵住了老两口的嘴。

本来他们还想责怪杨小莲这个做妈的怎么一点都不管,但杨小莲一直都是出钱的那一个,反正他们老两口说要怎么样,杨小莲就是一个劲儿掏钱,一个劲儿地赞同。

不管怎么掰扯,这也不能说是杨小莲不管孩子,这不是把孩子养得吃穿不愁了么。

又出钱又听话的儿媳妇,他们挑不出刺,老两口又闭嘴了。

在老两口在经历过育红班和小学的各种奔波劳碌之后,终于累得透透的,彻底不再发表任何意见了。

以至于杨小莲突然说,让她看看来给孩子们安排的时候,老两口直接点头答应。

甚至他们都不过问杨小莲怎么打算的,只让她看着办。

宋轻雨没听明白,“送出去?送哪儿?”

“随便送哪儿!反正不在家就行。现在是想送Y国,要么m国,再不就港市,反正他们几兄弟不能再在一起了,全给我分开去不同的地方!”

两人对视半天,最后是宋轻雨没忍住先笑出声。

“你倒是会转移火力,回头你的儿子们都说妈妈好,嫌弃爷爷奶奶们管太多,婆媳关系算是被你理明白了。那你大儿子呢,你们家总围绕那三胞胎在盘算,你就不打算管你大儿子了?”

杨小莲喝了一口茶,又叹气。

“他也给我出去,全都去,一个都别想来吵吵我。”

宋轻雨打开那食盒,里面是晶莹剔透的水晶桂花糕,她最近确实就喜欢吃这个。

里头放了小小的叉子,宋轻雨用叉子吃着桂花糕,一边吃一边问。

“三兄弟真能分开吗?你就不怕他们在外面闯祸?”

在家都不听话的孩子,在外面没人管着了,又正好有那么宠爱他们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可不得翻了天了。

“你不也清楚么,我家孩子其实就是不耐烦被管着,只要不去管他们,他们就能乖乖听话,但只要爷爷奶奶非要给他们安排,他们就什么都不乐意听。”

见杨小莲这么看得开,宋轻雨觉得还挺好的。

“你自己不拧巴就行,有的人当妈就不乐意任何人插手自己孩子的事儿,生怕孩子飞出手掌心了,挺累的。”

杨小莲那叫一个呲牙咧嘴。

“我才不管!管家三年猫狗都嫌,别说管孩子了!我不知道怎么教孩子,难道我还没做过孩子?孩子就喜欢那个不管他的!反正我公婆也是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不会教坏我的孩子的,就随他们的便吧,这样还更好,小事儿他们操心,大事我拿主意,可别太美了!”

“也就只有你了,看你这没心没肺的,对了,慈善基金会最近怎么样了?”

“好着呢,越赚越多了,已经又开出去一个了。”

杨小莲到底是在经商人家里浸染出来的女儿,还是很有头脑的。

第一个慈善基金会在她的经营下,不仅能自负盈亏,居然一年赚得比一年多。

后来杨小莲就索性全国各地都设立基金会去了,只是想做点善事,却没想到越来越赚钱了。

以至于杨小莲名下的杨氏慈善基金会是有了名的大方,遇到危重病情或者急需援助的危急情况,都能够直接伸出援手,流程规范不说,速度还快,能解燃眉之急。

这慈善基金会都已经在国内立出好名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