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这么一说胖子也歇了心思,他怕做好了夹起来吃就想起赵东的话,那还咋放进嘴里,真是太倒胃口了。
鱼获都称完,今天卖了34块钱。
赵东小心的装好,和胖子招呼一声就去装蛤蟆鱼回家。
后面阿健、大刚,还有他两个哥也都过来推着板车过来卖鱼获,看收获都还蛮听话的,没去参加捞鱼雷大军。
“怎么去了这么半天,你哥他们都过去卖货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卖货卖丢了呢。”赵母看他叼着烟骑车过来,念叨两句。
“行了,别唠叨了,东子赶紧上来搬,完事到家还得杀鱼呢。”
“家里还有那么多鱼干没卖出去,也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还要留这么多晒干,到时候卖不出去怎么弄……。”赵母又开始新一轮唠叨。
赵东和他爹对视一眼,默契的都漏出无奈的表情。
女人,真是太爱磨叽了……。
蛤蟆鱼都搬完,赵东坐上车座刚要发力起走,就听旁边有人喊他。
“东哥……。”
“东哥……。”
“嗯,你们两个也才回来?收获怎么样?”赵东回头就看小虎和小满都抬着筐下船。
说了两句,赵母留下来。
赵东骑着车有节奏的在慢慢走,他爹双手交叉着拢在袖子里,海风有点大,防止灌进衣服里,缩脖端胛的。
远远看上去动作鬼祟,像是要做什么坏事的样子。
陈秀看到带了一车蛤蟆鱼回来,连问都没问就知道是要宰杀的,把热着的饭菜端上桌,拿着刀和菜板子就出去忙了。
“你找两个嫂子,还有翠花嫂子过来一起干,到时候给点工钱就行,一个人杀得杀到什么时候去。”
“嗯,知道了。”陈秀笑着应声。
回来就忙忙叨叨的,赵东早就把打电话问铺子的事情都忘到脑后去了,等他在想起来都是三四天以后了。
这期间赵东还是每天和他爹早上出海放网,下午过去收网,中间有一天赶上退潮,还去孤岛敲了点带壳的回去吃。
天气好的时候在海上多呆一段时间,天气不好起风了,就早早收网回家。
收获马马虎虎还过的去,不好不坏的。
每天捞到的蛤蟆鱼都被拿回来杀了晒干,仓房已经被堆的满满当当,气的赵母天天的唠叨他。
怕这些鱼干都砸到他手里,光是自己家吃,那得吃到什么时候。
村里人还是每天早出晚归的,在捞海里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还真别说,他们村子里真就有俩人捞到了,奖励倒是不多,才给了200块钱,不过颁发的锦旗被他们拿着在村里显摆了好几天。
那个高兴的样子不亚于杀了一个鬼子,骄傲的不得了。
见人就说他那个锦旗怎么怎么样……。
时间就这样不慌不忙的来到了冬至,一大早上的赵东就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惊醒,身旁的小闺女也被吓得大哭。
赵东赶紧爬起来哄孩子。
小的好不容易哄好了,大的又抽风似的接上,赵东又把他抱在怀里,这奶爸当的真不轻松。
不管儿子说什么他都点头答应,先给孩子哄好了再说。
“爹,你带我去动物园看看老虎、狮子、大象、天鹅……。”舟舟一连说了好多动物出来,也不知道这臭小子都是在哪里知道的。
艹,这些动物老子也有好多没看过真的。
哪天去镇上、市里的带孩子们开开眼界也不是不可以,一家人都去,就当是旅游了。
想着冬至过后也没几天能出海了,空闲时间多,倒是可以安排上。
赵东立刻答应孩子,“行,这两天不出海,就带你出去看看,提前说好了要是不听话就不去了。”
“我听话。”舟舟含着眼泪答应。
“那还哭不哭了。”
“不哭了。”他摇头。
“起来吧,穿好衣服出去找你娘,孩子都哭了也不知道她在忙什么,也不进来看看,舟舟,你娘是不是该打了。”
“和孩子说我什么坏话呢?”
尴尬他妈给尴尬开门,尴尬到家了,赵东说一句老婆坏话还被抓包,战术性尬笑。
陈秀白了他一眼。
赵东出去洗漱才知道,陈秀和他娘刚刚在搓圆子,怪不得孩子哭闹都没进来。
他爹舒服的躺在摇椅上闭目养神。
正在洗漱的赵东听见外面叫卖声,他娘放下手里准备祭祖、祭灶的东西,跑到灶房拿个盆出来急匆匆的往门外走。
“娘,有卖鱿鱼的买点回来做馅。”赵东在刷牙口齿不清的喊。
“知道了,就你会吃。”
冬至这一天他们村子的人都没出海,节日气氛很浓,离得这么远赵东都能听到外面人们喜气洋洋的问候声。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冷空气开始正式到来。
浅海区域的鱼都会洄游到深海过冬。
而在早些年的渔民,也在这时候开始晾晒网具,减少出海次数或者干脆就不出海了,歇到过完年。
不过男人这一天还是很轻松的,不管是做吃食,还是祭祖、祭灶都是女人在做。
“三叔,三叔,舟舟说你要带他去动物园吗?你带我一个吧?……好不好三叔?求求你了……。”
阿海跑进来就拉着他来回摇晃,见他没说话,双手合十,弯腰一脸祈求的看着他。
“去去去,找你爹娘带你去。”
一家子去旅游赵东不想带拖油瓶,那样只能跑前跑后的伺候他们,想玩都玩不好,想看也看不尽兴。
瞪了一眼爱显摆的儿子,赵东喝口水仰头漱口。
“三叔,他们不带我去,你就带上我吧,我一定会乖乖听话的,真的,我保证。”
别小看了孩子,都是长了八百个心眼子。
阿海磨起人来也是够烦的,白天一天赵东走哪他跟哪,赶都赶不走。
像个小尾巴一样,后面阿呆也过来加入了,赵东坐在凳子上,俩人就蹲在旁边看他,小嘴叭叭的央求着。
自从破除封建迷信后,他们这边冬至流程都简化了不少。
各种仪式都搞完。
陈秀在灶房喊他,“阿东,咱们马上开饭了,你去放鞭炮。”
“好。”
随着赵东鞭炮声响起,像是按下了开关一样,村子里其他人家的鞭炮声也陆陆续续都响起来。
吃完饭。
孩子们眼巴巴的等着汤圆,还有祭拜的水果吃。
“才吃完饭,等晚点在吃,去去去,出去玩一圈,以前吃完饭就没影了,今天倒好赶都赶不走。”
“三婶,那等我们回来就能吃了吗?”
“是,回来就能吃。”
听到满意的答案,孩子们都高兴的跑出去捡没响的鞭炮。
放完就想捡来着,憋到现在也不容易。
冬至过后连着下了两天雨,第三天才放晴,赵东惦记着铺子的事,踩着一脚大泥巴往村委走。
“呦,东子来了。”
敲敲门进去屋里就村长一个人,看到他还挺诧异的,说着话放下正在看的报纸。
“嗯,村长叔,我打个电话。”
村长点点头,知道东子认识的人多,他也没多问,又坐回去看报纸,电话拨通后,赵东只来的及说一句,就被大姐夫打断了。
“喂,大姐夫吗。”
“哎,是东子吧,我还正想着给你打电话呢,明天别出海了,你过来一趟吧,那两个铺子要交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