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七十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七十九)

端午归乡记

清晨七点,窗外的阳光透过薄纱窗帘洒进卧室,陈雪儿从睡梦中悠悠转醒。她揉了揉眼睛,转头看向床头柜上的日历——今天是端午节。丈夫林小华还在熟睡,呼吸均匀而绵长。陈雪儿轻手轻脚地起身,生怕惊扰了他的好梦。

“小华,再睡会儿吧。”她轻声自语。昨天下午,父亲陈新远已经开着他那辆老桑塔纳回了西江镇老家。作为“西江饭店”的老板,陈雪儿昨天就给店里的厨师和服务员放了假,让他们也能回家过节。

凤凰小区家里的厨房,陈雪儿系上围裙,开始准备早餐。她打算做肉酱米线,这是全家人都爱吃的。打开冰箱,拿出准备好的肉酱。

“孩子们一定喜欢吃。”她自言自语。

解冻了瘦肉之后,陈雪儿开始熬制肉酱。油锅烧热,放入姜蒜爆香,再加入肉末翻炒。厨房很快弥漫着诱人的香气。这时,在城关一小工作的小妹小雪揉着眼睛走了进来。

“姐,这么早就做早点啊?”小雪打了个哈欠。

“今天过节嘛,快洗漱去。”陈雪儿头也不回地翻炒着锅里的肉酱,“一会儿帮我把香菜洗了。”

小雪点点头,转身去了卫生间。十分钟后,洗漱完毕的小雪回到厨房,开始认真地洗香菜。陈雪儿则去叫醒三个孩子——马上要满四岁的林宛月和林云松,以及小两个月的女儿林宛茹。

“宝贝们,起床啦!今天要去爷爷家过端午节哦!”雪儿轻轻摇晃着孩子们。

林宛月第一个睁开眼睛,兴奋地跳下床:“去爷爷家!我要看爷爷养的大公鸡!”

林宛茹揉着眼睛坐起来,奶声奶气地问:“妈妈,今天有粽子吃吗?”

“当然有,奶奶包了好多粽子呢。”陈雪儿笑着回答,转身去叫最小的林云松。

林云松睡得正香,小脸粉扑扑的。陈雪儿不忍心叫醒他,轻轻抚摸他的小脸:“大宝贝,起床啦。”

林云松翻了个身,嘟囔着:“再睡一会儿……”

陈雪儿无奈地笑笑,先去给两个女儿洗脸梳头。小雪也过来帮忙,很快就把两个小姑娘打扮得漂漂亮亮。

这时,林小华终于醒了。他伸了个懒腰,走出卧室,看到客厅里已经热闹非凡。

“爸爸懒虫!”林宛月指着林小华咯咯笑。

林小华故作严肃地板起脸:“谁说爸爸是懒虫?爸爸只是在养精蓄锐!”

林云松听到爸爸的声音,立刻从床上爬起来,光着脚丫跑到卫生间,用他的小塑料盆接了半盆水,摇摇晃晃地端到林小华面前。

“爸爸洗脸!”小家伙仰着脸,一脸期待。

林小华心头一热,蹲下身接过水盆:“谢谢大宝贝!”他忍不住在儿子脸上亲了又亲,“真是爸爸的好儿子!”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享用着陈雪儿做的肉酱米线。林小华夹了一筷子米线,赞不绝口:“雪儿的手艺越来越好了,这肉酱比店里卖的还香!”

陈雪儿脸一红:“少贫嘴,快吃吧,吃完收拾东西回老家。”

早餐后,陈雪儿把准备好的各种食材和礼物装进袋子。九点整,她开着面包车,载着一家五口和小妹小雪,向西江镇出发。

车内欢声笑语不断。三个孩子挤在后排,小雪坐在中间照顾他们。林宛月趴在车窗上,指着路边的风景大呼小叫;林宛茹则安静地听小姨讲故事;林云松摆弄着早上爸爸给他折的纸飞机,时不时发出“咻咻”的模拟声。

“看那边!”林小华突然指着前方,“凤凰山上的野花开了!”

陈雪儿放慢车速,果然看到路边山坡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在晨光中摇曳生姿。

“要不要停下来看看?”陈雪儿问道。

“好呀好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道。

陈雪儿把车停在路边,一家人下车走向花丛。六月的山野生机勃勃,蒲公英、野菊、牵牛花竞相绽放,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

林云松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朵蓝色的牵牛花,捧在手心里,眼睛亮晶晶的:“妈妈,花花好漂亮!”

“是啊,很漂亮。”陈雪儿摸摸儿子的头,转身自然而然地靠在了林小华肩上。林小华顺势搂住妻子的腰,两人静静欣赏着眼前的美景。

小雪见状,抿嘴一笑,对三个孩子说:“走,小姨带你们去那边看看有没有蝴蝶!”

等孩子们跑远,林小华轻声说:“好久没这样放松了。”

陈雪儿抬头看他:“教育局最近很忙?”

“嗯,教育改革方案要落实,各种会议、检查……”林小华叹了口气,“有时候真羡慕爸,退休后种种菜、养养花,多自在。”

陈雪儿捏了捏他的手:“等咱们老了,也回老家住。你在院子里种花种菜,我做菜给你吃。”

林小华笑了:“那说定了。”林小华在陈雪儿的脸上重重地亲了一下。

半小时后,一家人重新上路。就在陈雪儿启动车子时,一辆黑色轿车从后面驶来,与他们并行。

“哟,这不是小华和雪儿吗?”车窗降下,露出孙少林的笑脸。

“少林哥!”林小华有些意外,“您也回老家过节?”

“是啊,端午嘛,回家看看老人。”孙少林看了看车里的陈雪儿和孩子们,“一家人真热闹!”

两辆车一前一后继续前行。五十分钟后,陈雪儿的面包车停在了林家老宅门前。这是一栋典型的农村院落,红砖青瓦,院子里种着几棵果树,墙角还搭着葡萄架。

孙少林的车也停了下来,他从后备箱拿出两瓶五粮液,递给迎出来的林建军——林小华的父亲。

“林叔,过节了,一点心意。”孙少林笑着说。

林建军连连摆手:“少林太客气了!”

“应该的,咱们是老邻居了。”孙少林又转向林小华,“林局长,改天有空一起喝酒。”

林小华点头:“一定一定。”

送走孙少林,一家人走进院子。只见奶奶林明秀正坐在葡萄架下的藤椅上,旁边围坐着陈新远、孙小芳夫妇,六叔陈新军和六婶王萍,以及陈新军和王远菊夫妻俩。见他们进来,老人们都站了起来。

“祖奶奶!”三个孩子欢呼着跑向林明秀。

八十五岁的林明秀笑得合不拢嘴,挨个摸着孩子们的头:“哎哟,都长高了!特别是小松,上次来才这么点……”她用手比划着。

陈雪儿赶紧把车上的食材拿下来,林小华的母亲吴秀兰和六婶王萍迎上来帮忙。

“雪儿,怎么带这么多东西?家里都有!”吴秀兰嗔怪道。

陈雪儿笑道:“妈,有些是城里才有的,爸和奶奶爱吃。”

厨房里很快热闹起来。陈雪儿系上围裙,和婆婆、六婶一起准备午餐。林小华则被父亲叫去帮忙摆桌子。

“最近工作怎么样?”林建军一边擦桌子一边问儿子。

“还行,就是忙。”林小华简短回答,不想在节日里谈工作。

林建军点点头:“官场复杂,你要记住,无论做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忘本。”

“我知道,爸。”林小华认真地说。

中午十一点,丰盛的菜肴陆续上桌:清炖羊排、红烧鲤鱼、腊肉炒蒜薹、凉拌黄瓜……当然少不了应景的粽子。林小华打开一瓶青花瓷汾酒,给喝酒的长辈们一一斟满。

“来,祝大家端午节安康!”林建军举起酒杯。

“安康!”众人齐声应和,酒杯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林小华的目光落在那一大盘清炖羊排上,金黄的汤汁里浸泡着酥烂的羊肉,香气扑鼻。他忍不住夹了一块,肉质鲜嫩,入口即化。

“好吃!”他由衷赞叹,又夹了两块大快朵颐。

“爸爸,你都吃三块了!”林云松撅着嘴抗议,“我们还没吃呢!”

全桌人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一阵大笑。林小华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尴尬地放下筷子:“对不起对不起,爸爸太馋了。”

林明秀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小华啊,当了局长还跟小时候一样,见到好吃的就控制不住!”

“奶奶,您不知道,局里的食堂哪有妈做的好吃。”林小华挠挠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朴实的一幕让在座的长辈们倍感欣慰。在他们眼中,林小华永远是那个贪吃的孩子,而不是什么市教育局局长。

酒过三巡,林明秀有些微醺。她环视满堂儿孙,感慨道:“我这辈子值了。儿子、孙子、重孙子都有了,四世同堂,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下午,林小华和陈雪儿带着三个孩子去镇上的广场散步。西江镇虽小,但端午节的广场格外热闹,小贩们支起摊位卖着各种节日用品和零食。

“林局长回来啦?”

“小华,有空来家坐坐啊!”

“雪儿,你爸昨天还念叨你呢!”

一路上,乡亲们热情地打招呼。林小华一一回应,脸上始终挂着真诚的微笑。

走到一处僻静处,林小华突然对陈雪儿说:“只有在老家,人们才不会把我当成市教育局局长。这些问候多真实,没有奉承,没有算计。”

陈雪儿握住他的手:“那是因为他们认识的是从小在这里长大的林小华,不是那个戴着官帽的林局长。”

林小华望着广场上嬉戏的孩子们,轻声说:“有时候我真希望官场也能这么简单。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

“但现实不是这样,对吧?”陈雪儿温柔地看着他,“所以你要记住,无论外面多复杂,回到家,你就是丈夫,是父亲,是儿子。这才是最真实的你。”

林小华深深点头,将妻子的手握得更紧。远处,三个孩子正在追逐玩耍,笑声在夏日的空气中回荡,如同最动人的乐章。

夕阳西下,一家五口手牵着手往回走。林小华忽然觉得,这个端午节,他找回了一些在官场中逐渐丢失的东西——那是最初的、最纯粹的自我。